职业教育、培训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解决技工荒先解决对技工的“角色忽视” |
|
http://cn.newmaker.com
3/31/2007 4:03:00 PM
佳工机电网
|
|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随着新产品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换代,企业对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不时听到“技工荒”以及企业高薪聘请技工的消息。按理说,在供求影响价格的规律同样奏效的人才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因为日益走高的价格而选择进入技工行列。但是,我们
却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技工身价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技工岗位却少人问津。矛盾的症结在哪里?日前,南京市总工会在大规模摸底统计、问卷调查以及座谈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技术工人队伍现状调查报告。仔细分析这份报告,记者发现,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发挥成为阻碍技工人才培育和成长的重要原因。解决“技工荒”,先要解决对技工的“角色忽视”。
我们是不是真的缺技工?根据南京市总工会对全市37个区、县、系统70余万职工的调查,技工总人数239128人,占被调查职工的34.1%。其中,初级工约119000人,中级工约73400人,高级工约34198人,技师9298人,高级技师3221人,初、中、高(高级以上)比例为50:31:19,高级以上技工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查还显示,一些行业由于多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考核,高技能人才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面临年龄老化、结构断层。如港口集团1997年以后就没有再招收工人;扬子石化公司目前有5000多名一线工人,主要技术力量是1984年进厂的职工,现基本都已40多岁。技工确实紧缺!调查数据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但调查同时发现,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社会认可,大环境对技工存在“角色忽视”。相当多的企业中,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发挥。突出的表现就是技工收入和社会地位依然不高。虽然企业高薪聘请技工的报道屡见报端,但从整体来说,工人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增长。因此,在一部分职工中,特别是青年职工中,蓝领低人一等的观念根深蒂固,不安心从事现在的工作,更不希望在一线当一辈子技术工人。在问卷调查中,有29%的职工认为企业不重视技术工人,28%的职工不愿意当技术工人,有22%的职工认为技术工人地位低,有14%的职工认为当技术工人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而且相当部分的企业对技工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问卷调查显示,20%的职工认为企业奖励技术工人的措施对学习技术没有促进作用;40%的职工认为企业的分配政策不能有利于调动技术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没有技工就高薪聘请,这是很多企业的思维逻辑。而也正是这样的逻辑,使企业忽视了自己对技工人才队伍的培养。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没有制定培养技能人才的专门规划,培训费使用也不到位。按规定,企业应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2.5%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企业成本开支,但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民企和困难企业培训费不能足额提取甚至不提取,但政府也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同样,在企业中,除了企业家,技工队伍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基础力量。解决“技工荒”,要重视对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重视对技能人才的选拔,更要优化环境,提高待遇。只有技能人才受到重视和尊重,职工才会争做技能人才。因此,针对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未落实的普遍现状,报告建议政府出台文件,增加技术工人的工资。规定用3—5年时间将技术工人的工资提高到一般不低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150%的水平,并逐步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企业应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责任大小和贡献等要素,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可通过实行技术工人津贴制度及建立与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工作业绩、考核晋级制结合的分配制度来落实。对成效突出、业绩显著的高技能人才,还可实行年薪制。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在技术革新创造发明方面取得较高效益的应实行重奖政策,可采取一次性奖励和奖励期权、期股的形式。通过提高技术岗位和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真正体现技能人才的“份量”。
|
对 职业教育、培训 有何见解?请到 职业教育、培训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