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日系数码相机深陷CCD泥潭 |
|
http://cn.newmaker.com
10/24/2005 11:42:00 AM
佳工机电网
|
|
七厂商采用同一批次存在缺陷的CCD传感器,导致70余款数码影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日前,以索尼为首的7家数码相机厂商先后公布共70多款数码相机出现质量问题并发出维修通知,涉及的厂商包括索尼、佳能、尼康、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等著名7家日本数码相机厂商,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一向被消费者认为高品质的日货,如今却打破了“日本制造”的神话。
事情起因是这些数码相机厂商采用了相同批次的CCD,使数码相机出现了LCD液晶显示屏、电子取景器中无实时显示图像等严重问题。据全球最大的CCD生产厂商索尼解释,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间所生产的部分CCD传感器,由于生产工序和原材料选择上出现问题,导致产品存在着缺陷。
问题CCD累及其他六厂商
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各个数码相机厂商的相关人士,被认为“罪魁祸首”的索尼对此事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在承认存在生产上的技术失误的同时,也公布了详细的免费维修方案,并承诺会在质量控制上更加严谨;奥林巴斯的全球营业本部部长五味俊明在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也提及此事,他表示,目前多家数码相机厂商都会采用多家上游供应商,“所幸这次奥林巴斯受到影响的产品只有几款,未来与索尼等上游厂商的关系应该不会因这次事件而发生太大变化”,对于受影响的厂商会不会向索尼索赔,他婉转地表示,“会根据正常的商业程序进行,目前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其他数码相机厂商的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没有要向索尼索赔的意向,看来“团结共患难”是这些厂商目前的应对策略。
出人意料的是,未采用索尼CCD的厂商如松下、柯达等索尼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落井下石”,柯达一位数码相机产品经理向记者表示,“几年前CCD因为需求迅速膨胀,生产质量出现问题可以理解,作为竞争对手,几个大厂商在处理时间上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厂商承诺对问题产品负责
此次数码相机事件,被波及的7家数码相机厂商纷纷公布了延长保修期和免费更换CCD等应对措施,但同时也回避了为消费者退换问题产品的解决方案。记者拨打这7个数码相机厂商的服务热线,除了尼康、理光处没有得到其售后服务人员的正式回应外,其余厂商均对这次事件给予了正面的回应,并承诺对出问题的产品负责。
但不少网络论坛上的数码玩家对这批日企对问题相机不采取退换的措施还是颇有微词;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数码产品的售后问题的投诉也频频见诸媒体,本报数码周刊的“消费广场”栏目也先后收到读者关于尼康、柯尼卡美能达、宾得、理光等厂商售后维修态度差、乱收费、耗时长等的投诉。
记者在广州太平洋电脑城采访了多位有意购买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不少消费者表示对此事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在担心之余也显得相当无奈。一位对数码产品相当熟悉的消费者王先生表示,“现在80%左右的数码相机市场被日本厂商垄断,消费者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著名数码产品经销商七喜数码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该事件对数码相机销售的影响暂时还未体现,“日后可能会对这些品牌的销售有所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
受波及的日系数码产品型号
索尼:
DSC-F717,DSC-P10,DSC-P72,DSC-P8,DSC-P92,DSC-V1,DCR-TRV19E,DCR-TRV33E,DCR-TRV38E,CR-HC15E,DCR-HC20E,DCR-HC30E
佳能:
MV600i,MV630i,MV650i,MV700i,MV730i,MV750i,MV5i,MV5i MC,MV6i MC,PowerShot A60,PowerShot A70,PowerShot A75,PowerShot A300,Pow-er Shot A310,Digital IXUS V3,Digi-tal IXUS II,Digital IXUS IIs
富士:
FinePix A303,FinePix F410,FinePix F700,FinePix S2Pro
柯尼卡美能达:
DiMAGE 7i,DiMAGE Xi,DiMAGE 7Hi,DiMAGE Xt,DiMAGE A1,DiMAGE X20,DiMAGE S414,DiMAGE F300
理光:
理光RR30、理光300G、理光G3/G3 model M/G3 model S/ProG3、理光G4/G4 wide、理光400G wide(F)、理光RX。
尼康:
COOLPIX5700,COOLPIX SQ,COOLPIX 3100
奥林巴斯:
CAMEDIA C-5050 ZOOM,C-730 Ultra Zoom
JVC:GR系列
SXM68AC DX35AC D41AC
SXM88AC DX75AC D47AC(B)
SXM98AC DX95AC D53AC
D30AC SXM200AC D73AC
D31AC SXM300AC DX37AC
D50AC D228AC DX57AC
D70AC D238AC DX77AC
D90AC D33AC DX97AC (n102)
注:统计截止到2005年10月18日。
来源:赛迪网
- 记者观察
CCD事件打破“日本制造”神话
重制造不重服务
记者从平日采访中了解到,尼康、宾得等中小日企的中国公司甚至只有寥寥可数的数个员工负责整个中国的业务。销售渠道交给总代理操作、渠道网络集中于一级市场、售后外包给服务商、中国公司充当总部的传声筒……
近年来,日企在全球的IT业中逐渐失去优势,在利润极高的软件、系统、IT服务领域集体失语,在创新上日企远落后于欧美企业,其思想转变的速度甚至不如新崛起的韩国厂商。不少日本企业家的思维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专注与电子产品领域的制造,而不重视服务意识的转变。
欧美企业的业务重心纷纷积极向服务领域转移,把低利润的产品生产制造留给亚洲厂商,如IBM放弃硬件生产转型为“IT服务商”。而日本企业继续专注在利润越来越低的电子制造领域,而没有积极向服务领域转移,更忽略了重要的服务建设;同时,电子产品制造中的激烈竞争难免会使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壁垒难打破
这次问题的主角——CCD基本由索尼、松下、富士等少数几个日本厂商供应。日企对技术流失的担忧使不少的电子技术只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如果更多厂商加入CCD的生产,即使某一厂商供应的产品出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至于如此之大。
在不少日本企业家眼中,一款电子、家电产品的生产需要两条生产线,一是在日本的资本知识密集型生产线,用于核心部件的生产;另一条是设在东南亚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线,用于各部件的组装和生产。数码相机和家电产品就是这种生产模式的典型产物。
日企对技术的保守还体现在自有技术的封闭和内斗上。索尼长期把自己困在独创的记忆棒、Atract 3、MD等技术壁垒中,不愿向更多厂商开放其独特技术,也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兼容业界主流的技术,保守和封闭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索尼的沉沦;此外还有目前的蓝色光碟与HD-DVD阵营的左右手互搏,都是日企技术壁垒森严的表现。
产品线无所不包
如今活跃在中国的日企都是产品线丰富的大型制造企业,松下、索尼、东芝、日立、夏普等日本巨头无一不是产品线涉及IT、家电、数码、通讯领域的“航空母舰”,然而日企沿用传统的“无所不包”策略,并未确立真正的核心业务,对不具优势、前景不明的业务也不会果断退出,让他们不得不在各个领域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这就成了日本企业家口中的“大企业病”——企业内外信息沟通不畅、决策缓慢滞后、管理僵化、机构人员臃肿、各个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过多的业务部门,让大型日企在技术研发、品质监控上难以面面俱到,酿成今次大规模的质量问题并不意外。
欧美大企业均是企业变革的先锋,他们信奉“数一数二原则”——突出核心业务、强调优质业务,果断缩减、出售竞争力不强的非核心业务,在裁员时也毫不留情。而日企在改革时往往不痛不痒地进行“小修小补”,在推出某些业务时也是犹豫不绝,这在日立、索尼、三洋等的近年来改革措施中得以体现。
|
对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