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德国制造:从45年的冰箱到万亿美元出口 |
|
http://cn.newmaker.com
4/4/2008 11:33:00 AM
佳工机电网
|
|
高度不过一米多,冷藏室小巧得只能摆放几只饭盒,岁月的痕迹在原本纯厚洁白的机身边角处留下几道脱落的锈迹——就是这台产自1963年的德国造博世冰箱,至今仍在广东省汕头市的陆婆婆家安全使用着。
45年前,在汕头市人民医院当医生的陆婆婆得到一份礼物———一台产自德国巴伐利亚的直冷式单开门博世冰箱。这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是件轰动邻里的大事。因为当时中国还生产不出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这台老冰箱从进陆婆婆家门起,一直在通电使用,从未出现故障。
45年后,这台老冰箱被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用2008年最新一款6系三门冰箱换回。其中国区总裁盖尔克说,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经过简单的修饰,博世将其作为藏品拍卖,所得继续用于新技术的研发。而它的收藏价值就在于这台冰箱的控温精度仍保持在冷藏室从25摄氏度降到5摄氏度只需不到50分钟,大大低于目前普通机械冰箱100分钟到200分钟的降温时间。
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德国制冷技术。
长久以来,“德国制造”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宝马汽车、施耐德电气、斯宾纳机床、蒂森克虏伯电梯、莱卡相机,当然还有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几乎囊括制造业的各类品牌让人们耳熟能详。大凡购买过德国产品的中国人,哪怕仅仅是一根圆珠笔、一副卷尺、一管黏合剂,都会由衷地感叹“德国制造”技术的精良。
今年年初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2003年,德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械出口国。2006年,德国公司向国外出口了价值1.1万亿美元的产品,同年美国出口商品总价值为1.04万亿美元。1995年以来,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德国出口增长的三分之一。
其实,“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也可圈可点。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加入WTO6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8.5%,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跃至世界第三位,其中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有较大份额。
虽然从数额上看,中、德两国都是贸易大国,但显然,“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尚不可比肩。二者在出口产品结构上有巨大差别。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舍特说,最明显的差别是德国产品更能迎合客户需求,产品质量更高并且提供终身保修、系统整合和更新服务。“德国制造”意味着品质上乘、技术先进、服务周全,已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是什么成就了“德国制造”?这不是个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问题。有人将其归结为德国人传统而严谨的理性哲学精神、源远流长的工业技术创新历史、政府不遗余力推行的质量标准体系,以及注重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在笔者看来,这些因素都是“中国制造”的软肋,除去人文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单说政府极力推行的标准化研究就特别值得一提。
德国大概是世界上标准最多的国家,著名的国际ISO标准就是参考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国工业体系标准设立的。精准光滑、零缺陷、环保要求等形形色色的标准无不表现出特有的德式严谨。政府推行的绿色制造、信息技术、极端制造是“德国制造”的标准名片。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60亿欧元。这是值得“中国制造”效仿的做法。
中国家电研究院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现今家用冰箱发展趋势正呈现营养保鲜、节能环保、外观雅致的特征,绝不仅限于延长使用寿命、除味除菌、控温效果好等指标。随着大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高端家用电器的需求正在上升。显而易见,谁掌握了世界制冷业的前沿技术,谁就会赢得市场占有率。这同样是“中国制造”应该效仿的。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