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振兴装备制造业需统一规划监管 |
|
http://cn.newmaker.com
4/4/2008 11:29:00 AM
中国工业报
|
|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属于高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就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工业增加值规模衡量,我国制造业目前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四位。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而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的中期阶段,正是装备制造业发挥中坚力量作用的绝好时机。
发展工业离不开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离不开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的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的最高水平。当前我国企业支持国产装备的现状是:小企业比大企业好,民营比国有好,竞争型企业比垄断型企业好,甚至一些外国企业比本国企业要好。一些大型设备出口到国外甚至发达国家,国内企业却避而不用。而越是大型的垄断企业,就越喜欢用进口设备。如果企业不用本国制造的装备,自主创新就无从谈起,只能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老路,国家的经济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装备工业也是依靠政府扶持才逐渐发展壮大的。其扶持手段包括政府采购、税收减免、优惠贷款、资金投入、市场保护等,而且在产业发展的各个时期运用的侧重点不同。如美国通常采用政府采购、军事订货、政府拨款等手段保护本国市场,一些公共设施建设也有设备国产化率要求。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国产装备的整体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装备领域更低,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而部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配套也要依靠国外,如航空发动机,船舶、飞机导航仪器仪表,精密高档轴承,高速列车刹车系统等。
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装备日趋软件化,装备制造业将更多进入高技术产业范畴。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存在四点不足:
一是政府对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二是一些企业只重视设备进口而忽视技术引进,只管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既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也无意于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我国装备制造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2%,比日本等发达国家低4个百分点;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该比重为1%,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当该比重为2%时,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只有该比重超过5%,企业才有真正竞争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1∶0.36,而工业发达国家通常是1∶3,日韩等国可以达到1∶5~1∶8。由于消化吸收资金少,企业刚刚引进的技术还没来得及消化,又应国家和用户要求匆匆忙忙引进更新的技术,形成了一种依赖外国技术的死循环。
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协调发展,核心技术国际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市场由进口产品占领。作为工作母机的数控机床,其数控系统通常占机床成本的30%~50%,但我国9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要依赖进口。
自2006年国务院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题会议以来,各种优惠支持政策接踵而至,但即便是最近出台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可操作性都不尽如人意,在落实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一个从事总体发展战略的设计制定和监督执行部门,造成有引导无执行,有规划无监控。振兴装备制造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但国家发改委只是规划、项目和审批,缺乏引导和调控、监督的手段。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但缺乏强有力的集权部门负责监督实施。而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这将克服以往那种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的局面,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和制度保证。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