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IPTV标准制定陷入尴尬 |
|
http://cn.newmaker.com
10/24/2005 11:45:00 AM
佳工机电网
|
|
尽管在刚刚落幕的国际通信展上有18路厂商都宣称拥有全线IPTV产品,打算切实商用IPTV的运营商早已将IPTV的门槛设置的很高,他们决定采用最严谨的方式,保证心目中的杀手级应用的成熟落地,而真正能挤进这个圈的不过四五家。
京郊秘测
在大概7月份的时候,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IP与多媒体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CCSATC1)联合5大设备制造商——中兴、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西门子和UT斯达康,共同进行了一次秘密规范测试。据了解,此次测试已经进行了3个月左右,滞后于中国电信7月的第一次测试。
CCSA TC1委员会主席蒋林涛透露,目前该委员会开展了包括IPTV业务需求、IPTV平台总体架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机顶盒与IPTV平台接口规范、IPTV业务运营平台与内容运营平台接口要求、IPTV对DSLAM设备的技术要求和知识产权研究等在内的若干项课题的研究,力争在3个月内拿出中国首个IPTV标准的草案。尽管参与测试的厂商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但委员会仍期望通过此次规范在基本面上达成一致。
据记者了解,电信研究院从最初开始分成若干组,各自进行交流,然后整理初稿,再进行分别讨论,征求意见,讨论完成后形成备忘录。某些参与此次测试的厂商称,这个规范的选项包括的十分全面,并不一定每个厂商都能做到,当然也不会影响到今后的采购,只是为了在大规模商用前形成最初的规范初稿,尽管是一次摸底,但委员会仍希望这一规范的出台能对今后的选型有价值。
据说,由于此次规范制订严谨,一些国外厂商因为某些法律条款被规范制定组织拒之门外。
比技术还重要的是业务
在中国电信7月进行的第一次测试中,只有上海的思华可以倾向于H.264,而到第二次参与测试时,厂商们就都开始普遍支持H.264,这也影响了最终上海电信采用H.264为标准的结果。
然而始作俑者思华科技在第二次测试时不在名单之列,据其高级副总裁钱明告诉记者,7月时中国电信的第一次测试是由中国电信委托上海电信进行的测试,名单由总部确认,而第二次测试是由于上海电信急于上马IPTV,自行主导进行的测试,因此两次测试的名单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结果却大大出乎总部意料之外。
据此次唯一参加通信展的专业机顶盒厂商同洲电子负责海外拓展的曹莉华博士称,相比H.264来说,MPEG4已经非常的稳定,而且具有成本优势,上海电信采用H.264标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但也存在风险。
记者了解到,这是因为由于IPTV一定要去系统前端对接,这无疑给机顶盒的研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机顶盒终端设备十分复杂,在中国电信的一次测试中,同洲的产品几乎从头改到尾,考虑到今后的业务升级和改进,一旦前端设备有变化,机顶盒也相应变化。因此是否具有一支专业而强大的售后队伍也将是运营商考量的标准之一。
虽然H.264成本相对MPEG4贵很多,但由于各厂商对IPTV的跟踪速度很快,专家预测基于H.264的产品3个月内就能出方案,半年内就会成熟,受芯片价格影响终端价格也将相应下降。
有内部人士表示,运营商更倾向于选择无缝发展的技术,因此业务的体现比技术更重要。
早熟的苹果?
作为国内的第一个国家级IPTV标准,蒋林涛和他所在的组织肩负重任。从8月份开始,他们就连续举行了多次封闭式会议,力争在短时间内为国内运营商的IPTV商用实践制定一个参照物。如此强大的阵容将为我们奉献一道怎样的IPTV“大餐”?是政府主导还是运营商意志?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在目前国内仍然没有出现规模商用的成功案例之前,制定IPTV标准是否为时尚早?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的孙晶认为:“以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除了点播和直播业务有可能统一标准外,其他的IPTV业务还很难形成标准。”而国外的做法是先有成熟的方案,再出标准,反其道而行的风险也很大。据孙晶透露,从上海电信的IPTV测试结果看,各种IPTV方案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大规模商用的技术条件仍不成熟,“没有成熟的方案,标准就如纸上谈兵。”孙晶说。
思华科技高级副总裁钱明也表示了相似的忧虑,他说:“标准对于IPTV非常重要,但在现阶段,也并不是没有标准就不能做IPTV,当务之急仍还是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做出一套有推广价值的大规模商用成功案例。”
标准之忧
IPTV是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没有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来支撑,无论是系统扩容还是系统升级,将来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IPTV大规模推广在即之时,制定相关的标准指导实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流媒体技术与IPTV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或相关厂家已经有了相关的协议和编码等标准或建议。国内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一些电信运营商与芯片厂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甚至内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在内形成了多方面联合,开展了相关企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据记者了解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就是其中的主要推动力量,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宽带视频业务团队副总裁汪莹告诉记者:“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一直致力于IPTV开放平台的研发,为的就是与更多的厂商实现互联互通,目标是为IPTV标准的制定探路。”
虽然以设备厂商主导的“民间”标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大规模商用网络的灵活部署以及所有厂家的设备或编码的无隙互通等问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何宝宏认为:由于各地建设的网络平台技术标准不一样,使得设备与终端厂商不得不提供多个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这大大提高了运营商建网成本和设备制造商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从国外经验来看,标准统一和完善必须通过成熟的第三方机构来运作,“这样才能保持标准的中立、严谨和可行性。”汪莹说。
在中国电信二次测试结果出炉的同时,网通集团也在进行相同的测试,两大固网运营商准备商用IPTV的节奏越发急迫了。
记者观察:PCCW为何率先获利IPTV?
记者在与一些IPTV产业链末梢中的机顶盒提供商接触中,总会注意他们多次提及香港固网运营商电讯盈科(PCCW),认为其有主见,所以早赚钱,但国内运营商却总是被牵着鼻子走。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比祖国内地而言,中国香港PCCW较早一步实现IPTV,当其他运营商还在踌躇,不知采用哪种标准试验IPTV,还在犹豫IPTV可能存在的风险时,PCCW当时力排众议选择MPEG2首发IPTV.尽管当时备受抨击,然而PCCW非常有主见地选择了MPEG2这种对内地而言,并不适合长期发展的IPTV标准。
不仅如此,自2001年开始,PCCW首度试水IPTV的业务,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形成了不易复制的推广优势,并率先抢占了内容选择权。其目前有40多万签约用户,旗下的频道资源有100多个,节目源都是以SP分成的形式提供的。当PCCW抢占先机后,香港其他运营商就此错失机会。
2003年9月,PCCW通过“整频道销售的方式”发展客户,同时取消视频点播的功能,结果取得实质性推进,一举发展了38万用户。2005年上半年,PCCW的利润飞涨了40%,净利润上涨了25%,截至到2005年6月底,PCCW的IPTV有超过440,000用户,半年增长了22%。
需要注意的是,PCCW采用了一个整体的IPTV业务平台,多家内容提供商可以在这同一个平台上运营,提供细分化的节目内容,以此区别于传统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竞争模式。此外,目前这类IPTV业务平台已经可以具备视频内容的核查鉴别能力,对于视频信息的安全防护要求可以提供技术保证,这样显然有利于对视频内容的可监管要求。经过了4年的运营,用户已经对pccw拥有了充分的忠诚度。
在国内进行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制定过程中,运营商往往容易“随大流”,并被动地受到制造商方案的影响,而做出不适合自己网络的决定,有时往往过于前瞻。而事实上,只有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像PCCW一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对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有何见解?请到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