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制造业信息化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金蝶发布“蓝海战略计划” |
|
http://cn.newmaker.com
10/12/2005 5:16:00 PM
佳工机电网
|
|
2005年,很多人都被漫天的蓝击中。一本名叫《蓝海战略》的书受到全球关注,据说已被翻译成二十五种以上文字。
“蓝色海洋策略正向企业挑战,促其脱离血腥竞争的红色海洋,创造没有人与其竞争的市场空间,把竞争变成无关紧要。这种策略致力于增加需求,并摆脱竞争,不再汲汲营营于瓜分不断缩小的现有需求和衡量竞争对手。”——摘自《蓝海战略》
金蝶为何突然发布蓝海战略“蓝海战略计划”?
国内管理软件市场,正在红海中挣扎。
寻找蓝海
一方面、用户苦难深重,供需矛盾突出。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变化”已经成为唯一不变的主题。从企业规模到管理模式;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流程……企业的这些变化要求ERP也必须随之“变身”。此外、中国信息化现状的典型特征是,已建设的信息系统不是特别多,信息孤岛问题也不是非常突出。企业用户现在面临的信息化任务,更多地是迫于竞争的压力,建设相应的IT系统来提升竞争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他们对应用软件有三个突出的要求:符合自己的需求、建设速度要快、能适应变化。管理软件开发的共性趋向与企业管理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导致所有低满意率的罪魁祸首。而传统ERP不适应变化、灵活性差和不满足企业实际情况的难题被毫不留情的抛到了大家面前,管理软件不能个性化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是用户心中最大的痛。找到痛点之后,如何用合理的低成本的解决之道消除痛点?如何跨越这个横亘在供需双方间的鸿沟?
另一方面、管理软件厂商也正经历着巨大的痛苦。
最近,Oracle以36亿美元收购了CRM厂商Sieble,管理软件市场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前有SAP与Oracle竞购Retak;后有SSA收购Baan,Peoplesoft刚刚收购JDE,就被Oracle无情地恶意收购;微软明确表示要介入管理软件市场……这一切重大事件都在无声地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全球范围内的管理软件提供商正迅速整合,品牌正迅速走向集中,竞争正前所未有的加剧。同时,在全球来看,用户对管理软件的投资正趋于平稳,每个管理软件提供商都面临着如何保持增长,如何提升自己利润率的考验。在中国市场,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国外巨头开始更加有力、更大范围地在中国市场进行投入,他们的竞争优势已从产品、技术开始向服务、渠道扩展。这对国内厂商形成了比以前更加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层次不齐,数量众多,恶性竞争非常突出。这造成了管理软件提供商的利润急剧下滑。如何使自己生存下来,并在下一轮的竞争中仍然保持优势,是摆在每个国内管理软件提供商面前的重要任务。
同质化竞争、价格战竞争非常严重,低利润和价格战带来的痛楚如鬼影般挥之不去。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软件产业,也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中国软件业中,到处弥漫着一股从未有过的“悲凉”气氛。一方面,软件提供商承受着用户对软件质量和效果的不断质疑;更重要的是,向来对未来充满憧憬、满怀信心的软件提供商们在越来越恶劣的生存压力下,也开始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软件还值得做吗?人们开始寻找蓝海,探索基于“某一平台的解决方案”进行技术突围。
就在Oracle收购Sieble的当天,金蝶发布“蓝海战略”,并计划用新一代ERP平台解决“需求的个性化和软件的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基于金蝶的BOS平台,可以使ERP各部分能“随时随地,不多不少”地进行分拆、组合,根据用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既完整继承、又可以拆分组合的应用和服务。客户可以不懂ERP,不懂技术,但只要熟悉自己的业务流程,就可以自己在BOS平台上DIY,实现自己的个性化ERP应用。这将解决管理软件面临的三大世界难题,即集成、适应变化和效率。这种说法对疲劳的ERP用户具有“强心针”作用。同时,管理软件将由此进入个性化时代。“没有平台的ERP厂商,未来会灭亡,它就会变为一个服务商或者彻底消失。”
金蝶总裁徐少春告诉记者:取名“蓝海战略”意在突破被血雨腥风浸渍的“红海”市场环境,开创一片“蓝海”新天地。
谁的蓝海?
经常有人讲中国软件产业做不大,为什么做不大?有人说国内软件企业不团结,有限资金进行重复投入。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很多软件企业都在孤军奋战。“中国的软件企业正在经历一个从‘个体英雄’到‘产业群制胜’的时代。”徐少春说。我一直认为本土企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带动产业链群去发展。整个中国的民族产业也应当有这种产业链创新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ERP平台在技术架构和开发模式上实现了很大的跨跃,以BOS平台再造ERP,将对中国应用软件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将会加速催生中国软件产业生态链。
在传统的管理软件产业链中,产业基本没有分工,产业链条非常短。但在新的管理软件产业生态链中,产业分工会更加明确,产品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有非常和谐的合作。例如,在传统管理软件生态链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扮演的只是“服务者”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已在区域或行业里的优势,向和自己有着紧密合作的最终用户提供管理软件的实施与服务。但在新的生态链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的角色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扮演“服务者”的同时,他还可以扮演“产品制造者”的角色。由于有了业务基础软件平台,ISV及SI等合作伙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软件;对最终用户而言,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也为他们自己进行应用系统的定制与开发提供了可能,他们将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软件提供商的通用产品。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这种技术革新本身是为了解决原来的管理软件在满足用户需求上遇到的困难,这本身是一种价值创新,但这次技术革新更大的价值还在于打造了管理软件产业的生态链,而未来基于生态链的管理软件产业就是一片更广阔的蓝海。
在传统的管理软件产业链中,产业基本没有分工,产业链条非常短。但在新的管理软件产业生态链中,产业分工会更加明确,产品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有非常和谐的合作。
例如,在传统管理软件生态链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扮演的只是“服务者”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已在区域或行业里的优势,向和自己有着紧密合作的最终用户提供管理软件的实施与服务。但在新的生态链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的角色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扮演“服务者”的同时,他还可以扮演“产品制造者”的角色。由于有了业务基础软件平台,ISV及SI等合作伙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软件;对最终用户而言,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也为他们自己进行应用系统的定制与开发提供了可能,他们将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软件提供商的通用产品。
可以预见,随着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成熟,一种新型的、和谐管理软件生态链将会出现。这种和谐的产业链真正完善之时,也是管理软件产业重新腾飞、拥抱蓝海之际。
|
对 ERP/制造业信息化 有何见解?请到 ERP/制造业信息化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