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船舶工业持续走强 根基不稳隐忧尚存
http://cn.newmaker.com 9/8/2010 5:19:00 PM  中国工业报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7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展厅
游艇, 橡皮艇, 港口起重机, ...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重点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监测课题组

船舶工业作为重装备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目前,中国船舶工业已与日本、韩国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特别是随着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在2009年一举超越韩国,我国有望在近两年成为第一造船大国。

A 运行情况

先抑后扬船舶工业增速有所放缓

2009年我国船舶工业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虽然相比上年大幅下降,但仍取得相当增长,特别是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跃居世界第一,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但船舶配件逆差增大、船价持续下降和撤单、延迟交付风险等问题将继续影响2010年船舶市场。

经济运行各指标同比大降,但仍保持相当增长。2009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84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下降31.1个百分点;全国造船完工量42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虽然船价大幅下降,但同时在低位震荡的船板钢等基础材料价格也降低了行业成本,2009年1~11月实现利润总额316.4亿元,同比增长8.3%,但增幅下降42.2个百分点;船舶行业亏损企业296家,亏损面16%。据产业安全数据库监测,21家船舶及配套企业重点监测产品的税前利润同比下降38%。

新接订单虽大降,但恢复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使船舶市场一度极度低迷,2009年5月甚至出现了“零成交”,但下半年市场迅速回暖,2009年新承接船舶订单2600万载重吨,但仍同比下降55%,特别是1~12月新接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61.6%,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手持船舶订单18817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8%,2010年和2011年为集中交船期。

整船出口保持增长,船舶配件逆差扩大。2009年1~11月,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2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19%。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233.2亿美元,占总出口93.05%,同比增长46.73%。我国船舶配套产品出口金额为18.75亿美元,同比下降17.35%;进口金额为42.42亿美元,同比增长8.44%,逆差加大。

船价持续下降,撤单不断,延期交船仍在延续。2009年新船成交同比下降超80%,主要船型成交价跌幅超30%。2009年12月,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连续15个月下跌,报于138点,比2008年峰值下调52点,接近成本线。持续下降的船价,压缩了船企的利润空间,也加剧了撤单风险。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底,全国累计撤消船舶订单量达185艘、677万载重吨,约占2009年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3.6%。同时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30%左右的手持船舶订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被延期交付或撤销。

B 措施

暖风频吹船舶订单数量逐步回升

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过加大生产信贷融资支持、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购买弃船、努力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加快淘汰老旧船和单壳油轮、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措施、加大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等政策措施,给寒冷的船市带来了暖意,造船市场渐渐走出了停滞状态,订单数量逐步回升。

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一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2009年底在天津揭牌。该基金定位于购建大型船和特种船,通过反周期购买船舶资产,平稳船舶订单,降低产业运营的整体成本,对于维护中国经济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 产业安全评估

步履维艰部分中小船企濒临倒闭

结构性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中国船舶工业过剩产能在1600万吨左右,约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伴随产能过剩的是产业集中度迅速降低,从2003年的74.21%下降到2008年的52.8%。过于分散的产业规模降低了产业整体效率,并会诱发恶性竞争。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过剩是低端普通船型制造能力扩张过度,而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海洋工程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仍依赖于国外企业。据统计,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不足10%和5%。特别是船用设备发展滞后,一些主要船用设备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制约了我国船舶工业向高端发展。

中小船企经营困难,部分企业面临倒闭危险。目前新接订单同比下跌61%,并且主要集中在船舶两大集团公司、部分省份的大型船厂。2009年约有65%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建船厂,由于金融危机侵袭时还处在建设期,订单储备较少,2009年又没有接到订单,将面临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

国际竞争更为激烈。韩国、日本加大在高附加值船舶的领域研发投资。日本和韩国正在研制以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和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大型船舶,即低碳“环保船”的研发。韩国收购欧洲企业进入游船市场,并且加大力度发展海工设备,与新兴国家和能源、资源丰富国家加强合作发展船舶工业。

与此同时,俄罗斯、巴西、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不断加大发展船舶工业力度,将成为我国的有力竞争者。如俄罗斯成立国家造船工业集团,加强引进日、韩等船舶技术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与韩国大企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还出台了“国轮国造”等政策加大对船舶工业的国家投入;巴西的铁矿石、石油公司正积极吸引韩国直接投资造船,满足其庞大的大宗商品运输需求;而东南亚国家利用人力成本低、海岸线等优势不断发展船舶工业。

此外,部分外资船企在华独资问题值得关注。

D预测

淘汰产能或将引发行业兼并重组热潮

2010年全球船舶市场将更加严峻。预计全球新船成交量可能持续回升至4500万~5500万载重吨,同时新船价格仍有10%~20%下降空间,由于全球航运运力在2010年将进一步过剩,手持订单可能降至3.6亿吨,不足全球两年完工量,全行业将在2012~2013年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但部分专家对我国船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测国内船舶行业在2010年有可能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由于高附加值船舶和船舶配件差距明显,在整体实力上和韩、日等强国仍有相当差距。

由于部分新建船厂缺少订单、经营困难,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出台,将使2010年船舶行业出现一波兼并重组潮。安全、节能、环保的绿色船舶是未来船舶设计和优化的重点,国际船舶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日韩船舶配件低价销售将使得国内船配企业生产困难加剧。

相关报道

船舶工业前7月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

今年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332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4.2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由于4、5、7月当月新承接订单量均超过当月完工量,使得我国从4月底开始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截至7月底达到18816万载重吨,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202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713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下降10.9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2845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下降17.3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418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下降10.9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20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增加14.7个百分点。

从出口来看,我国造船企业1~7月完工出口船2781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79%;新承接出口船订单2399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72%。截至7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6558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8%。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的新闻:
·[图]菲亚特动力科技与 BIMOTOR 携手助力HIGH TECH MARINE为摩纳哥公国打造新款消防船 9/25/2024
·西门子收购 FORAN 软件,进一步扩展其船舶设计与工程能力 7/26/2021
·Semtech、Wilhelmsen和TTI强强联手,通过基于LoRa®的连接推动海运行业转型 12/26/2019
·[图]Crestchic助力China Ship Building Corporation进行船载发电机测试 3/15/2018
·韩国将研发海洋能源设施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7/18/2012
·国家级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南通 9/7/2010
·船舶工业前7月完工量3520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87.4% 8/30/2010
·交通运输部将制修订3项船舶标准 8/26/2010
·船舶出口额大增 行业短板有待补齐 8/26/2010
·中远船务承建最大钻井船 打破韩国垄断 8/26/2010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展区 >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展厅 >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新闻

对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 有何见解?请到
船舶/港口设备/海洋工程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