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粉末冶金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钢铁业的未来被短期“透支” |
|
http://cn.newmaker.com
4/17/2004 10:02:00 AM
佳工机电网
|
|
中国钢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长期合理性”在投入到一些短期行为中被“透支使用”,转化成了非理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泡沫”和投资“泡沫”。
如果想准确把握中国钢铁在国际上的真实地位,就应该把中国钢铁的真实现状作一个准确的观察。但这种观察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中国钢铁成为一个“应该说清但很难说清”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多棱镜一样,稍微移动一点角度,其折射出的色彩就大不相同。因此,目前国内对钢铁业在判断上的分歧和争论可能是历史上最激烈的。有人认为中国钢铁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的钢价
上涨和钢铁投资,都是对应这个增长期而来的,要人为抑制这种发展是枉然的;但也有人认为,钢铁已成为中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最典型代表,在连饮用水都成问题的地方大上钢铁项目简直是笑话。有人认为,中国钢铁尚未经过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阶段,目前投资虽然有一点“乱相”,却是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到竞争最终“尘埃落定”后,现在看似浪费的投入都会被重新整合和利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使得钢铁的这种自由竞争必然面临“刚开场就落幕”的结果,而且难以收拾。
这些错综复杂的议论,把中国钢铁“裹”得严严实实,让人难窥究竟。但只要我们耐得性子,下一点细细分析的功夫,就不难发现,此一轮中国钢价上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以往根本不同的特点:一是高价位的持续性是前所未有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出现过多次钢价暴涨,但都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撑,在短期内从暴涨滑向暴跌。但此次高价位运行到目前已持续了足足2年。“如果没有较为实在的需求支撑,高价坚持2年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一点上,不管持何种观点的市场人士几乎都能取得共识。二是全面引动了中高端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过去基本不涉足的钢铁投资领域,而且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趋势。像民营上市公司上海复星集团投资重组南钢集团,绝非过去民营资本“快进快出”式的短期投资,钢铁内在投资价值在其决策中起了关键作用。国际钢铁跨国巨头则是实施“用户跟随”战略,在欧日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生产线大量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其钢材供应商也在选择建立“用户身边”的生产供货基地。老牌的日本新日铁公司和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商阿塞洛公司与中国宝钢联手,进入中国高级汽车板生产领域。韩国浦项更是凭其锐气在中国主要钢铁基地连续“落子”。
从长远来看,中国钢铁的前景更是乐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有关权威人士说,中国钢铁工业步入了高增长期。根据日本等钢铁强国的经验,中国钢铁市场的高消费高需求要持续20年。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钢铁业的高增长期,时至今日,已经过了30年的发展,人均消费钢材高达600千克左右,而中国去年人均消费钢材仅为190千克。差距很大,说明潜力也很大。
但与此轮钢价上涨的合理性并存的是,钢材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透支”的倾向。从2002年上半年中国应对国际钢材贸易战,出台反倾销调查和临时保障措施之初,从“谷底”走出的市场就表现出过猛反应,钢厂轮番大幅上调价格,流通商囤积抬价,一度使得市场呈现“呆滞之像”,对政策效应的“透支”十分明显。这之后在整个钢价高位运行过程中,不论市场还是投资,都在堆高“虚火”,积累风险。
据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企华的概括,中国钢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钢铁业产能扩张势头过猛,很容易在国家宏观经济出现阶段性调整时失去应变的弹性。据分析,如按此投资势头发展下去,未来几年国内新增钢铁产能将接近或超过1亿吨。虽然从宏观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将保持高速,但不排除局部或阶段性的调整和波动,所以很可能会出现短期内经济发展与钢材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到时候如钢铁产能过大,回旋余地有限,对钢铁业的冲击就会较大。
二是多种性质资本之间的竞争条件不公平,致使作为必然现象的钢铁投资热在机会占有及投资结构上极不均衡。从总体而言,国有资本在扩张中受限制多,而民资和外资则较为“畅通无阻”。在项目审批、环保认证、招投标等多种环节上,民资和外资受限少,投入省、见效快,所以其投资钢铁业热情也高。不少民资和韩国浦项等外资“嫁接”存量资本进入国内钢铁业,其嫁接的资本都是经剥离后的优质资本,而且资产价格打折,富余人员包袱一般都能解除,重组成本低。而国有资本在资产重组中就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条件。
三是此轮钢铁投资热中的一些投资心态令人忧虑。据分析,目前钢铁业投资风险主要出于两大因素,一是部分投资主要以资产运作为目的,而非长期产业运作;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绩追求。有些投资者认为目前钢铁业比房地产还好赚,资本回报率在30%以上,3年以内就可赚回投资,所以紧追国企的投资意向,利用与国企在建设周期上的时间差,主要以银行贷款进行投入,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目的是通过资产运作最后变现赚取高额利润,“根本没有心思长期在钢铁业上作打算”。而部分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以政绩考核为依归,十分热心引入投资额巨大的钢铁项目。出于这样的投机心态而形成的投资,一旦市场有所变化,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四是钢铁投资竞争规模的扩大,没有考虑到以国家能源环保的容量极限为前提。中国的水资源、铁矿资源、运输能力及环保压力都是国民经济长期难有改观的“瓶颈”。钢铁业提高投资竞争的范围和力度当然没有坏处,但必须以国家能源、环保的最大容量为限制条件。此轮投资热中,缺水的河北等地却是投资最热的地区之一,这样的投资即使其它条件再好,也很难说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钢铁业的“长期合理性”正被短期“透支”,这一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目前的国际钢铁业及其相关市场。挤干市场和投资的“泡沫”,是全球钢铁业同行的责任。
|
对 钢铁/粉末冶金 有何见解?请到 钢铁/粉末冶金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