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机械/酿酒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今日中国葡萄酒缺什么? |
|
http://cn.newmaker.com
5/4/2010 10:50:00 AM
华夏酒报
|
|
曾经听一位郑州的葡萄酒商谈到,做葡萄酒的初衷完全是出于兴趣,沉迷于葡萄酒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几年打拼下来,她的兴趣渐渐集中到洋品牌身上,与国产葡萄酒若即若离。“总感觉中国葡萄酒还缺点什么,形象上不够丰满。”
还曾在某品酒会上听一位“海归”说起,对葡萄酒的喜爱源自海外留学的那段经历,回国之后也曾在周围的圈子里积极传播葡萄酒文化,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了,“说起葡萄酒,谈的总是一些国外的东西,国产葡萄酒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不约而同,他们都提到了“缺少”,但又难以确切说出今天的中国葡萄酒缺少什么。
表面上看来,中国葡萄酒的近况还算乐观。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消费品市场受到猛烈冲击,国际葡萄酒巨头也随之跌入彻骨寒冷中。2008年,全球葡萄酒十强同比增长-4.6%,其中8家都出现了负增长,最大跌幅超过10%。与此同时,国内葡萄酒市场却没有遭遇寒风劲吹的窘境,相反,以张裕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还实现了逆市飘红,但就此断定国内葡萄酒市场已安然度过金融寒冬,仍为时尚早。
一方面,中国酒市的淡旺季特征非常明显,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强烈冲击酒类消费时,国内市场正值新年旺季,节庆消费仍然红火,因此,销售数据表现相对乐观。而随着夏天到来,酒类市场步入淡季,酒类企业要在日常消费中直面金融危机的考验了,而此时,葡萄酒企业面临的考验尤为艰巨。
另一方面,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并没有普及开来,虽然新生代乐于尝试体验,但主力消费者还是中高端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的经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到饮酒消费。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和蔓延,这一状况随时可能被打破。
另外,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法国﹑西班牙等成熟的传统葡萄酒市场已出现了葡萄酒消费的明显下降。即便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等新兴葡萄酒国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不但其国内葡萄酒消费大受影响,而且严重依赖于欧美地区的葡萄酒出口,也已出现大幅下滑。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避风港”,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
当务之急,必须搞清楚中国葡萄酒究竟缺少些什么。否则何以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何以培育稳固忠诚的消费群体?何以应对眼下的国际化短兵相接?
其实,在几年之前,业内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中国葡萄酒必须要走自己的特色化道路,依靠模仿别人,永远不能壮大。于是,在前两届葡萄酒经纪年会上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竞争力”的主题——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来塑造中国葡萄酒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经过前两届葡萄酒经济年会的引导与传播,“差异化”、“竞争力”这两个核心概念已经得到葡萄酒行业的一致认可,到第三个年头,“中国风格”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第三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再添一把柴,点燃“中国风格”的火把,帮助中国葡萄酒行业顺利度过金融寒冬,为中国葡萄酒业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全球化发展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葡萄酒市场,很多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接触了先进理念,初步形成了要走“中国风格”葡萄酒的发展思路,但接下来仍有一系列实际问题需要思考。葡萄酒的“中国风格”具体要怎么操作?企业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弃旧扬新,自我超越?依靠“中国风格”,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应对国际品牌的竞争,这件事能否做成?能否做好?能否坚持到底?
今日中国葡萄酒业所缺少的、所需要的,正是对实现“中国风格”的信心和实践。从差异化到竞争力,再到“中国风格”,中国葡萄酒行业亟待把口头上、理论上的“知”转化为生产、营销等环节的“行”。这就是2009第三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所要做的事:通过调查、交流、研讨,从行业的角度看到大势所趋,帮助广大葡萄酒企业从大势所趋中找准自我定位,根据正确定位确定未来最优发展途径。沿着这条途径走下去,“中国风格”终将实现,并推动中国葡萄酒业真正崛起。
|
对 酿酒机械/酿酒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酿酒机械/酿酒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