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手套大王变身非晶硅先锋 强生光电实现华丽转型 |
|
http://cn.newmaker.com
4/13/2009 1:32:00 PM
中国工业报
|
|
洁净敞亮的无尘恒温车间略显空旷,身着全套白色隔离服的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通过特殊工艺,让带硅气体不断沉积在玻璃体上,形成一层铺有纳米级微粒的硅膜,就像一块块镀膜玻璃,这就是日前记者实地探访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生光电)时所见到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听说过强生光电的人都会好奇,一个原本做手套的企业,怎么会与高科技挂上钩?而且还一跃成为高科技资金密集型产业的领跑者?
传统产业奠定转型基础
手套,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太阳能电池,引领潮流的高科技产业,二者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却在强生光电得以结合。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行业跨度之大,国内罕见。强生光电稳健转型,手套产业的有力支撑功不可没。1992年创业以来,强生光电不断在手套业内精耕细作,凭规模、品种和质量连创出口新高,出口规模由2001年的2000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8508万美元,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精细化的背景下,在手套这一狭窄领域做到了极致,成为全球手套领域的“隐形冠军”。
“去年1~6月出口5400万美元,年底则达到1.1亿~1.2亿美元,继续增长40%以上,利润总额仍保持增长,利、税均可达到6000万元。”面对2008年以来美元贬值、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利空,以及众多小手套企业微利甚至无利竞争,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从容淡定。
牢牢抓住安全手套这一主业,实施差异化竞争,使得强生光电在宏观调控之前,就已经完成专精一业、多元发展的战略布局。机针手套月产达100万打,突出规模;与欧洲、美国企业合作研发防切割、抗热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殊功能手套,突出创新;通过价格杠杆,不断下放劳动密集型低价产品,突出调整。强生光电三大应变举措,书写了手套主业的创富神话。
强生光电还围绕手套打造产业链,稳健而快速地推动相关配套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传统产业的持续强大,为进军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信心和资金的有力支持。
另辟蹊径领跑非晶硅
2007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池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跻身全球光伏产业前三强;江西赛维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募集资金4.8亿元,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所有中国企业中,创下最大规模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记录。一时间,太阳能产业变得炙手可热。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太阳能产业也与制约其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期而遇。常见太阳能电池几乎是一块硅板,70%的成本出自晶体硅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晶体硅材供不应求,国际硅价从三年前的每千克25美元一路上涨至目前的400美元,直接造成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火力发电的10倍。同时,用电单位即使靠鼓励政策获得一定补贴,也难以承受这种新能源的高贵身价。因此,有限的硅资源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通过多方调研,沙晓林瞄准了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为此,强生光电高薪聘请该领域专家,在美国建立了研究机构和技术团队,抓紧对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就在国内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企业云集晶体硅电池之时,强生非晶硅薄膜电池异军突起。在国内市场接近于空白的时候先发制人,于去年上马了第一条生产线,创造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产出比和批量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紧接着又快马加鞭,上了3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30兆瓦。今年强生光电再接再厉,预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筹资2亿美元,于今明两年分别再上8条线,力争到2010年年底产能达到500兆瓦,成为世界级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在去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区域第一批上马的薄膜电池企业中,强生光电的特色之一就是极为看重核心技术。“我们在美国有一个技术团队,不仅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还有一批在世界各地众多薄膜工厂负责技术和管理的工程师。最近,强生又与美国设备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资协议,在确保扩产设备供应、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同时,对现有设备、技术进一步改进,转换效率有望在明年底再提高30%。”沙晓林对未来踌躇满志。
最近,强生光电投资4000万美元新上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二期工程的两条生产线,已基本完成设备组装工作,计划于4月调试投产。刚刚组装完毕的两条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新生产线,是在去年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和设备供应商合作,从设备和技术等方面重新引进和升级后上马的。新生产线的产品综合性能将达到第五代非晶硅薄膜电池标准要求,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非晶硅不论是在使用过程,还是在生产过程中,都十分清洁环保,是真正的“绿色能源”。沙晓林说,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少污染,“做1块1瓦的多晶硅电池,如果用20年的话,其中有10年的电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而非晶硅生产的耗电量仅为多晶硅的8%~10%”。
与多晶硅相比,非晶硅的弱点是目前转换率较低,强生光电的电池转换率在5.5%~6%之间,这一水平接近某日本知名企业水平,但仍仅为传统电池的一半。目前,强生光电和国外的研究机构正在开发一项双层非晶微晶叠加技术,力求使光线的反射更加完全。沙晓林认为,随着该项目的推进,转换率在未来三年内有望提升至8%~10%。届时,成本可再降40%。
电站建设低成本支撑高技术
目前,在国外建设1兆瓦光伏电站需要投资800万美元,国内运用晶体硅电池建设的1兆瓦光伏电站示范项目投资额达6500万元,而强生光伏电站使用的非晶硅电池采用新型EVA双层玻璃层压封装技术,首座1兆瓦并网电站成本为2800万元,下降近60%。
据悉,由强生光电与如东县开发建设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洋口港1兆瓦非晶硅光伏并网电站,总投资2800万元,使用非晶硅薄膜电池1.6万片,共40个方阵,占地30亩。装机容量1000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115万千瓦时,可以节省同样容量的火力机组用煤约386吨,减排二氧化硫7.16吨、氮氧化合物346吨、烟尘102吨、二氧化碳1050吨。
“随着薄膜电池转换率提升和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两年后,1兆瓦电站的成本有望降至2000万元以下,三年后降至1500万元,为目前常规项目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沙晓林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低成本电站的建设,将使每度上网电价逐步降至1元。
强生光电一直坚持“两手抓”策略:一手抓成本控制,一手抓资本运作。目前,该公司已与美国花旗银行、瑞士银行及多家私募基金签署了框架协议,积极引入3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沙晓林称,“非晶硅太阳能企业在纳市IPO的很少,目前尚没有中国公司。强生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对新能源的贡献来看,都符合纳市的条件,因此我们的保荐人和投资伙伴对IPO一事充满信心。”募集资金除用于薄膜电池的生产外,强生光电还和瑞士、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控制系统供应商及设计部进行合作,对国内外光伏电站的配套技术进行整合。同时,从薄膜电池板、配件生产到地形勘察、设备引进、施工培训等,强生将采取一条龙服务,成为“交钥匙工程”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如今,美国卡本太阳能有限公司、韩国大韩株式会社、西班牙欧洲联合技术股份公司已分别与强生光电签订太阳能薄膜电池购买合同。
强生光电非晶硅薄膜电池和光伏电站建设的成本优势,使光伏发电在中国中西部边远地区,特别是荒漠地区普遍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强生规划在今后几年,分别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四川等边远地区建立一批1~5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推动太阳能在中国全面普及应用。
|
对 太阳能发电 有何见解?请到 太阳能发电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