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信息化能否帮助中国制造业安度“寒冬”? |
|
http://cn.newmaker.com
10/13/2008 9:09:00 PM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 王兴山
|
|
制造业正面临一个集体的寒冬,而信息化现在已经成为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ERP则是其中的关键。
由于对出口与投资的依赖,中国制造业虽然长期高速增长,但今后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可能阻碍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正不断上升,以广东为例,其工资标准已经上升到每人每月860元。此外,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制造业面临寒冬
国内制造业正面临一个集体的寒冬。今年上半年,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一些工程企业在资金方面面临困境,甚至包括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也不能避免。
山东省制造业的现状,从烟台新光服装厂与东方海洋研究所身上可见一斑。新光服装厂是一家韩资企业,一千多人的规模,但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开工率。原来这家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今年的指标是3%,但现在只有1.5%,而且它的利润率在烟台的服装行业属于A类。
烟台的服装行业排了A、B、C三类,新光服装厂属于A类,可想而知B类和C类企业的情况。而且,成本还在持续地增加。另一家代表,烟台东方海洋研究所则是成功企业的典型,成功原因就在于通过创新提高了附加值。
国内制造业逐渐走入薄利时代,而且面临全球化、集中化、信息化和服务化的挑战。去年底,IDC对全球的444家企业做了调查,其中包括134家中国企业。IDC总结认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新收入和新产品开发;二是成本技术问题,属于增值技术,尤其在质量方面会优先考虑。现在很多国家要求中国产品质量要公开透明,外国一些质量监管部门要看到产品在中国生产的总过程和标准。这对中国的管理框架提出更高的要求,重点在质量方面。
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的三个要求:一是缩短新产品的生产时间,要求快速反应;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改善需求预测。这三个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很难达到这三个目标。尤其在需求预测上,现在的供应链是越来越长,都是一个协同的作业方式,如何把需求预测准确,是影响企业效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企业增长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通过低成本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第二个阶段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通过投资机械和设备,实现工业化增长。第三个阶段,是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之外,对中国企业谈到更多的是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创新是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但是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毕竟在全球产业链里不处于最前端,原创技术有待进一步强化,所以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像沃尔玛是零售商,它并不开发技术,而是用信息化发展营运模式。所以,中国的企业信息化成为实施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模式落地的一个手段。
制造业的五个突破口
中国制造业要想持续地增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转变增长方式,管理创新;
二是向管理要效益,实施精益企业战略。现在企业不仅仅完全考虑成本问题,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依靠成本来提高效益,这是众多中小企业的一大通病,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改善工作效率,但改善生产力不仅仅讲成本,改变的是整个体系和模式,目标是讲求精益生产。这种精益生产的核心,如果没有信息化做支撑,企业智能化、精益化的管理是不可行的,而且现在的企业不是单纯的制造业,不管企业多大,其在全球当中都是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必须高度协同,信息要透明,所以必须要以信息化作为支撑。
第三,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现在的产品,价值越来越倚靠创意、时尚,按客户喜好来定制,这些属性并不体现在产品上,但是服务于用户。所以,现在制造业的边界在模糊,出现融合生长,呈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制造业下一步提升的一个关键,或者说重要的一个利器,就是把有形的产品同无形的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有竞争力的产品。
同时,现在的制造业也包含很多服务的内容,现在分支越来越细,比如测试可以外包出去,信息系统可以外包出去,金融服务、物流都可以外包出去,我国制造业过去的链条,很多环节都可以外包出去,外包出去就可以降低成本,这样就大大增加附加值了。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途径。一般情况下,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增加值。
第四个途径就是信息化。信息化现在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表现差异的重要内容。两年前,凤凰卫视做了一个调查,主要关于制造业在全国的分布,发现原来制造业是向中国沿海转移,下一步将向西部转移,为什么这么转移,凤凰卫视也做了一个统计,得出的结论是,现在企业改革在实行过程中,在三年前开始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在目前的状况下非常有利,也强调了信息化较早实施可能对下一步转型升级,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的先进制造业或者现代制造业,就是信息化基础上的一个新型制造业,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制造业,或者是先进制造业。另外,领先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关键在于,信息比其他企业更通畅,构筑信息化工程,企业间的流程更为和谐。
第五个途径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和设备实现工业化,通过自动化实现规模经济和生产灵活性。
ERP是重要支撑
制造业不少企业面临着两个途径,一个就是快速盈利,快速倒闭,还有一种就是通过残酷的竞争而保存下来。中国制造业目前这种挑战,或者是两化融合,对浪潮等做企业管理软件的厂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有研究机构表示,目前的中国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九十年代的美国,在全球竞争力也在下降,1990年和1991年经济是衰退且非常差的。当时的原因是日本和德国企业把它打得不行,所以当时掀起一股改组、消肿的过程,当时的美国企业和我们现在的做法一样,也是提倡技术创新,要以科技来改善制造业。
中美企业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看来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因为成本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造成了企业整体的压力上升。所有的企业由过去关注高增长,转变为现在关注高质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需求就催生出来,所以当时美国就出现了信息化的热潮。事实也证明,信息化是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思想的要求,如果没有信息化、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不可能有高速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ERP,不是说现在应用不好,而是要面临一个爆发的时期,这也是中国的软件和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
目前来讲,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包含了三个层面和热点:集团性的企业、单体和制造业、中小企业。对集团型企业来讲,现在管理的热点基本是管控,其应用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总部,从而达到集成协同和集中。现在集团性企业,把收购重组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工具,但是在频繁的收购兼并过程中,背后的风险是非常大的。由于频繁收购兼并,带来很大的变动因素,不利于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团总部。
另外一个群体就是中小型企业,过去大家对中小型企业有一个误区,认为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很简单,但仔细地看,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绝对不简单,如果简单,用同质化的产品,钱又不多,那就太容易了。为什么针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做了这么多年的推动,始终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应该说,中小企业需求的变化,造成了信息化的快速更新。
怎么样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呢?有几种模式可以解决这种情况,第一类软件许可,比如说,买一个三千块钱的杀毒软件,回来装就可以了,这就是软件许可。
第二类就是商务产业链的协同模式,这一块主要是针对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下属的其他企业协同,第二种模式和成本没有关系,和控股不控股,投资不投资没关系,只要与企业协同,和企业有交易,就是应该信息化的一个范围,同时,信息应该能够相互共享,相互尊重,这其实是采用虚拟的方式。
第三类就是集群功能;第四类是行业规范,很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药监局和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其实这方面恰恰是国外对中国的要求,在进口之前,对方对国内企业的安全标准以及信息的分享方面,都要求做到与国外统一。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