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潍柴动力:强力打造民族动力自主品牌 |
|
http://cn.newmaker.com
7/4/2005 6:53:00 PM
佳工机电网
|
|
2005年3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系列欧Ⅲ柴油机成功问世,填补了我国大功率发动机高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潍柴,这家以打造民族动力品牌为目标,以与世界科技动力同步、引领中国动力科技新潮流为己任的中国柴油机动力巨擘,揭开了国内发动机厂商走自主研发、国际合作之路的新篇章。
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合作式的自主开发
在潍柴人的理念中,自主开发不等于自己开发。潍柴的蓝擎产品就是与AVL公司合作开发的自主产品,是国际合作的自主开发。为什么潍柴在引进与自主开发之间作出这样的选择?
这几年国内与国外的发动机技术差距是越来越小,特别是在重卡方面,这种差距大概也就在5年左右。一个好的产品要考虑它作为主导产品20年的寿命期,这样新产品开发的间隔就可拉长,通过改进延长主导产品的寿命周期。因此,潍柴选择完全的自主开发,主要是基于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主导产品作用的新的产品平台。
作为潍柴这样一个机械行业的发动机厂,如果开发一种全新的发动机,光靠企业本身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像AVL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它的专业研发队伍有几千人,方方面面的专家都有,很专业、水平很高。如果全由潍柴自己来干的话,一个全新发动机的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较长,而且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很多,成本也很高,这是不现实的。比如,国内所有的柴油机厂家以前都没有搞过电控,现在开发这种具有欧Ⅲ排放水准的发动机,完全靠国内的技术人员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与AVL这样的国际公司进行合作。
选择与AVL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其他一些发动机制造商不一样,它本身是卖技术的,它会永远把最新的技术卖给你。关于这一点,潍柴在欧Ⅲ发动机研制前期咨询做过调查。AVL为沃尔沃、曼、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国际大公司都开发过欧Ⅲ产品,但这是五六年前就推出来的,而AVL与潍柴合作的产品将具有最新的技术含量。
在与AVL的联合开发过程中,潍柴的技术人员确实感到他们是严格地按照制度来做的,整个来看他们的开发过程比国内企业自己实施要慢得多,但这个慢是值得的。不光是AVL,还包括潍柴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因此,潍柴不仅要把AVL所要求的试验全都做完,博世所要求的试验也全要做。
那么,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如何保持开发的自主性?自主开发虽然是通过国际合作进行的,但这个产品是给潍柴开发的,所以是以潍柴为主导的。研发到底需要什么东西?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大的技术框架是由潍柴来确定的,是潍柴说了算。其他公司的参加只是在协助潍柴,潍柴给它一定的报酬,它仅仅是为潍柴工作的。
为什么还要继续与设计咨询公司合作
潍柴在蓝擎系列的开发上采用的国际合作的开发模式,并不因产品的问世而停止。公司今后还将与AVL等国际设计咨询公司保持长期的沟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仍是基于对开发成本的核算和跟踪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而来。由潍柴自己开发全新的产品是不经济的,技术人员有日常的工作,全新的产品不会每年都在搞。一个公司如果拥有了一个很新、很好的产品,它可能要用很多年,往后它有许多应用的研究,有许多小的改进。以它为基础作为一个平台的话,这个产品可以不断改进使用很长时间。
潍柴人在开发上既具有推出民族品牌的气魄和信心,也有脚踏实地、虚心求教的作风。过去我们的工厂是大而全、小而全,但现在社会分工要求越来越细,我们的主机厂,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其余要由更专业的零部件公司去做。设计咨询公司同样如此,除了像AVL这样大的设计咨询公司外,欧美也有不少小一些的设计咨询公司,它们在某一方面更有特色。
为什么说蓝擎项目是成功的
蓝擎的开发生产计划与国家实施国3(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的步伐是一致的。蓝擎的设计方案实际上就是为欧Ⅳ水平而做的,它的起点与国际基本同步。
在开发蓝擎的过程中,潍柴汲取了国内部分厂家与国际设计咨询公司联合开发时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在设计时要求能够沿用已有的生产线。这样一加限制之后,设计咨询公司要在这个限制之下来做,就不可能把他们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而潍柴的做法是,把新的生产线放在新建的工业园区来做。由于工业园区是根据新的产品来规划生产设施和布局,加上潍柴在设计思路上没有给AVL提出任何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怎么好怎么做,因此开发出的产品就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体现出了AVL在设计方面的最高水平。反观某些国内厂家的做法,实际上他们的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并没有在原有的生产线上去做,等于那些限制都白加了,设计时受到了原有设施的很大影响,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据潍柴开发人员透露,蓝擎设计之初,车用产品方面就是为重卡而开发。当时设计要求提出的功率最大做到480马力,AVL想给做到520马力。潍柴公司决策部门和潍柴技术中心经过研究后认为,针对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重卡使用情况和趋势,12升的发动机做到480马力已经足够了。如果做到520马力,发动机对材料、工艺要求都提高了许多,并且用户也不太好找。从这一点看出,尽管潍柴对新产品的研发要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但是在产品的市场应用上既深思熟虑,又灵活务实。
应该说,潍柴在开发欧Ⅲ系列上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因为目前国内的大功率发动机在10升、12升这个排量段上,潍柴的斯太尔系列产品一直独占鳌头。作为斯太尔系列发动机的后续产品,蓝擎视国家排放等法规的推进程度,很快就能形成批量生产。记者在潍柴的新工业园区看到,在5.8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内,德国、日本和国内设备公司的加工中心、生产线已经准备就序,部分设备和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这让人相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潍柴蓝擎系列发动机达到万台以上的批量并不是什么难事。
为什么在潍柴就能把事干出来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曾说过,潍柴人具有深刻的危机意识,他们为发展下一代机型提前做了准备。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潍柴下了很多功夫,具有超前意识,蓝擎应用了多项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是走自主开发道路的典型。
2004年,潍柴动力的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其10升以上发动机的销量在世界上也无出其右。在一个企业的主打产品还有着旺盛生命力之时,潍柴想到的不是坐在现成的产品平台上享福,而是要开发出一款现在也许还是比较超前的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深谋远虑的想法。潍柴蓝擎系列产品的开发虽然起步并不算早,但是潍柴人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看到他们在研发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并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实实在在地首先想到了用户,抓住了与市场接轨这条大的脉络。正如著名企业管理大师科菲勒所言,干正确的事远远强于正确地做事。
通过这种国际间的合作研发,潍柴的技术开发人员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我们得到了一个好的产品,同时我们学习了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掌握了先进的开发手段。”潍柴为了能够更好地贴近欧洲设计的前沿阵地,专门在奥地利格拉茨建立了潍柴欧洲研发中心。潍柴精心培育的数十名设计骨干,包括加工工艺、铸造等方面的专家都在那里工作过。他们在那里,是在与合作伙伴AVL的人员不停地探讨与争论中过来的,每个方案、每个细节他们都要讨论多少次。在这种探讨、争论的气氛中,潍柴人学到了国际公司发动机设计的精髓。潍柴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AVL的设计套路基本上就是一个国际标准,这是一个非常规范、非常成熟的设计开发过程,潍柴目前也在按照这个套路完善自己的开发手段。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学习中起步、从学习中体会并掌握世界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这是潍柴人所具有的令人敬畏的优势之一。在蓝擎产品优势的背后,隐藏的是那种人才的优势,是人的精神优势!
|
对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有何见解?请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