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2004制冷年度:中央空调业大盘点 |
|
http://cn.newmaker.com
1/24/2005 10:35:00 AM
佳工机电网
|
|
回眸2004制冷年度,中国中央空调业至少有三种发展趋势让人津津乐道。趋势一:中央空调接过传统空调的“接力棒”,其行业前景令市场垂涎;趋势二:在土洋比拼中,本土品牌频频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咄咄之势实属空前;趋势三:经过市场的残酷洗礼后,中央空调业重新洗牌,竞争优势重新回归到品牌和技术,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中央空调“大鳄”掩面而出。
中央空调业:令人垂涎欲滴
“‘后空调时代’成全了中央空调”,业内人士如是评价,“传统空调的利润仅为5%,这不得不迫使大部分空调企业转向中央空调‘掘金’。”
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大中型制冷空调设备及配套设备工业总产值高达263.8亿元,较2002年增长26.4%。一项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约有26%的消费者愿意安装中央空调。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央空调的需求量正以60%-70%的速度剧增。
显然,中央空调生产厂家早已发觉了这一潜在的市场商机。1996年,海尔开始涉足中央空调领域,打响了中国品牌进军中央空调市场的第一枪;2000年,清华同方也推出了家用中央空调的概念产品;与此同时,美的向市场推出了家用中央空调产品;之后,TCL、小天鹅、华凌等品牌接踵而至。
海尔双变多联机
由于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相比的一个巨大优势在于为工程整体配套的居多,因而在全国房地产热的背后,楼盘与中央空调的双赢能够赢得业主的青睐常常成为中央空调业品牌营销的致胜法宝;中央空调市场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时尚、潮流、高档,是现代化建筑的必备设施。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央空调80%以上的销量是通过建筑设计院、工程投标等渠道获得,所适用的环境各不相同,如高档房产、医疗、科研、娱乐、休闲、教育、办公等各个建筑环境。
目前,中央空调业的品牌集中在10多家,诸如海尔、大金、约克、开利、麦克维尔、美的等。以较为成功的海尔为例:海尔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出发,多次与地产商强强联合,联袂打造精品楼盘。北京的SOHO现代城、东方银座、上海万科浦东、青岛汇海山庄等著名楼盘都采用了海尔的系列中央空调,在工程界海尔已拥有10000多个样板工程。
在北京召开的“2004年首届全国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及产品信息交流会议”上,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元炜先生指出,中央空调必须改变以往的营销渠道,要走与工程配套的路线,这一点海尔带头已经做出了表率。
“土洋”之争已分仲伯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大金、日立为代表的“日派”和以麦克维尔、约克为代表的“美派”外资品牌在中国几乎没有对手,尽管当时许多中国的中央空调品牌已经涉足中央空调业。
从2001年之后,随着国内品牌的不断接入市场,中央空调的竞争态势不断升级,外资品牌独秀的局面从此改变。据统计,2002年,中央空调企业产值达到了143.34亿元(不完全统计),其中,大金、约克、特灵、麦克维尔等外资品牌占32.84%;海尔、格力、华凌等国内品牌占28.15%。两年后的今天,海尔、格力、华凌等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36.78%,而大金、约克、特灵、麦克维尔等海外品牌下降到了29.38%。
“土洋之争”的结果其实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厂家把一流技术的产品留在本国销售,二流技术的产品拿到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销售,三流技术的产品才拿到中国市场上销售;另一方面,国内中央空调生产厂家这几年在生产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飞跃,比如海尔卧薪尝胆三年,在引进、消化、创新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双变多联机、柔性变容量螺杆机等创新产品,其产品性能、技术都毫不逊色于美日产品。在中国市场,洋品牌三流的产品与土品牌一流的产品抗衡,优劣之分一目了然。
2004年年初,海尔推出的双变多联机中央空调引起整个日本制冷界的强烈关注,日本《海外情报》杂志对此给予重点报道:“这款产品的出现意味着诞生于日本的多联机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创新发展。”
美国制冷业的权威媒体则认为:美日令人骄傲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中国企业正在大踏步地追赶。这篇报道尽管对美日的品牌信心十足,但也流露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制冷业的快速发展不可小觑。
产品的单一是外资品牌难以逾越的另外一个门坎。无论日本或是美国品牌,他们在产品上均存在系列单一,技术设计趋于保守的问题。而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广阔,华南与华北的气候差距很大,而华东与西北的气候则截然不同。单一的产品很难适应中国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而国产品牌如海尔则以用户的需求为上,可以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凭借“以变制变”的市场策略在市场上游刃有余。
技术与服务是外资中央空调遭遇到的另外一个“死穴”。外资品牌的服务“水土不服”一直是市场的“软肋”,十几年来,服务对网络和渠道的特殊要求一直让他们愁眉不展。受地域的限制,供货期的无保障和产品维护速度的滞后成为阻碍市场发展的绊脚石。同时,外资品牌由于对利润的追逐,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资一直居低不上,特邀服务网点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对市场抱怨的反应缓慢。相对于国内品牌,外资品牌的技术和服务成为市场发展的最短板。
中央空调“大鳄”腾空出世
中央空调成为众多厂商趋之若鹜的新经济领域,但产能过剩、库存堆积等问题也同样存在于这个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美的、格力、奥克斯、TCL、小天鹅等众多品牌纷纷进军中央空调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进入中央空调领域企业良莠不齐,使得中央空调行业一开始就问题重重。据悉,2004年上半年,家用中央空调的投诉率高达42%,比2003年全年的投诉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市场的竞争结果虽然使这个产品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但行业的特殊性决定:拥有品牌、技术和服务者胜。有关专家冷静地分析中央空调未来的走势时得出结论:品牌集中是中央空调业的必然趋势。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国内中央空调企业有太多的“三租工厂”,所谓“三租工厂”,是指“租工厂、租设备、租执照”的生产企业。“三租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它们主要是为一些小的品牌定制产品。所以,有经验的工程方在选择中央空调时还是比较理智地选择品牌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品牌成为行业集中的第一“杀手锏”。
另外,中央空调的安装也要求十分专业,卖中央空调其实就是卖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因此设计方案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经销商里面真正具备较好安装能力的不多,安装的专业化是许多企业难过的又一个“独木桥”。
通过市场的“过五关斩六将”,竞争优势重新回归到品牌与技术,市场真正的“王者”其实已经悄然浮出水面。据了解,2004年,中国中央空调企业从90余家锐减到不足20家,而具备品牌与技术实力的企业目前只集中在海尔、大金、约克、格力、清华同方等近十家企业,这些企业是真正的行业“大鳄”。
美国一位制冷专家认为,中国中央空调业的起步与美国起初差不多,再过三年,中国中央空调业将经历第二轮的市场洗礼,到时将仅存少数几家企业。那么,到时候剩下的企业中到底会有谁呢?答案扑朔迷离,但又似乎初露端倪,毕竟“胜出券”只握在市场手里。
|
对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