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认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非中国制造”:负效应的警示 |
|
http://cn.newmaker.com
3/2/2006 8:30:00 PM
中国企业报
|
|
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较多的贸易摩擦,如前一段时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频频设限、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还有对中国企业严重排斥的“打火机CR条款”等。近日在欧盟,“非中国制造”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商标正在申请。如何提升“中国制造”?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积极走向“中国创造”。----编者
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日前出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这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名为Alvito的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NOTMADEINCHINA”字样商标。无独有偶,这家公司还曾在去年9月份也向美国提交了“非中国制造”商标的申请,但没有被受理,原因是有个名叫帕斯特里扎的人捷足先登,已经在去年5月份以个人名义向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交了这个申请。
这件事情日前经国内一家证券媒体刊登之后,引起社会一片哗然。已经有国内的权威人士表示,这样的商标是不可能被批准的,因为各国商标法都不会允许将地名及“制造”字样注册为商标,更何况“非中国制造”这样的商标明显是对中国制造的歧视性语言,欧盟更不可能让一个影响中欧外交关系的商标出笼。姑且不论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如何,哪怕真的最后这个商标得不到批准,国内的企业界也不应该漠视这一事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因为不管这家公司出于什么目的去注册这一商标,但它毕竟昭示着“非中国制造”这样的论调在欧美等国有着一定的市场。
近些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出国门的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下,很多企业更是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去年圣诞节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描述一个美国家庭主妇把屋里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与非中国制造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这个结果令主妇怒不可遏,于是萌生了“把‘中国’关在门外”的想法。然而,接下来的种种经历让主妇吃尽了苦头。无论是儿子的网球鞋还是小女儿的童鞋,也无论是意大利进口的还是得克萨斯州“土著”的,60美元一双的价格是“中国制造”的6倍;许多小事上更是麻烦不断,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非中国制造”,捕鼠器不得不用旧式的,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于是这个美国主妇发出感叹:“没有中国产品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
中国产品已经如此之深地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美国人的生活,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仔细分析一下,中国产品又是如何占领美国市场的呢?一个众人皆知的前题——价格优势,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制造”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廉价。廉价的背后是劳动力的低成本、技术的低含量与自主品牌的低附加值,“中国制造”如果只因为这个层面的原因留在美国市场,那是“中国制造”的悲哀。
当然,在参与全球经济的初期,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倚仗着价格优势去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本也无可厚非,毕竟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品牌价值到科技含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抱着一招鲜、吃遍天的心态,则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在国内我们看到太多企业以竞相压价为手段恶意竞争,结果是行业利润越来越少,企业赚钱越来越难,没有能力去搞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甚至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最终就是丢掉好不容易开辟的国际市场。在国外则是大量的“中国制造”沦为了地摊货,只能占据利润最少的低端市场,而在中高端市场上大量的处于空白。
正是大多数“中国制造”的这种低科技含量、低品牌价值导致的低廉价格、低端产品,为“非中国制造”培育了温床。试想一下,美国人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会一团糟,中国人没有美国产品又会怎样呢?如果没有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波音的飞机……中国人有没有“土著”的替代品呢?中国商务部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与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彩电手机的关键技术50%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中国外贸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只占外贸总额的2%。
毫无疑问,要从根本上消除“非中国制造”滋生的土壤,中国企业就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以技术优势而非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到那时,谁在抛出“非中国制造”的噱头,恐怕就只能成为大家的笑柄了。
|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