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认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沪上民企瞄准颠覆性核心技术 |
|
http://cn.newmaker.com
1/25/2006 12:34:00 PM
第一财经日报
|
|
弥补装备制造业软肋民企还需政府强援
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方面,可考虑“井田”式策略,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采取“划条切块”的办法,如出台专项的技术创新退税政策、技术创新资金援助政策、技术创新贴息贷款政策
1月19日,“两会”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近了尾声,上海市工商联执委林凯文获知自己《关于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被正式立案。
“我的提案总是跟自己的企业有关。如今以泵为例的中国传统装备制造技术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刻,自主创新概念的提出是恰到好处,也确实是民营企业该兴奋出力的时候了。”林凯文是上海凯泉泵业集团(下称“凯泉”)董事长,其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这样表示。
事实上,早在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上,部署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到了5个战略重点,装备制造业位列其中,提出“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尽快改变我国在这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关键成套装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
核心技术缺失
“自主创新”技术被林凯文称为“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此说法在本次“两会”上被林凯文频繁使用。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指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更加迫切。
“国内装备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国外往往又有封锁的保护措施,许多先进技术也根本进不了中国,因此装备制造业其实已经到了危险的临界点。”林凯文的心情格外沉重。
近年,我国投资总额占GDP的40%以上,其中设备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0%,进口设备又占设备投资的2/3以上,相当于进口装备接近占GDP的10%。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曾有过统计,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纺织机械设备依靠进口。
对此,以泵业为主业的凯泉,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核心技术上。林凯文称自己前一天就向“两会”会务组请假,去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探讨2006年凯泉即要上马的核电用泵。
据林凯文透露,每年中国进口的高端泵产品至少在人民币50亿~70亿元,而其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又多被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拥有。大量进口装备养肥外资企业的同时,必然地也削弱了本国的装备工业。
其举例说,2005年4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40%的股份,将其纳入卡特彼勒的中国体系,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占据中国装载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厦门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业内的一个共识是,一旦卡特彼勒公司竞购厦工集团成功,它在我国装载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必将形成,我国装载机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将消失,自主创新能力也将削弱。
原江苏理工大学教授关醒凡还表示,类似于核电用泵都是技术装备与资质要求非常高的项目,目前在中国只有德国KSB公司与沈阳、大连几处。“民营企业3~5年内进入这领域可能性不大,如果凯泉已经开始投入研发准备,从核电边缘产品做起,这种前瞻性是很值得肯定的。”
民企不想“螺蛳壳里做道场”
本次上海“两会”,在韩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大任务就是“两个优先发展”。
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被提到很高的位置来强调。报告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制造业水平”。
“十一五”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重点,首先是超大型装备,形成核电、水电等大型电力设备、超大型装备及零部件的尖端加工能力。
林凯文表示,民营制造业企业也应将未来发展战略与国家产业政策紧密挂钩。无论是5000万元核电用泵与脱硫泵项目的研发投入,还是2000多万元的水力模型研究,林凯文未来的规划就是必须让自主创新能力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两条腿并行。
对此,另一家民营制造业企业——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陈邓华也表示,只要跟随当前“十一五”的脚步,未来几年输配电产业的前景广阔,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几年,中发正借着“十五”期间电源及电网加强建设政策东风而迅速发展。
“如今1200多亿元的外资在中国投资电力,其中70%的利润都给国外企业占有了,民营企业处于明显弱势。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影响,电力紧缺引发投资高潮向电源倾斜,中发这些民营投资电站设备行业最近三年大幅增长应该没有问题。”
为此,林凯文呼吁政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具有公用、核心、颠覆性的自主技术创新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方式,由政府指定相关单位牵头,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立项、评估、政策援助、资金扶持、研发进度等,进行统筹和管理。
“民营企业一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夹缝里求生存,它不创新就无法生存。”林凯文指出。比如华为、尚德太阳能等公司,后者拥有13项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国际专利,属于新能源概念,所以新近在纳斯达克上市广受追捧。
上海高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幸偕也有同感。他指出,中小科技企业熟悉市场规律,懂得控制成本,追求规模效应和注重成果转化。“民营企业是最有可能在最短时间能尽可能快地将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有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的。”
政府应采用“井田”策略
在这次“两会”的提案中,林凯文建议政府在扶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方面,可考虑“井田”式策略,“就是说,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采取‘划条切块’的办法,如出台专项的技术创新退税政策、技术创新资金援助政策、技术创新贴息贷款政策等。”
“毕竟小孩太小,不如大孩子懂事。”林凯文解释民营企业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
“政府或许可以成立一个公共的研发平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林凯文提出。对自己的这个概念他解释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一是硬平台。如中小企业公用的理化计量中心、产品实验中心、专业技术测试中心等等。“因为这些中心因技术含量高,仪器精密,而且设备价格昂贵,一般中小企业无力单独建造,且使用的频率也有限,对中小企业来说很不经济。”换句话说,硬平台就是由政府提供,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和强化优势产业的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共产品。
林凯文介绍,另一个平台就是提供科技创新项目咨询、申报、信息服务网络等,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建设。最终实现由政府技术创新平台的推动,进而打造众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上海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优势。
其实,相同概念的研究院在韩国也存在了。据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汪康懋教授介绍,为了从事对产业与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与产品的开发,韩国政府出面委托专业的中间设计研究院,由该院向主导产业或者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财阀)预收技术开发费(或称做风险投资基金),由研究设计院一家去购买国外的专利或理论研究成果做成示范样本,再分散到几百家小公司作专业模块设计,然后由这些大公司将模块与原始设计买来,进行相关产品化的二次设计,做成有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打大公司品牌的产品。这样既发展了基础研发企业,又提高了大公司品牌的含金量,而且支付别人的专利费最低。
|
对 管理咨询/认证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认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