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欧盟环保令:索尼清理中国4千供应商 |
|
http://cn.newmaker.com
11/29/2005 10:44:00 AM
佳工机电网
|
|
对于索尼欧洲公司的销售人员而言,回忆2001年的圣诞节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那个销售旺季来临之际,索尼130万部当时热销的PS游戏平台被荷兰海关拒绝接纳。问题出在游戏平台电缆所含的镉元素,根据荷兰法律,镉元素的含量已超出了对人体安全的范围。尽管很多制造商都使用镉来提升电缆和电池性能,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废弃物中的镉元素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当时的索尼被这件事搅得焦头烂额:一边要安抚和应对要求召回产品的呼声,另一边又急于把台湾电缆制造商作为矛头所向,在到底谁应承担责任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产品扣押事件推迟了1.6亿美元游戏产品的销售,索尼还承担了更换部件、产品库存和包装等巨额费用。
再过8个月,也就是明年7月1日之后,索尼的这次遭遇可能会在欧洲频繁上演,这是欧盟限制进口含有6种有害元素产品法律RoHS(即《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的生效日期。
随着电子产品报废高潮的到来,各种关于电子产品的环保条例成为IT厂商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
2005年8月13日,欧盟在电机电器产品方面的环保指令WEEE开始生效,而相关指令RoHS也将在2006年7月1日实行。要求生产厂商负责回收电子垃圾的WEEE指令和禁止在产品中使用6种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属于欧盟范围内的正式法律,被称为欧盟环保“双指令”,更被业内人士称作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是“牵动全球制造业神经的指令”。
根据欧盟官方公告的指令附件,两个指令涉及的产品包括10大类、近20万种,这几乎涵盖了包括通信产品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产品,如大小型家用电器、IT和通信设备、电器电子工具、玩具休闲及体育设备、医疗设备等。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告诉记者,由于欧盟出台的RoHS指令,我国将有3000多家整机生产厂和上万家的(机电)零部件的生产厂商受到这个指令的影响。涉及的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占到我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1%,高达317亿美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向记者证实,在6800家商会会员中95%以上都会受到这两个指令的直接影响。
而RoHS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欧洲,它正在逐步成为一项全球标准。
RoHS的效力遍及欧盟25个成员国,并且非常可能成为一项全球标准。日本已制定了绿色采购规则,美国与加拿大虽然没有颁布全球性的相关法规,但一些州已制造了限制铅等有害元素使用的地方性法规,比如加州和新泽西州。
对于中国IT企业而言,要走出国门,RoHS成为一项必须通过的门槛。
实际上,中国政府也已经在根据欧盟指令制定相关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避免被欧盟环保指令拒之门外的其他国家库存的电子产品及原材料大量涌向中国。从2003年欧盟颁布双环保法令开始,我国各有关部门便给予了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电子产品污染管理办法》,并于今年正式实施。
中国制造优势不再?
要计算执行RoHS规定的成本费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业界领导和分析师表示,估计这一费用将达上千亿美元。据欧洲电子贸易组织Orgalime的统计,单单欧洲RoHS替代所需要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估计达190亿美元。位于亚里桑那州的Amkor Technology公司资深副总裁Mike Steidl表示:“完成这一转变需要耗费整个行业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飞利浦公司环境协调性设计专家AbStevels透露:“这两项指令的实施都是真正的大规模实验,因为尽管两项指令的目标非常明确,但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详细的可操作规则。在许多方面,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这些规则并不会事先制定,而最佳实践将最终成为事实标准。所以中国厂商若现在不做,未来丧失市场机会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业内专家分析,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及时达到欧盟的新环保要求,那么产品积压、出口锐减、重税制裁等问题将接踵而至,企业甚至最终会被逐出欧盟市场。但在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其出口成本将明显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商务部出口贸易局壁垒调查处相关负责人则强调,WEEE实施后,国内企业必须先交纳回收费后,才能允许进入欧盟市场。现在市场属买方市场,企业目前还做不到可以影响市场,用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消化所增加的回收成本费用,由此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一些企业是利润减少,但还有盈利,另一些微利企业则极可能被清除出欧盟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费用预测将依照欧洲人力成本计算,所以电子垃圾的回收成本可能会接近甚至高于在中国的制造成本。而RoHS所定的指令中规定了进口产品不得含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这要求企业开发应用符合标准的环保材料。其中,寻求到合适的零部件供应商是关键,这一过程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过高的材料成本与低效率的制造过程同样会加大运营成本。Smith Barney分析师Kirk Yang预测,新法规的执行将使每一块台湾主板的成本增加4美元,并且产出也会下降10%。上述预测基本上与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集团的预测数据一致。Gartner称,2006年因适用新无害材料法规,每部PC的成本将增加10美元。尽管这一数据并不大,但对于利润已相当薄的PC制造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老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WEEE指令由于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水平费用有所差异,但我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回收成本在5到20欧元之间,而我们出售电子产品的利润本来就只有几欧元,真要我们全部负责回收,我们倒贴还不够呢。”
供应链危机
即便绝大多数大公司已做好了向新材料转变的准备,但是它们的供货商情境也很危急。
欧盟两项环保指令不仅只影响机电产品整机制造商,而且涉及到原材料、化工、包装等上下游企业,因此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Technology Forecasters去年发表的一份零部件制造商和代工商的研究显示,有60%的代工商还没有做好向RoHS产品转变的准备;另外,33%的代工商可能无法在2006年7月1日RoHS正式生效时满足其要求,这将对营业收入造成严重影响。
欧盟环保指令的实施对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其实是难以预估的。“短时间来看,这两个环保法案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中小企业,它们占整个产业链的30%左右。”商务部驻昆明特派员贸管处处长李连忠说。
由于中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环保材料供应链的建立并非易事。很多生产商担心原有的供应链会否因此断裂,而供应链的管理也是解决RoHS问题的必经之路。“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管,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很难控制。”有专家分析说。
随着制造商向符合RoHS要求的新部件的转变,一家公司需要追踪的相关部件的数据会成倍出现,导致供应链上电子数据的大量积累,特别是在新旧部件的替换期,仓库的存货要尽可能少,这是对制造商生产流程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电子巨头索尼已开始对中国的4000多家供应商进行清理,通不过相关认证的供应商将不得不与索尼“断交”。而除索尼之外,其他国际电子巨头也在行动,松下、欧姆龙、富士通等也在重新审查自己的供应商。随着对欧盟两项电子指令的重视和应对的需要,国内电子企业TCL、康佳、海尔等也严格了对供货商的环保要求。
由于各个企业在解决环保问题过程中同时向上下游转移风险分摊成本,必然会引起整个产业链的巨变。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主已开始抱怨,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近来他们的订单大幅下降,还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
李怀林告诉记者,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和社会民众对RoHS认证的认识还不够,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还持观望态度。一些企业负责人存在着“产后认证”的误区,认为产品临到出口时再做相关认证也来得及,而没有将认证理念贯穿到生产全过程,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做法正日益成为阻挡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据李怀林介绍,由于该项认证工作刚刚开展,现在许多整机生产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认证的元器件企业,而大多数元器件企业又不知道如何做认证。因此,李怀林特别提醒企业,上游供应商生产的原材料和元器件应当首先考虑进行认证。
但面对高额的费用支出,也有些企业报着另一种被动态度应对欧盟指令,例如,一著名OEM企业认为他们的产品都是贴牌出口,供应链的问题也是按照外商的要求解决,影响不大,所以没有必要担心。
技术挑战
确保产品符合新法律的规定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发现或开发用于替代有害物质的替代新物质。比如,铅在上一个世纪一直是焊接使用的主要金属。软金属可以将芯片导线与主板焊接到一起,而焊接出了故障就直接导致产品报废。
然而由于铅是有害物质,对孩子的健康特别不利,因此业界转而使用锡作为替代品,但是锡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它的周围会产生一些肉眼都很难看清的细细的“毛发”,很容易与其他元件产生“搭桥 ”现象。尽管发生以上现象的几率非常小,但对于医疗和军事等行业的重要用途来说,目前仍然坚持使用铅,直到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如何将新材料应用于已有的制造体系。仍然以焊接为例,铅的熔点是230℃,而锡必须加热到260℃。听起来差距似乎并不大,但对于芯片焊接这样的工作来说,温度稍高很容易造成破坏,因此又必须对其他部件的耐高温性能重新进行测试。制造工艺的改变意味着营业成本的大幅增长,在一个大规模集成化生产线上,更高的熔断温度要求预示着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生产效率也大打折扣。效率下降迫使工厂转向其他新设备,以补充新法规造成的产量流失。
|
对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