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相关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天门精机:打响自主品牌对刀仪保卫战 |
|
http://cn.newmaker.com
10/13/2009 9:52:00 AM
中国工业报
|
|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刀具预调测量仪(简称“对刀仪”)的研制企业,近10年来,天津市天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天门精机”)一直以国内同业技术实力最强、制造规模最大的优势,保持着国内对刀仪市场销售冠军的地位。但从去年起,天门精机的“冠军”地位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外来品牌攻城掠地
那么,挑战天门精机“冠军”地位究竟为何方圣神呢?
天门精机常务副总经理吴剑铮告诉记者,10年前曾被天门精机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挫了锐气的几个国外品牌,近两年又重整旗鼓,以不同于10年前的“战略战术”向中国对刀仪市场发起了新一轮攻势。“他们的战略是‘搭便车’登陆中国对刀仪市场。”吴剑铮说。借助于和国外数控机床制造商多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国外对刀仪企业以必备的辅助仪器为由,搭上国外数控机床这班顺风车堂而皇之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我国进口数控机床量的不断增加,国外品牌对刀仪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与日俱增。而中国用户对这种“搭便车”形式的放任自流以及对外来品牌对刀仪的盲目跟风,更成为其抢占中国市场的推手。
“他们的战术则是‘低价位’抢占中国对刀仪市场。”吴剑铮向记者分析说,经过近10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国内自主品牌对刀仪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和国外品牌媲美,有些关键指标甚至超越国际领先水平。以天门精机研制的对刀仪举例,产品的“光”和“电”两大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经过精益加工的基础机械部件的质量也更胜一筹。其精度较之国外品牌普遍采用的粗加工辅以计算机微调的制造工艺,更具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寿命也更长。
此外,在仅凭性能优势抢占中国市场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国外品牌还采用收购兼并中国小型对刀仪企业或合作贴牌生产的方式,以“本土化制造”谋求成本优势,继而以低价位竞拼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国内自主品牌对刀仪一度拥有的地域优势及价格优势,也逐渐失去了杀手锏的作用。
吴剑铮坦言,外来品牌打出的这两记重拳,对以天门精机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对刀仪企业而言,无疑是当头的一击。
自主品牌守土有责
“虽说对刀仪算不上一个大行业,对刀仪市场也不算一个大市场,但也决不能由国外品牌一统天下,自主品牌更是丢不得。”吴剑铮反复向记者强调这一点。他认为,国外品牌之所以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抢攻中国对刀仪市场,是有其战略考量的。相对于数控机床,对刀仪虽不是必须却也不可或缺。失去对刀仪的辅助,再先进的数控机床,其精度和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一旦自主品牌对刀仪被国外品牌取而代之,即便不搞技术壁垒,也会以价格垄断,让中国的数控机床用户付出昂贵的代价。
这一悲剧,10年前因天门精机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迅速崛起而没有上演。10年后的今天,也不能让它上演。“必须把‘自主品牌’留住。”吴剑铮表示,不论从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考虑,自主品牌都应奋起一搏,而天门精机更应为既有的“冠军”荣誉而战。
那么,天门精机又将如何应战呢?
“一是调结构上水平。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真正做到技术上高人一筹。”吴剑铮表示,“以凸显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系列产品,与持续升级换代的数控机床实现无缝对接,全面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二是置精装上规模。从现在起,天门精机将以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工装备的添置更新和改造,在强化精益制造的同时,迅速形成规模优势。以更高水平的精益制造和更雄厚的经济实力,赢取国内市场,并为打赢国际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但不得不承认,要全面挡住外来品牌进攻继而收复失地,仅靠自主品牌对刀仪制造企业的孤军作战,难免有势单力孤之虞。因为自主品牌对刀仪制造企业,较之外来品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就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就拿天门精机来说,作为中国对刀仪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不乏竞胜外来品牌的一流技术和一流产品,却常常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开发新品需要经费,上规模需要投入。仅凭自我积累显然力不从心,而申请贷款又往往遭遇“中小民营企业”瓶颈。吴剑铮直言,国家或地方政府扶持自主品牌的政策,以及国内用户优先采购自主品牌的行动,是自主品牌对刀仪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
对 刀具相关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刀具相关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