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厨房电器
按行业筛选
请选择行业
------------------
-机床与金属加工设备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
-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机械/橡胶机械
-通用机械/化工机械
-工程机械/建材机械
-交通运输/海工装备
-农业机械
-食品机械/烟草机械
-包装机械
-印刷机械/广告设备
-纺织机械
-木工/造纸/环保/医疗设备
-物流设备
-智能楼宇/安防设备
-炉窑/热处理设备
-五金工具
------------------
-工业自动化
-佳工激光网
-仪器/仪表/衡器
-电力设备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家电/照明/健康设备
------------------
-基础件/通用件
-标准件
-工业原材料
-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包装材料
------------------
-CAD/CAM/PDM/PLM
-ERP/制造业信息化
-管理咨询/认证
-服务/培训/工业设计
按产品筛选
请选择产品
--------------------
-本行业全部新闻
--------------------
-电视机/机顶盒/投
-音响/数码产品
-空调/风扇/热水器
-冰箱/厨房电器
-洗衣机/吸尘器
-照明设备
-健身器/美容设备
-娱乐设备/乐器
本产品全部新闻
家电出口 跨国公司占二分之一
http://cn.newmaker.com
4/9/2004 9:30:00 AM
消费日报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 2003年,全国家用电器出口总额 12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1.6%,占所有机电产品出口额的 5.58%,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另外, 2003年家用电器出口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从出口企业的性质来看,2003年,在出口超过 1000万美元的 193个企业中,外资、独资、合资的企业有 87家,几乎占了二分之一。
外资企业不仅企业数量多,出口金额也较大。在外资企业中有日本的富士公司、夏普公司、松下公司、富士通、三洋的合资厂,也有韩国的乐金、大宇、三星公司的合资企业,美国的惠而浦公司以及台湾、香港外商在中国的合资、合作工厂。这些公司出口的商品有电冰箱 、空调 器、洗衣机 、微波炉、电风扇以及众多的小家电商品。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家电业的出口中,跨国公司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从细节中看得更清楚,据海关总署的统计, 2003年,全自动波轮洗衣机的出口量较 2002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其中跨国公司出口量所占的比重达到 82%。 2003年空调器的出口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跨国公司的返销与出口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为 51%。
2003年微波炉的出口量比上年增长 46%,其中跨国公司的返销与出口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接近 55%。
以韩资企业为例,2003年, LG、三星、大宇三者合计空调器的产量增长 88%,销量增长一倍,出口增长 1.3倍;三者合计微波炉的产量、销量、出口量均增长 45%。
再把目光投向日资企业。 2003年松下各类家电产品的市场表现保持大幅度增长,微波炉产销量增幅超过 25%;电冰箱增幅超过 30%;空调器增幅超过 40%;空调压缩机与冰箱压缩机的产销量增幅更达 50%。
“牛”在哪里?
近几年,在全球制造业大范围转移的形势下,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以及日益开放的市场政策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
从经济学角度讲,跨国公司涌入中国是“狼群效应”的体现。当狼群中的某一匹或几匹狼发现别处有更多猎物的时候,“狼群效应”就产生了。它必然会吸引其他狼的加入,最终会招致一群狼都到这块地方觅食。中国在开放市场的初期,只有少数几个跨国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块陌生的地方,在他们挖得第一桶金以后,马上便引来了第二批跨国公司。
与之前不同的是,第二批来的企业不仅放大了手脚,而且在最初开辟的市场之外又创造了新的生长点。
如日本的松下就属于“头狼”,早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声刚起的时候,松下就开始接触这块市场。松下的成功为后来者提供了勇气,接踵而来的企业有三洋、夏普、三星、现代、惠而浦、伊莱克斯等。
经济学家介绍,跨国公司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雄厚的资金,还有现代化的管理、广阔的品牌知名度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在具备了这些优势的条件下,再加上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最后通过国际化的营销渠道,贴上了“ MADE IN CH INA”的商品就此行销全球。
跨国公司在中国家电出口中为什么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诚信”也是跨国公司一大“利器”。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第一批进出口企业诚信“红”名单,11家上榜家电企业中外资企业占 8家,而本土家电企业仅有3家。
在11家上榜的家电企业中,包括上海华虹、 NEC电子、上海富士通将军、天津现代电子多媒体公司、厦门 NEC东金电子、顺德惠而浦、惠州三星电子、北京松下显像管等 8家外资企业,3家本土家电企业分别是长虹、格力和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
按照评定标准,列入“红名单”的企业应连续 3年通过海关稽查、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全国海关无走私违规记录,并要求 2002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 1亿美元。
天津现代电子多媒体公司的张先生认为,跨国公司在整个家电业出口中的作用趋于提升,“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品牌知名度和资金、技术实力。”
他认为,许多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后,所看中的就是国内劳动力优势所带来的成本下降,而且他们的营销重点就是出口,比如天津现代电子多媒体公司的出口就占整个销售的近 70%。本土品牌该反思了有关专家认为,加入 W TO后,我国家电业不仅获得了扩大出口、吸引投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全球制造商、全球经销商的挑战,还将面临国际市场贸易规则新的挑战(如关税、反倾销、提高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
而实际上,全球家电市场的主导力量仍然是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以向新兴产区转移等手段保持竞争地位,以应对全球市场新的竞争格局。
在全球制造业出现的这种低成本区域转移的潮流下,中国本土企业如何适应?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家电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兴起,至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模仿—代工(贴牌生产)—创造品牌。其中,创造品牌的阶段最艰辛、最漫长。
虽然中国家电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家电出口跨国公司仍唱主角可以看出,真正的世界名牌还远未诞生。以空调企业为例,国内现有 200多家空调生产厂家,但其核心部件———压缩机的生产基本依靠外国技术,因此,即使这些空调企业在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上有不错的成绩,获利最大的仍是提供技术支持的跨国公司。
近年来,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对于这个称号,业内有不同的看法———跨国企业来华建厂,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在采访中,甚至有的跨国企业内部人士暗示,他们来华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国内取之不断的劳动力资源。这种说法虽有失偏颇,因为中国迅速增长的消费能力也是驱动他们来华的动力之一,但相对来讲,光靠国内的消费群体还无法“消受”如此庞大的生产能力。
按理讲,国内家电企业所占的“地利”优势更大,他们直接扎根于此,更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低成本。平心而论,国内家电业对低成本带来的强大竞争力还是有深刻的理解的。恰恰相反,业内专家认为,应该提醒的反而是低成本所带来的另外一面。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成本优势是一把双刃剑。
按他的理论,当企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低的成本时,必然会通过价格优势冲击市场,从这方面来讲,低成本是优势;但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复杂的因素,潜在的品牌价值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如果企业只想通过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利润的降低,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下降,那结果就是另一个了。
对 冰箱/厨房电器 有何见解?请到 冰箱/厨房电器论坛 畅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