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丝杠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机床产销高开低走 滚动功能部件产业何去何从 |
|
http://cn.newmaker.com
11/19/2008 2:19:00 PM
中国工业报
|
|
从2002年开始,机床工具行业一直保持着20%~30%的高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在其牵引带动下,滚动功能部件行业迅速火了起来,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拥有自主品牌的生产企业加班加点还是满足不了用户对滚珠丝杠的旺盛需求,这样的好日子让上下游企业都皆大欢喜。
由于市场火爆,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大量涌入,短短几年,滚动功能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到80多家,产销量成倍增长,到目前为止,滚动功能部件分会都无法拿出一个较为完整且让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市场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快得让人不可思议,就连很多业内人士都没有想到机床工具行业的扩张与繁荣会在2008年的第二个季度悄然止步。随之而来的是与滚珠丝杠企业息息相关的通用机床和中小型机床生产企业的产销量自7月份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滑,“合同量不足”在行业内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
面对急转直下的市场,一位企业老总在10月中旬的第九届北京机床展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机床企业和滚动功能部件企业的“蜜月期”正式结束了。
领跑与跟跑
一位多年从事滚珠丝杠经营管理工作的刘先生认为,机床产业和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存在一个“领跑”与“跟跑”的关系。机床业发展的越快,滚珠丝杠企业就“活”得越好,彼此形影相随。
近几年机床市场需求旺盛,的确带动了滚珠丝杠产业的发展,几家上规模的滚珠丝杠企业在国内市场形成了所谓的“第一梯队”,基本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为了扩大产能,一些骨干企业大都采用抓大放小的战略,据说在形势好的时候,小批量或低于20万元的合同订单基本不接,这种做法无意间给中小滚珠丝杠生产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台资企业借机乘虚而入,用“蚕食”的方式通过以质量取胜的营销手段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不但在大陆市场站住了脚跟,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此时国内的几家骨干企业也正在为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忙得不亦乐乎呢!为了不耽误交货期,有些企业干脆采用“一头在外”的方式扩大产能,把产品的粗加工业务成批量委托给民营企业来做,只把关键工序如精密加工、精密检测等核心工序留在企业内完成。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绝对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
此时,一批又一批骨干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似乎人人找到了用武之地,有的退休后另立山头,有的发挥余热跟人合资干起老本行,使原来神秘的滚珠丝杠生产工艺流程很快在中小企业普及开来,从而形成了中小企业在低端产品市场(主要指长度在2.5米以下的低精度丝杠)迅速聚集而产品又过于同质化的现象。
大企业减产 小企业停产
“你们跑得太快,我们跟得太紧,你们一脚急刹,追尾事故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在前不久某企业举办的订货恳谈会上,某主办单位领导的一句戏言让在场的机床企业老总们笑得热泪盈眶。
据一位从事销售工作的负责人介绍,此次参会的这些大客户以前每月对滚珠丝杠的需求量均在100万元以上,但从今年6月份开始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需求量平均下降了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四分之三,有的企业现在承接的订单有一部分是在消化库存。与此相对照的是,合同量的递减迫使一些企业把早已推出去的粗加工业务又拿了回来,而且在单件、小批量合同承接上又与中小企业展开了竞争,就像不同级别的拳击手在同台竞赛———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断言,“寒流”的步步紧逼将对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劫难。
“每年的7~10月是企业生产的旺季,各生产车间都开足了马力,基本上采用三班制,个别车间每天24小时不停机,而今年9、10月份正常上班的职工大慨减少了四分之一,有近三分之二的设备在轮流开动”。尽管某滚珠丝杠生产车间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及企业的发展现状时略显几分忧虑和不安,但他仍然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骨干企业与正在严寒中瑟缩的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实力无法相提并论。
御寒的招数
据了解,近几年身处第一梯队的国内滚珠丝杠生产企业无论在技术改造或是在产品研发等方面较前几年均有长足进步,特别是在3米以上重载、大导程、超长丝杠的生产制造领域都有不凡表现,个别企业在实践中拥有了自己的独创“绝活”,并在替代进口的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比如有的通过自主研发采用硬旋铣工艺技术代替了部分传统的车磨工艺;有的通过进口国外一流设备来提升产品品质;也有的通过新品研发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已向机床以外的铁路、航空、电工等行业领域稳步推进。这样的相互较劲明争暗斗对国内滚珠丝杠企业向高端市场进军利大于弊。
实际上,长期受行业专家指责的“专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个性化服务跟不上、技术研发各自为战”等老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从产品总体水平看,国内骨干企业的中低档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小或基本持平,但在高档产品与国外产品尚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应看到,国内企业的产品交货期和成本价格与进口产品相比有较大优势,而且这种喜忧参半的格局很可能还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不可不说,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研制手段远低于国外同行企业。
有人说2008年下半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已进入拐点,这话说的不无道理,特别是今秋北京机床展会的冷淡场景成为这个推理的最好注脚。从第三季度部分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看,机床工具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似乎仍在继续,但国内骨干企业在第四季度不可能枯守寒冬,一些本能的御寒对策正在陆续出招。或许,在此次逆境求存的探索过程中,某些企业采取的突围方式未尝不是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孜孜以求的“升级之道”?
经济下滑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记得一位滚珠丝杠企业的老总在北京西客站与同行分手时说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想到对方反问:“寒流来了,梅花什么时候开?”或许,答案就深藏在他们心里,或许,他们心里暂时还没有答案。
|
对 导轨/丝杠 有何见解?请到 导轨/丝杠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