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前八月增长22.87% 国内饮料业未减速 |
|
http://cn.newmaker.com
10/30/2008 10:23:00 AM
中国工业报
|
|
图为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亚利(右)与汇源总裁朱新礼在回答记者提问。
在国内许多行业苦心筹谋如何过冬的同时,饮料行业今年仍然维持了大幅增长,显得格外抢眼。
10月20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饮料行业新闻发布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亚利、汇源总裁朱新礼等与会并对近期饮料行业情况做了分析。
记者从该会上了解到,国内饮料行业今年1~8月产量同比增长了2..87%,从数据上看,2008年的这股寒流并未波及到饮料行业。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7年,国内饮料行业仍然延续了此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全年总产量达到5110.11万吨,首次突破5000万吨,较2006年增长了20%以上,2007年饮料全行业销售收入为1861.40亿元。而今年1~8月,饮料行业的总产量就已经达到4228.76万吨。
显然,饮料行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的20%以上的增幅仍将在2008年延续,并未受到当前经济环境影响。
或已进入行业重构期
虽然碳酸饮料产量下滑,但整个饮料行业并未受其拖累,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长。而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饮料行业市场组成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的产量比2007年增长了22.87%,但其中饮料各大品种所占比重已经有所变化。其中,碳酸饮料略有下降,果汁及果汁饮料的增幅远低于饮料总量的增幅,而包装饮用水的比例略高于饮料总量的增幅。除这三大传统饮料品种外的其他饮料(以下简称“非三大”)则表现得十分抢眼,“非三大”饮料品种增幅惊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48.30%,成为支撑饮料行业强劲增长的一大动力。
显然,随着碳酸饮料市场的下滑和非碳酸饮料市场的崛起,饮料行业的新增长极已经出现并开始发力,茶饮料、乳饮料及功能饮料等“非三大”饮料市场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
今年前8个月“非三大”品种饮料实现了高达48.30%的增长,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或可据此推测饮料行业市场结构改变的界点已经出现。
在饮料市场重构时期,“非三大”及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巨头新的征伐之地,“两乐”动作频繁。早前,两乐已经推出了“美汁源”、“原叶”、“佳得乐”等非碳酸饮料子品牌,同时加紧收购国内饮料品牌,一时间有关两乐收购国内品牌的传闻不绝于耳。
而另一方面,市场组成的变化对于国内企业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策略得当,在茶饮料等领域占有优势的国内企业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将会有不俗表现。
市场集中度提高 重心仍向东部倾斜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1~8月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71家,同比增加了226家,饮料行业规模企业明显增加。
此前,囿于入行门槛低等问题,饮料行业处于相对比较冗杂、分散的局面。但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饮料行业经过此前数年积累和沉淀,这种局面现已开始逐步改变,整个行业开始不断分化、重组,规模以上企业浮出水面,行业集中度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这种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还体现在规模以上企业之间。
来自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饮料行业十强企业仍然是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汇源、乐百氏等品牌。但这十强之间却存在着一定差距,其中娃哈哈和农夫山泉表现得很抢眼。娃哈哈产量最大,占整个饮料行业五成以上,农夫山泉则是增长幅度最大的饮料企业,增幅高达49.19%。
在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饮料行业重心进一步向东部倾斜,因地域消费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仍然是饮料行业产量提升的策源地。
数据显示,2007年饮料总产量前六名为广东、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和江苏,这六个省市的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其中广东的饮料总产量及碳酸、果汁、瓶装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而2008年饮料总产量的前六名则由湖北取代了江苏,六个省市总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2%以上,这六省市产量所占比重仍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广东等六省市仍然处于饮料行业市场争夺的最前沿,并且这种趋势还将更加明显。
|
对 饮料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饮料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