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站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突破核心技术 哈电机领跑“水电制造” |
|
http://cn.newmaker.com
10/22/2008 5:16:00 PM
王忠孝 孙世岩 由庆祝
|
|
近期以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为溪洛渡和向家坝制造的770兆瓦和800兆瓦机组正在紧张进行中。再过2年,国产最大800兆瓦空冷机组将在这里问世。中国水电设备业自主发展的宏伟蓝图上,一个新的跃进坐标日渐清晰。这是该公司继圆满完成三峡右岸电站国产化700兆瓦机组研制任务之后,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交出满意答卷
30年前,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30年后,以哈电机为代表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三峡、沟皮滩、龙滩、乐滩等国家重点工程都有哈电机人的心血,哈电机向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伟章表示,世界需要哈电机,哈电机需要世界。用专家的话说,哈电机终于靠实力站在世界水电制造业之巅。
国产化是发展水电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荆棘之路。三峡电站水电设备的研制难度堪称国内水电机组之最。在三峡左岸电站项目招标前,已投运的700兆瓦大型水电机组在全球只有21台。当时,中国一无装机,二无技术,三无制造超大机组的能力。三峡机组是全球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设计和制造难度对世界著名的制造商也具有很大挑战。如果仅靠自力更生,不仅代价很高也难以与世界接轨;如果大量依靠进口,就永远摆脱不了对国外的依赖。根据国家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
作为国内发电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哈电机一直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先后在天生桥、五强溪、二滩等大型水电站厉兵秣马。
在三峡左岸电站项目14台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项目招标中,哈电机和阿尔斯通等联合承制8台机组的制造任务。按照转让协议,哈电机共接受阿尔斯通的设计软件40多个,涉及三峡机组设计制造的各项关键技术。
“磨了50多年的剑,等的就是这一天。”吴伟章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心情。
作为一家具有50多年电机制造历史的大型企业老总,技术员出身的他有着强烈的技术情结。他告诉记者:“以前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只能给别人打工。为了有资质,为了学技术,有些项目要把一大半的利润让给别人。”当时,国内企业虽然通过分包外方合同可以获得一部分订单,但外方仅靠一项核心部件———转轮,就能获得30%的利润。
国家扶持民族产业的政策,给哈电机带来良好机遇。从1998年开始,企业科研、设计、工艺人员被陆续派往国外学习,同时接受阿尔斯通的技术转让。哈电机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王波,曾在挪威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技术培训。回国后,她认真钻研,大胆创新,主持设计的水轮机叶片最大误差不超过2毫米,而国外同行业标准中允许的误差是3~4毫米。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引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引进的技术若不创新、不应用、不发展,也会落伍。
为了避免出现“引进—吸收—再引进”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被动局面,哈电机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拼命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根据工期进度安排,三峡右岸电站将建12台单机容量为700兆瓦的机组,同样采用国际招标形式。此次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提出竞标企业要把模型统一拿到第三方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除了参与左岸电站项目的外国制造商,也包括哈电机这个刚刚“出徒”的企业。
最终,三峡右岸电站项目3家制造商中标,分别是哈电、东电、阿尔斯通。按照要求,这3家为电站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及转轮要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比较各家技术的先进性。
经过激烈竞争,哈电机顺利通过了试验,而且在某些技术环节上,哈电机的技术比左岸全部引进的机组性能还有提高。
吴伟章介绍,虽然国外公司在左岸电站项目中占据了“主导”,但通过参与制造“大水电”,我们掌握了机组的核心技术,推动了技术创新,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人员在水轮机组核心部件优化设计中,在空压、压力脉动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专家得出结论:水轮机稳定性优于左岸机组。为了保质量赶进度,令记者敬佩的一幕幕映入眼帘:技术人员自发利用厂休日加班,倾情打造“三峡精品”在企业蔚然成风。
右岸电站项目4台7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哈电机创造了奇迹,圆了半个世纪的梦想。在左岸项目招标时,哈电机是与阿尔斯通、挪威KEN公司一起承担14台机组中8台制造合同的“打工仔”,现已变成独自承担右岸电站4台整机制造合同的“承包商”。
模型试验安装任务成功,模型转轮试验成功,模型试验装置加工成功,空冷机组制造成功。一连串的成功凝聚着哈电机人的心血。
一次次的成功,正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难关,而这支队伍强大的生命力源于拥有一批“热血青年”。大电机研究所副所长覃大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覃大清介绍说,当时,左岸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他发现发电机使用的常规转轮负荷达到70%时,存在由于脉动导致的不稳定现象,但外国专家认为,这已经是最好水平了。但这一问题被写进了右岸项目的招标书中,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优先中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5年里,覃大清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制定了20多个方案,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终于研发出了新型L形叶片水轮机,创造了奇迹,为哈电机在右岸项目的招标中增加了砝码。
试运行结果显示:机组运行稳定,各部位温度、振动摆度、流量正常。其中推力瓦温差达到1.4摄氏度,为所有三峡投产机组最小数值,实现了“一台比一台好的目标”。
空冷技术独步世界
在三峡右岸大型发电机组上首次使用空冷技术是哈电机的一项技术创新,也因此成为“独霸”国内巨型水轮机市场的秘笈。
与水冷技术相比,空冷技术具有经济实惠、维护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在700兆瓦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采用空冷技术却是一个世界禁区。该机组空冷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线圈的风冷技术。线圈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心脏部分,国外水轮发电机组线圈都是采用水冷技术,水冷系统出现故障难以维修,同时占地面积过大。哈电机制造的机组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而且冷却效果大大优于水冷系统。
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技术领先国外水平,可以说哈电机的这项技术独步世界。
继三峡工程之后,哈电机面临贵州沟皮滩电站项目的新挑战。该电站水位落差比三峡电站高出了近70米。水位落差的提高对发电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电机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机组的效率实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三峡左岸机组效率为94.5%,右岸机组效率为94.63%,贵州沟皮滩机组效率为95.27%。
如今,哈电机又开始研制蒸发冷却技术,迎接国际水电业更高层次的挑战。
|
对 发电站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发电站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