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信息化管理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 |
|
http://cn.newmaker.com
8/29/2008 6:25:00 PM
佳工机电网
|
|
1.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含义的理解
1.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理论创新
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信息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新论断,也是理论创新,意义深远。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新任务、新要求。
1.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含义
1)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
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摸式与工业化发展摸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
2)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
语言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能产生新的科技成果,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能形成新的生产力。
3)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
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
4)虚拟经济与工业经济融合
虚拟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孕育新一代经济的产生,极大促进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层次与阶段
2.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个层面
1)宏观社会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确保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2) 中观产业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升级换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式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3) 微观企业层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核心业务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2.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三个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过程,按融合的广度、深度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融合阶段 发展战略、技术装备、资源局部融合阶段,IT与部分业务局部融合。
2)基本融合阶段 发展战略、技术装备、资源基本融融合阶段,IT与核心业务(过程)基本融合。
3)高度融合阶段 发展战略、技术装备、资源整体、全面融合阶段,IT与全部业务高度融合。
3.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路径与突破口选择
3.1信息技术改造产品的性能,功能,质量,实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信息化.
.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设计自动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核心业务,实现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对工业制造业而言, 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及装备,实现生产信息化: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包括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FMC、FMS)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等计算机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多品种、变批量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3.3信息技术改造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
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广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行业、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3.4信息技术改造产业经济,使传统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过渡
信息技术改造产业经济,加快发展行业信息化,逐步提高产业经济中的信息含量,信息化的贡献率,使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过渡
.(1)加快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与完善行业公用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联合开发、建设行业公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为行业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建立行业通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商品市场及行业进出口交易中心.发展网络营销、网络制造、虚拟制造,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支持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提高整个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3)通过深化改革,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与规模,改革传统产业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过渡。
4.信息化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的评价指标
4.1信息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广度的评价指标
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普及率、覆盖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战略、技术装备、资源等融合覆盖的的比率%
2)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整个产业(行业)中应用普及和覆盖的程度,用已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产业(行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 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普及和覆盖的程度.
按需要也可细化分析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数据处理挖掘、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等。
3)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产业(行业)每千人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人均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硬件及软件)投资金额;每年IT投资额占年收入的比例%;IT累计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可分别统产业(行业)及企业的两类计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4)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率、采购率、销售率
它是指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产业(行业) 交易总额比例%;产业(行业)网上采购额占产业(行业)采购总额比例%;产业(行业)网上销售额占产业(行业)销售总额比例%;
4.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评价指标
1)产业(行业)融合创新度
IT与业务的融合导致产业(行业)核心业务创新:行业技术、产品、工艺设备、管理、服务创新。
2) 信息化应用创新度
应用模式创新,应用系统创新的程度包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结构创新、软硬件设备开发、应用软件创新、系统集成等创新
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前后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率
4)产业(行业)信息化对产业(行业)绩效的贡献率
常用的有产业(行业)经营收入利润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等。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分析评估方法
5.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为例,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评估级别,分优、良、好、中、差五级;覆盖率 86-100%,76-85%,61-75%,41-60%,0-40%五级;100分制,依次为86-100,75-85,61-75,41-60,0-40分。
优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 86-100%, 86-100分
良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 76-85% , 76-85分
好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 51-75%, 51-75分
中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 31-50% , 31-50分
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 0-30% , 0-30分
5.2 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法
通过专家参照各项评价指标按评价标准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对各项评价
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求得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综合评价分数,可称谓融合指数
E=∑〔Ii*Wi〕,E表示总评分;Ii表示i个评价指标;
Wi表示i个指标的权重,∑Wi=1
融合广度的4个评价指标权重 Wi= 0.10, i=1--4
融合深度的4个评价指标权重 Wi= 0.15, i=1--4
E综合评分(融合指数)30-50分, 为初步(局部)融合;
E综合评分 51-80分, 为中级(基本)融合;
E综合评分 81-100分,为高度(全面)融合
6.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议
6.1各级信息化与工业化主管部门之间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各级信息化与工业化主管部门有关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研究解决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2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信息服务业与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各种行业软件、专用测量传感仪器、行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及面向行业的ISP、ASP、SaaS技术服务平台、公司,研制适合行业需求的各种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成套产品,多种途径开展技术服务。建立与完善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为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6.3搞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典型示范行业建设
培育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行业典型,要培植信息化与制造业、流通业等不同行业融合的先进典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的信息化与行业融合典型:建立一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典型,包括信初步融合、基本融合及高度融合的典型;一批中级和高级信息化的典型示范大型企业,虚拟企业,总结其先进经验,在各行业推广。
6.4多样化途径大量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
加强行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并形成制度化,建立学习型企业,行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多种途径强化继续教育,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各行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
对 CIO信息化管理 有何见解?请到 CIO信息化管理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