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绕开《反垄断法》外资或将曲线并购 |
|
http://cn.newmaker.com
8/15/2008 3:23:00 PM
勾新雨 缪舢
|
|
8月1日,中国《反垄断法》利剑出鞘。但所涉外资并未退缩,相反,中国并购市场的诱人蛋糕,以及《反垄断法》本身尚未完善,部分外资正展开迂回战,试图绕开《反垄断法》,继续在中国进行曲线并购。
7月3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的前夜,美国强生突然宣布成功并购北京大宝。此前,跨国公司先后控制了小护士、丝宝、金芭蕾等中国品牌化妆品,并逐渐使之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
类似的并购并不鲜见。
1999年开始,南孚电池两次将国有股权转让给外资投资公司,之后被卖给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这个占市场半壁江山的电池老大从此被市场占有率不及自己10%的外资公司控制。
2004年德国博世与中国最大的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控制2/3股权,主要从事欧Ⅲ及以上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从此威孚只能生产欧Ⅱ以下产品,欧Ⅲ以上全部由合资公司生产,博世由此吞下中国最具潜力的竞争对手。
2006年12月,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外资投资公司高盛和鼎晖。此外,高盛还持有中国第二大肉类加工企业雨润集团13%的股权。实际上高盛占据了中国肉类加工企业的主导权。
2007年4月,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SEB购得中国炊具行业最大的企业苏泊尔公司绝对控股权。而在10年前,SEB曾收购上海电熨斗厂,该厂旗下占全国47.4%的市场份额的红星牌电熨斗从此消失。
两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都已由外资控制。而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谢太峰认为:“如果放任下去,不实施《反垄断法》,再过5年、10年,外资收购完行业的排头兵,实际上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权、定价权就会落到跨国公司手中。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被架空,国家自主发展的经济政策执行不下去,中国成为各个行业跨国公司的一个工厂融入其全球化的一个环节,生产、技术、消费、市场都在外国公司的掌控之下。”
但类似的并购,或明或暗,很难察觉,这无疑给《反垄断法》的执行增添了难度。
“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对行业前3位比较感兴趣,如果前3位收购不到,他就出高价把后几位陆续收购,以此控制这些行业的定价权。”刘军厂说。
刘军厂系上海信诚律师事务所专职外资并购案的律师。最近几年,他就经常接到跨国公司的委托,寻找一些不会引起注意的小行业,收集这些小行业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名单。
据刘军厂介绍,现在国内很多小行业已被外资控制,但表面上看起来并未突破中国的法律规定,实际上外资多以间接的方式实现了控制。
“现在《反垄断法》实施了,跨国公司直接以自己名义收购中国公司的行为肯定有所收敛,但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用关联壳公司的名义并购,而这些壳公司股东隐藏很深,很难被查到。”刘军厂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研究员李佐军说,国际资本无孔不入,《反垄断法》又刚出台,细则还没有,漏洞还很多,“比如你在这边设置了一个路障,外资就不从这里走,可能会想办法绕过去。”
在曲线并购的路径之中,外资和部分央企的合作,显得更加隐蔽,也更为凶险。
根据正式实施的《反垄断法》,很多垄断型央企因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受到特别豁免,这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央企冒着国家产业安全的潜在危险频频向外资招手的现象,却令人担忧。
据了解,这些央企和外资的合作项目,动辄十亿元百亿元,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的产业安全,在股权比例中,外资常常占有高达50%的比例,特别在石油重化工领域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50%风潮。对这些项目,业内称为“50%项目”。
一方面,《反垄断法》留给国有资本以巨大的并购空间,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外资却在利用法律漏洞铤而走险,曲线前进。
在此背景下,中国未来的并购市场,必然还有一番较量。
“这些跨国垄断寡头有的是带着商业目的而来的,有的是带着政治目的而来的。他们不会因为中国实施《反垄断法》就退出,因为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后的并购市场,跨国巨头们肯定会继续争夺世界上最后一个并购大蛋糕。”刘军厂说。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