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入关键时期 |
|
http://cn.newmaker.com
7/9/2005 5:19:00 PM
中国电子报
|
|
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也进入了关键的一年。ERP和PDM/PLM(产品文档结构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竞争加剧,培训服务升温集成和标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软件的平台化和协同服务成为趋势……今年是制造业信息化完成十五目标、进入十一五的关键一年,制造业信息化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这是一项基本国策。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制造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GDP的三分之一。数字控交换机、电视机、手机、微型计算机、服装等产品产量都占据世界第一。但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来说大而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杨海成教授说,我国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是一两年,生命周期是10.5年;而发达国家产品开发周期是3至6个月,生命周期只有3年。他强调,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先导性,信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种前题下,各行各业都加大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力度。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认为,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采购、生产、销售乃至研发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零部件集成、营销集成达到世界范围的生产制造与销售。就我国制造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培育了新兴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而且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也受惠于现代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同时,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无疑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和动力。据IDC预测,到2008年,制造行业中的IT市场将达到人民币413.9亿元的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9%。专家因此估计,在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为首的IT应用比较成熟的市场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IT产品,特别是软件和服务产品。
杨海成教授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需要突破的七大关键技术,分别是三维CAD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企业集成系统、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控装备等。他说,七大产品的开发已经分别在国家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机器人技术主题、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重大专项中进行了安排。这些关键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通过与企业应用示范工程的需求密切结合,将面向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提高和完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集成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控以及工业现场控制等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国产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初具规模,我国的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ERP等软件在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产品,并且对国家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关专家强调,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中,将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集成应用带动系统研发,以系统研发带动技术突破,以原始创新促进技术发展。记者从2005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七大技术的推进将分为三个层次: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产品应用示范、产品应用服务支持。三者之间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化促进机制。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实现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由之路。他强调,要坚持“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不断探索有效的机制,各部门、行业、地方要大力协同,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孙家广教授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企业应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
有关专家强调,发挥企业主体性,还要注意资源的共享。杨海成说,要以集成技术为支撑,联合进行关键共性应用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信息化进程奠定技术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当然要注意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难题。杨海成认为,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真正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按照总体信息化战略规划,一步一个台阶,让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这方面不仅需要CIO,更需要一支队伍,配合高水平的咨询顾问公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但问题是,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许多项目往往是依赖于某一家软件公司或大专院校来作为技术支持和依托,在项目实施阶段,他们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一般比较到位,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一旦项目完成后,技术依托单位的人员就撤离企业,但企业自己培养的人员往往还达不到全方位技术支持水平,而且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时时刻刻都需要运转,有时就会由于某一项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影响到该项工程的推广应用。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