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整地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机械化为产粮大市插上翅膀 |
|
http://cn.newmaker.com
11/6/2007 6:58:00 PM
人民日报记者 刘亮明
|
|
榆树市粮食总产连续三年居全国县市之首
一踏上吉林省榆树市的黑土地,记者眼前顿时一亮:在高大茂密的农田防护林护卫下,一望无边的庄稼随风逐浪,一派丰收在望的动人景象,全国第一产粮大市果然名不虚传。
“机械化为榆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市委书记张晓华自豪地说,这些年来,市里抓农机化工作的劲头从不松懈,百姓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
让科技的威力发挥出来
榆树市弓棚镇副镇长严堂发一开口就甩了一串新鲜词儿:精量点播、卫星定位精确施肥、镇压抗旱、数字农业。他的体会是:机械化让科技的威力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平均每公顷至少增产粮食1000斤以上。
弓棚镇是榆树市的一个大镇。全镇目前拥有农机具6800台(套),都集中到农机股份公司、合作社、种粮大户。这些农机具和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使全镇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深翻不深翻,垧产差两千。过去,当地靠传统的耕作方法,深翻和深施有机肥的农艺很难实施,即使搞一点,量也极少,质量效果也差得多,而现在,有了深翻、深施肥配套的大型农业机械,这事就简单多了。
近几年,弓棚镇还通过农业机械和卫星定位系统的结合,成功地进行了机械精确施肥。这就实现了施肥的数字化控制,土地缺什么肥、粮食作物需要什么肥,就可以对症下药精确地施用什么肥。当地的干部和农民做过多次仔细的比较测算,仅此可增产粮食10%左右。
机械化已在榆树市遍地开花。到去年末,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超过2万台,大中小型配套农机具近4.4万台(套、件),农业排灌机械3.5万多台,后勤及场上作业机械3万台。市农业局长赵英烈介绍,全市的旱田作业生产除收获外的其他环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增产幅度至少在40%以上。榆树市去年粮食总产达47.5亿斤,连续三次居全国县市之首,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
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咱农民总算从土地上直起腰来了。”榆树市弓棚镇13号村农民刘峰介绍说,现在机器一响,地里的活儿就完了。他腾出身子来搞养殖,今年至少能赚6万多元。
机械化的高效率已把榆树市农民从黑土地上解放出来了。现在,弓棚镇3.25万多劳动力,种田的仅7500人左右,农民离土不离乡,发展养殖业、服务业,打工,其中从事种养殖业的年均收入超万元,搞运输的能达到10万以上。去年,全镇人均收入5850元,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100%。
市农业局的同志介绍,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这就使规模化种植大田作物和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成为现实。现在全市农民的耕地大多集中到种粮大户,或干脆交由农机股份公司经营,农民直接按土地收益分红。大多数的劳动力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去年,全市共解放劳动力近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近60%,增收达近50亿元。
让生产的成本降下来
站在丰收在望的大田边上,市农业局的同志介绍说,这几年,在榆树市,春种秋收再也看不到人欢马叫的场面了,看见的是很少的农民在进行各种农业机械作业。全市96个村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从业人员仅有549人;此外就是随季节变化活跃在农田里的6万多个各类农机经营户了。
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业的生产成本一降再降。弓棚镇13号村农民刘峰算了一笔粮食生产的成本对比账:一家3口人,种着15亩地。过去,一年到头夫妻俩都得钉在土地上,1斤粮食的成本也得接近0.3元,每亩能收入500元左右就是好年景。现在靠机械化,成本降到0.1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去年全市粮食生产成本已从过去的每斤0.31元,降到现在的不足0.21元。按去年的粮食总产计算,降低成本近5亿元。
|
对 耕耘/整地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耕耘/整地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