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机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四川农机为何一年少赚几个亿 |
|
http://cn.newmaker.com
5/21/2007 5:57: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四川省农机制造业一直很弱势,守不住门口的“饭碗”。省农机局负责人一句话引出了话题———
4月底,来自四川省的80辆联合收割机从成都温江浩荡出发,到外地跨区作业。记者发现:80辆联合收割机竟都是山东的“谷神”牌。
“四川还没有生产这样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企业。”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这80辆联合收割机总市值在600万左右,“大概就是四川一个中型农机制造企业一年的产值。”该负责人唏嘘不已。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来自四川省农机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06年进入《四川农机推广目录》的企业总共有43家,四川省只有4家,去年全省仅政府补贴的农机购置资金总量就达到了3313万元,省农机制造企业仅从中分到了一成多。
“没有技术优势、没有生产规模、没有品牌影响力,四川省农机制造企业怎能与人家竞争?”据省农机局行业指导处处长刘基华介绍,目前四川省共有600多家农机制造企业,多是原来的老机械厂改制后衍生出来的。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先天不足。
在乐山井研,就分布着50多家大大小小的机械制造厂。“说是工厂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手工作坊。”据介绍,这50多家制造厂都是原来的井研机械制造厂改制后产生的,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品牌、甚至用的是同一张机械图纸。“延续世袭产品、依靠家族成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相互恶性竞争。”
此外,还有后天失调。刘基华告诉记者,都江堰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在二三十人的规模时,企业负责人觉得“管得很顺”,后来发展到两三百人,负责人就觉得“很头痛”了。原因是,人增加了,管理方式没有变。
“市场在变,需求在变,科技也在变,如企业一成不变,就无异于守株待兔。”刘基华的话意味深长。
创新才是“动力源”
记者查阅了山东这家联合收割机生产企业的资料———
7年时间,由一个年销售收入仅2000万元的小厂,一举跨越到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收割机销量连续5年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摩托车连续两年成为行业排头兵……
记者发现,在这一个个光辉业绩的背后,始终离不开一个动力源:创新。
从投资上亿元建立“欧美技术整合中心”、与国际制造业巨头合作,到请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清华大学为公司进行专业的分析咨询和设计、成为国内重工行业第一家导入BIS(品牌识别系统)的企业,“企业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
记者连线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他们一直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消化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技术,并将其转化成为自身特有的知识资源,以保证向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相形之下怎不见绌?当四川省农机制造企业还在为请人管理还是自己管理犹豫时,人家已敞开大门握手国际巨头,当我们还在为是否该投入一点技改资金而徘徊时,人家已斥资上亿建起了技术中心,当我们还在家门口你争我夺时,人家已将触角伸到了国外。
“基础差不可怕、发展慢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记者提到四川农机制造业的现状,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含蓄地表示:企业有大有小,发展有快有慢,但企业关键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或许与暂时的被别人抢掉“饭碗”相比,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才是四川省农机制造企业最需警醒的。
|
对 收获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收获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