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机械展区 > 渔业/畜牧机械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渔业/畜牧机械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http://cn.newmaker.com 8/18/2007 8:27:00 PM  佳工机电网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9
渔业/畜牧机械展厅
青贮收获机, 饲料加工设备, 饲料检测仪器, 蛋品分级机, 禽类机械, ...
我国畜牧业发展既需要化解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双重制约,也需要成功应对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因此,既要在生产力方面创新突破,也要在生产关系方面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在生产力方面,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增长方式是质量型,产品目标是有机绿色畜产品。在提升产业链组织化方面,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是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有分有合的网络结构: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性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一、畜牧业实行企业化组织形式的缺陷与弊端

1.股份制企业化组织形式的缺陷

我国在推行农业、农民组织化的过程中,曾经学习苏联集体农庄的组织化模式,走人民公社式的组织化道路,尽管耗费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最终还是因不适合国情而失败。最近,有些地方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由,推出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用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做法。这种股份制企业形式的组织化,是美国模式的组织化。同苏联模式的组织化一样,都不适合中国国情,都会出现水土不服、血型不配的情况。

从法律角度讲,土地入了股,就是股份制企业的法人财产,农民不能再支配。企业解散时,土地等资产要用于处理债权债务,不能再还原给农民,等于让农民失地。农民入股后成为股东,股东要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作为自然人,农民没有权力支配资产,也不能直接行使管理权,只能坐等分红,或给股份制企业打工。股份制企业形式的组织化,会导致农户自主权的丧失。在企业中,董事会、管委会、监事会等管理方式,是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适合工商业领域,但在种养业领域并不适宜。中国农村缺乏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的土壤,容易南橘北枳变形走样。实施这样的组织化,会发生少数人控制的现象,即使有防控贪污腐败的制度设计,其监督成本也将非常之高。

采取土地入股组建股份制企业,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是变相的“归大堆”。入股后的资产集体化,农户就失去了支配权。只要存在共用资产,就会发生公权滥用的问题,就会出现“公地悲剧”,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人民公社时代,生产队干部利用公共权力,多吃多占和贪污腐败,尽管三反、五反、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惩治贪污腐败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生产队干部的腐败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贪污腐败分子并没有被斩尽杀绝。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解体,生产队干部全体下岗,才从源头上根除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以法人企业为特征,其基本特点是投资人与企业经理的身份分离。股份制企业化也同人民公社集体化一样,人财物等实权必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就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也是利益纠纷社会矛盾的根源和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会产生大企业病,发生机构林立、人浮于事等弊病,导致管理运行成本过高。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提高组织化程度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终都需要农民埋单。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许就是跳蚤。

2.“大而全”垂直一体化企业模式的弊端

“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生产后销售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垂直一体化、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

垂直一体化企业组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细分出众多的管理机构。为实行控制监督,各机构之间还要互相制约。于是推诿、扯皮、人浮于事也相伴发生,不但增加沟通协调成本,也降低运营效率。对内部的员工与外部的顾客而言,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面对林立的部门,都要面对数量众多的“现官”与“现管”。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够独立地办成一件事,任何事都会牵扯到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层次,都要请示、汇报、协调。由于每个部门的权利都有限,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沿着等级制度的台阶,上行到二三级,甚至四五级,才会遇到共同的上司。许多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大企业中却是系统性问题。下级员工或者外部顾客,往往需要费尽周折地努力攻关,才能获得最高领导人的点头批准,让事情得到解决。

“大而全”企业部门林立,总部、事业部、项目部、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等,形成了一个个封建领地。各部门都需要“官员”牵头主持工作,有正官,也得有配套的副官。有官还得有兵,不然成何体统,这是分封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自然就增加了成本。“小和尚给老和尚抓虱子,都是庙里的活计。”逢场作戏,一边做着无用功,一边互相制肘。有些工作不设部门没人干不行,有了部门,有了人,也往往干不成。工作落实不了,也许是个人素质的原因,但等级制下的沟通协调困难,更是重要因素。任何事都难有结果,鲜有成果。得不到最高层关注,什么事也办不成,往往不了了之。企业内部的公关运作,如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是被逼无奈,是体制下的无奈,没办法的办法。大而全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反映迟钝和声音微弱,以及解决问题的无能和无力。人浮于事不仅意味着过高的费用,也是时间、金钱和员工精力的浪费。

“大而全”的企业组织形式,成本不是最低的,效率也不是最高的。种养业采取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承担较高的沟通协调等组织成本。为防控道德风险,需要在内部管理上,设置机构人员从事制约监督。企业规模大了以后,还会感染大企业病,发生“公司政治”,内部会出现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产生离心力。农牧业是弱势产业,利润薄风险大,承受不起这样高的运行费用。垂直一体化企业组织形式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恐龙”,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个性化消费的时代要求。

二、小型规模化农户是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

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畜牧业农户家庭经营实行种养结合和自繁自养等,通过内部交易实现低成本。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投资人和企业经理的身份合一,经营规模小,责权利集中统一。人财物都是他自己家的,赔挣输赢都由他自己承担,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不用互相制约监督控制,也不会发生中饱私囊的道德风险。不需要奖金高薪等激励措施,他也有动力和干劲,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有最低的组织成本、最低的沟通成本和最低的协调成本。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如果实行企业型的组织化,则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进行人际关系与商业网络资源的积累,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进行信用重建和组织文化沉淀。这个过程也许是一两代人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支付这样长的时间代价。畜牧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经营,同组织文化制度文明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1.承认小型规模化农户的“市场经济地位”

把农户小型规模化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经营,定性为落后的、需要淘汰的传统农业,并扣上小农经济的帽子,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理论观点,是违背了现实国情的说法,是一个错误的判断。这个说法对中国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弱化了中国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致使他们所从事的产业,无法及时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保护。同时,也使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户得不到专业化支持帮助。大多数农户所从事的种养业,由于不是企业化经营,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被粗暴地边缘化。这样,农民的出路只剩下一条,就是抛家舍业、背井离乡进城打工。

什么是小农经济?我的理解是,小农经济不仅生产规模小,也不仅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它最本质的特征应该是自给自足。我国现在农户是自产自食自用吗?是自给自足吗?如果尊重现实的话,肯定不是这样的情况。中国经济已经转型到市场化的轨道上,农户种植养殖规模无论大小,农畜产品产量无论多少,都不是自产自食自用,而是作为商品来出售。养猪、养羊、养鸡、养牛所收获的肉蛋奶等产品,不是自家食用,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作为商品到市场上销售。生产规模小,只是商品量较小而已,说它是小规模商品生产可以,但不能把它诬蔑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可以因为其生产规模小,或因为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就说它是小农经济。

笔者赞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帕河·查特吉教授的观点,他认为现在与几十年前不同,农业生产已经融入市场,亚洲农业与手工业生产,都已完全融入市场经济。几乎没有任何家庭生产可以被认为是只为自己生产,或者只在地方社区中进行非货币的交易。这是查特吉教授针对亚洲的情况说的,笔者认为也符合中国的情况。我们要正视国情特点,对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要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对农户从事小商品量的生产活动,给予扶持鼓励,不歧视排挤打击。

2.农户小型规模化经营是中国特色的规模化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大型规模化就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组织路线。当前,我国农牧业发展存在着贪大求洋的误区,片面突出规模化。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在种植业领域,认为农户承包地块小而分散,规模化程度过低,是传统的落后的。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拼命推动土地流转集中;在畜牧业领域,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传统落后需要淘汰的,极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在规模的“大与小”问题上,主张小型规模化。在组织形式的“户与场”问题上,主张以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笔者认为,即使将来“家庭农户”需要向“家庭农场”转型提升,由小规模扩展为大规模,由兼业化转变成专业化。也必须由农户自我进化完成,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不能强扭生瓜,不能拔苗助长。这个过程同城市化、工业化的进度是同步的。农牧业规模化程度与城市化、工业化转移出多少农民,退让出多少土地相挂钩。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在专业化与兼业化的问题上,主张兼业化,主张发展多功能多业态农业。通过城乡各类物质智力要素的互相融合杂交,将农牧林业的多功能进行重构组合,创新出各种衍生业态,成为多功能多业态农业,成为容纳城乡人口大规模就业的产业群。

在我国发展畜牧业实行小型规模化,这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视土地如命、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小不点”不足挂齿。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算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3.小型规模化农户是适应市场化环境的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农牧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强的特征,畜牧业作为生命产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有滞后期。当前出现了肉贱奶贱伤农的现象,于是社会上有人提出,政府要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其实这是给政府出难题,政府没办法做到。因为,市场的波动变化是无法控制的,企业无法操纵,政府也不能控制。化解市场风险需要提高微观主体的应变能力。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市场供求是受多种因素左右影响的,任何产品的市场都有波动起伏,只要微观主体灵活弹性调节能力强,能够动态调节供需平衡产销,市场就不会大起大落。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在现代畜牧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下,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联盟的组织指导帮助下,凭恃自身灵敏的反应速度,也凭恃自身灵活的行动能力,能有效化解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它是小型规模化的,因而船小好调头,规模能大能小,产量能升能降。它是种养结合的,可以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在产业选择上能进能出。既能抓市场高峰期的商业机遇,又能及时规避市场低谷时的风险。

在市场处于低谷时,小规模经营的养猪养鸡农户退出了饲养环节,洗手不干了。有人说:小农户被淘汰了,被洗理出局了,被消灭掉了。实际上,这是农户对市场风险的一种对策,一种生存策略。在市场恢复转好时,它就会“春风吹又生”,它是在冬眠,是在踩刹车。畜产品供给与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欲稳定价格需稳定供给,稳定供给的前提是稳定生产,稳定生产的基础是保护畜牧业生产者。因此,需要为农户设计能够保障产业安全的技术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它们在市场风浪到来时能够逃生,不致于被套牢倾家荡产,使之在市场转好时能重操旧业。

4.把小型规模化农户培育成有地有畜有家业的富农

由于畜牧业微观经营主体弱化,致使整个产业体系对市场波动变化反应迟钝,缺乏应对能力,只能被动地听天由命,表现为无能为力。国家调控扶持帮助,也缺少承接对象。现在,农户这个微观经营主体是弱势群体,是贫农,难以担当重任。需要在现代畜牧服务体系的支撑帮助下,经过扶植培育,农户不断地积累经验,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停地积蓄资源,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发展壮大,由“贫农”成长为“富农”,成为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我国的城市化需要时间过程,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不可能把农民一下子全部转移到城市变成市民。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对防止农民出现断层,对防止农村基础产业弱化萎缩,对减轻城市化压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要强化农户微观经营主体的地位。要将基础生产资料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地都统统划分给农户,交给农民,使其成为有房有地的富农。成为拥有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水面等生产资料的富农;成为拥有棚圈、厂房、库房等房产的富农;成为拥有基础母羊母牛母猪等生产资料的富农。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

将农户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微观主体,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并不是用合作社来取代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互助互利性的,是自愿联合形式的,是服务性的,是为解决共性困难和维护共同利益而成立的。不是“大一统”,不能“归大堆”。不破坏农户的家庭财产权,仍以农户作为微观主体。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农户是树木,合作社是森林,茂盛的森林由一株株高大的树木组成。

三、“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观经营主体

1.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建设政府主导型的现代畜牧服务体系

农牧业是弱势产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需要政府的主导扶持和宏观调控。也需要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介入参与。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良种繁育服务业。种畜禽的饲养繁育,需要多方面的专门技术,不是普通农户所能掌握的。因此,需要作为公益事业由政府主导建设,专门为当地农户提供仔猪鸡雏。同时,也输出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是享受政府补贴的公益单位。保种场是保护资源基因库,育种场是科研开发,都是公益事业,都无法市场化运作,都需要政府投入支持。

屠宰加工服务业。现在,畜产品加工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工商企业来收购、屠宰、加工、销售。定价权话语权在加工企业一方。农户处于弱势一方,在过剩价跌卖难的市场形势下,只能被迫接受较低的收购价格,政府无法插手干预。当货源短缺价高时,屠宰企业遭受高价收购运行的困扰,被迫减产或停产,撂挑子甩手不干,亦影响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和谐发展。

发达国家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为公共设施,由所在地政府出资建设,为所在地公众提供服务,委托专业公司来管理。既然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定位为公共设施,屠宰场也可以定位为公共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加工型龙头企业管理,对农户只收加工费。屠宰场掌控在政府手中,作为畜牧生产性服务来对待,即能在市场低谷时保护农户利益,使其免遭畜贱伤农之罪,稳定畜牧业不至于大起大落。当短缺价高威胁屠宰场生存时,因其是只收加工费享受财政补贴的服务业,也能维持正常运转,对畜牧产业起稳定作用。

销售渠道服务业。城市中的大型超市对畜产品销售已成为高门槛,形成通路垄断。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大超市,凭恃着店大连锁经营等规模优势,肆意挥舞“天天低价”的屠刀,靠通路垄断打压肉禽蛋奶等畜产品价格。致使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长久遭受肉贱伤农、奶贱伤农的打击。生产资料持续涨价,让养殖农户不堪重负;资金缺乏让养殖户取借无门;畜禽疫病风险,让养殖户血本无归;销售渠道垄断,让养殖户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洗手不干,选择进城打工。

为消除城市中家乐福等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让农民脱离遭受剥削压迫的苦海,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需要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等于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销售订单服务业。市场风险是产业链系统风险,农民所从事的种养环节是产业链中最脆弱、最无话语权的环节。订单就是市场,抓订单就是抓产销平衡,大体平衡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县级政府要安排有关部门抓订单,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订单,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订单。就能够防控“海南香蕉”类似事件的发生。

2.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代畜牧业是社会化的大生产,仅有农户之间的联合是不够的,就算把龙头企业也纳入到产业体系中来,仍然角色不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靠农民的力量无法实现,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才能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全社会参与介入三农的平台,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法律允许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全社会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盈利性的商业组织与非盈利公益性组织,社会团体与个人,都要在党和政府的号召组织下,上山下乡领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社会成员,手中都拥有各具优势的有形或无形的专业资源,它们利用已经立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利用国家给予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开展或商业性或公益性的创业活动。只要同农户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需要进行组织创新。当前,村民委员会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权没权。乡镇机构改革后,二、三个乡镇合并为一,人员也减少一半。靠乡镇、村级行政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经济是有困难的。面对农村组织资源短缺的现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最好的生长点,是最适宜的形式,因此需要大力度的扶持,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这是杠杆力,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把种畜场、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都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通过全党全国全民的共同努力,把农牧业开拓成多功能、多业态的强势产业,培育成能容纳大量社会资本介入和众多城乡居民就业的大产业。

四、“∑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宏观经营主体

1.应对市场化风险,需要实行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畜牧业是弱势产业,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不单单是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农户经营规模小或资金缺乏的问题。其中,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是重要原因。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关键是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而不仅仅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畜牧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包括了上中下游,包括了种养加、产供销各环节。农民所从事的仅是其中的种养环节,而且是最弱势的环节。现在,我们都在居高临下地对农民指手画脚,说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无法与社会化大生产对接,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等等。但是,在国际化市场化条件下,仅仅把农民组织起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不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而是整个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问题的症结,不是一家一户农民经营状况分散,而是产业链成员之间一盘散沙,处于无组织状态。我国的畜牧产业链种植与养殖是分离的,养殖与加工也是分离的,加工与销售还是分离的,不能一体化运作。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出现了极高的交易成本。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不能稳定协调地一体化运作,必然会出现短缺与过剩的交替循环,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是产业体系之间的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单打,也不是农户对农户的独斗。我们的畜牧产业化或组织化,恰恰缺少产业链层面整体系统的组织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成员都在盲人摸象,都把局部当做整体。在实践中都是单打独斗,婆婆紧媳妇松,缺乏整体协调合作,结果往往是覆巢无完卵没有赢家。

农业产业化是什么?是产业链的组织化,是产业链的一体化。国际化的冲击挑战,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实现种养结合一体化;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实现养殖加工一体化。县级政府要采取投资或民营转国有形式建设屠宰场,并作为公益性服务业来扶持,廉价转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利用;畜牧产业联盟也要当红娘做纽带,呼吁推动加工销售结合一体化。根据党中央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要求,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廉价租赁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有分有合的组织路线,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养殖户对接,都设计了接口搭建起平台。

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开展创新性质的畜牧生产性服务业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为动态弹性地适应市场化环境,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畜牧业产业联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要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以减轻国家宏观调控的压力。推动畜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建设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2.应对国际化冲击,需要实行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有的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也有国际上基金等资本力量的炒作造成的价格起伏跌宕。现在,农畜产品的国际化竞争,是产业链之间全方位的竞争。靠农户,靠企业孤立地单打独斗,已经于事无补,只能被动地挨打。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同时,产业联盟也能为国家宏观决策当参谋,做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抓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世界上居主导地位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模式,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畜牧业强国的“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模式。这样的产业体系与发展模式,适合人家,不一定适合我们。这样的产业体系与发展模式,游戏规则由人家制定,对人家有利,对我们不利。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由于自然禀赋和国情特点的不同,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建设我国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是难以走通的狭路。同时,如果产业体系发展模式雷同,容易被整合纳入到对手的全球产业体系之中。我国畜牧产业为防止被人家主导并控制(如大豆产业目前的处境),迫切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现代畜牧业道路。

畜牧产业联盟要制定“扬长避短”的产业发展战略。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地多人少,它们是土地密集型主导的现代畜牧业,是用机械化、高科技等手段替代短缺劳动力的大型规模化畜牧业。我们的国情正好相反,是人多地少。而同样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人口虽多,但是农民的数量少;地虽少,但资本雄厚不缺少金钱。他们选择的是资本密集型主导的现代畜牧业。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农民还极缺乏金钱资本。这样的资源禀赋与国情特点,既不能选择土地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也无法搞资本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只能搞劳动密集型主导的小型规模化的有机绿色畜牧业,扬长避短地把人多由包袱变成财富。以有机绿色畜产品为目标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还扬长避短地发挥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优势,也扬长避短地发挥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优势。

畜牧产业联盟要构建“攻守兼备”的产业发展体系。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市场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要具备能守国门的特异功能,有本事守住国内13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是一个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市场,是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的大市场,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垂涎三尺又望眼欲穿的大市场)。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也要能够破解“疫病”、“药残”、“动物福利”三大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树雄心立壮志,卧薪尝胆积蓄准备,使之能够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畜牧产业联盟要坚持“继往开来”的产业发展原则。我国畜牧业发展,既要顾眼前,更要着眼未来看长远;既要创新开拓,又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激进地试图推倒重来。“继往”的内容包括:无法改变的人多地少的国情;不能轻易改变的土地承包到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状;数量众多的缺乏现代知识技能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初步推广普及的现代畜牧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历史悠久的精耕细作、种养结合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开来”的内容包括:消费者在新世纪里,更加关注畜产品的健康安全,关注产区的生态环境,关注饲养生产方式,关注动物福利状况。所以,要确立生态化的技术路线,实行健康的饲养方式,采取质量型增长方式,生产有机绿色畜产品,以抓住和占领未来的市场机会。在组织路线方面,以小型规模化农户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性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渔业/畜牧机械的新闻:
·[图]Semtech和itk利用LoRa®器件打造健康与高效的牧场 9/26/2019
·Semtech与SK Telecom采用LoRa技术监测牲畜健康情况 11/1/2018
·我国追踪蜂产品生物芯片最新国际检测技术 8/16/2007
·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8/14/2007
·李健华:四大因素制约养殖水产品国际贸易 6/4/2007
·渔业水质实时检测设备市场前景看好 1/30/2007
·部分农牧用柴油机销售可以免缴增值税 4/30/2006
·我国牧草机械产品质量低的原因分析 4/1/2006
·五大亮点大力推进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2/2/2006
·水牧业机械化成效大 四川规划未来目标 12/10/2005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农业机械展区 > 渔业/畜牧机械展厅 > 渔业/畜牧机械新闻

对 渔业/畜牧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渔业/畜牧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