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扇/热水器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制冷剂替代 六国集团提议引起我国空调业警觉 |
|
http://cn.newmaker.com
6/19/2007 12:57: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前段时间,美国与巴西等六国向联合国提出建议,加速淘汰HCFC22空调制冷剂。专家认为,此举矛头直指中国,也涉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此前根据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发展中国家使用HCFC22空调制冷剂的时间可适当延期至2040年。六国联盟这一举动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国内空调企业普遍担心,环保制冷剂替代传统制冷剂的时间是否会因此提前?
成本增加VS需求旺盛
据春兰空调技术部栾先生介绍,R-410A制冷剂与HCFC22制冷剂相比,二者价格相差3至4倍,因此制冷剂替代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生产成本提高。“虽如此,我国空调出口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市场需求在起作用。”栾先生表示。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2006年中国空调产量为5500万台,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
栾先生告诉记者,欧盟、美国、中东等地区是中国空调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由于出口地区要求不同,用的制冷剂也不同。一般来说,出口欧盟的空调用的是R-410A制冷剂,出口中东、非洲等地用的是HCFC22。
“由于欧盟ROSH指令规定出口欧盟的空调必须使用R-410A制冷剂,所以目前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空调使用的都是R-410A制冷剂,成本有所提高,但由于欧盟等国家自己生产空调的人力成本及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因此这些国家自己生产很少,他们还是要买进口的空调,所以不会影响到国内空调出口。”栾先生说。
有业内人士质疑,使用R-410A制冷剂的高成本导致出口价格提高,与印度、日韩等其它国家相比,会降低中国空调的成本优势。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解释道:“其他国家出口的空调也要用R-410A制冷剂,他们的成本与出口价格也要提高。这一点大家都一样。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制造成本、人力资源、零部件配置等方面都占优势。而且,我国对R-410A的采购量最大,有采购优势,可以通过议价降低成本。这是我们特有的。”
专利技术可能导致价格垄断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空调用R-410A制冷剂是由霍尼韦尔公司发明的,为了推广将专利权无条件授予杜邦、大金等美、日公司。国内生产企业只要使用环保制冷剂,就必须向这些企业购买专利。R-410A制冷剂是一道绕不开的坎。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利授权的R-410A制冷剂生产厂家,大金、杜邦等掌握专利权的大公司是中国空调企业惟一的上游供应商,一旦六国联盟建议获得通过,全面使用环保制冷剂的时间提前,届时有可能出现价格垄断,抬高R-410A制冷剂的价格。”格力集团出口市场部范经理告诉记者。“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价格高得离谱的现象。”她接着补充道。
对此,栾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以前国内R-410A制冷剂使用较少时价格很高,现在使用量多了,价格反而降了大约1/3。虽然目前国内有些企业无能力、也没有条件对环保制冷剂进行研发,但是今后国内应该会有制冷机生产厂家。价格垄断不太可能。”
徐东生也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价格垄断不现实。虽然目前空调企业普遍用R-410A制冷剂,但是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自主研发的制冷剂产品,如清华大学的TH系列、蓝天环保的ZCI系列,尚未大批量运用。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出现其他更环保的新技术。”
提案发出预警企业须及早准备
“六国联盟提案一旦通过,全面使用环保制冷剂的时间就将提前,对有技术前瞻性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未做好准备的企业则是灾难。”海信集团白色家电负责人宋经理断言。
据徐东生介绍,目前除我国出口到欧美的空调使用R-410A制冷剂外,国内其他企业基本都还在用HCFC22制冷剂。“中国使用R-410A制冷剂的空调在满足其他国家需求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徐东生说道。
“使用环保型制冷剂是必然趋势,但替代过程涉及到生产设备改造、售后维修体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立等一系列问题,是整个行业的变化,比较复杂,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因此国内空调行业目前没有开始大规模替代行动。”徐东生分析。
宋经理告诉记者,海信在国内市场主销的空调产品使用HCFC22制冷剂,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国内消费者虽有环保概念,但在购买时更偏向于低价格。而且,国家也没有硬性要求使用R-410A制冷剂。
宋经理同时自信地表示:“采用环保型R-410A制冷剂,对整个空调行业来说是迟早的事,海信早有技术储备。假如国家今天说要进行制冷剂替代,海信明天就能将生产设备等相关设施完全换掉,速度比同行更快,价格成本也不会比同行高。”
“六国联盟提案目前还没有通过,条约是否会调整也没有确定,我们会一直关注。此事对空调企业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目前不能定论利弊。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它提醒中国空调企业要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企业在技术储备、制作工艺、机械设备等方面都应该有所准备,防范于未然才能处于不败之地。”徐东生说道。
|
对 空调/风扇/热水器 有何见解?请到 空调/风扇/热水器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