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 |
|
http://cn.newmaker.com
5/12/2007 11:41:00 AM
佳工机电网
|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切实把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工业发达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际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装备制造业位居工业的核心地位,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是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即使在信息社会中,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战略产业地位仍不会动摇。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无法完成工业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把装备制造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占本国工业总量的比重、资本累积、就业贡献等指标上均居前列,更体现在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研究开发功能上升到企业核心地位。进入新世纪,技术开发日益呈现高度复杂化和高投资化趋势,很多技术研发靠一家公司自身已经难以进行,需要相互合作。世界级跨国公司相继通过建立国际技术联盟、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并购国外企业、吸引世界高端科技人才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的协同研究开发,将创新定位为企业发展的引擎。跨国公司兼并重组的目标,正从只追求垄断利润转向全球分摊技术创新成本,核心技术日渐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化的前提是技术创新。为此,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不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比如,日本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2.99%上升到2001年的4.16%。到2006年,日本在机电与精密仪器等领域,高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再创新高,11家主要厂商突破290亿美元,其中索尼和东芝分别投入46亿美元和32.5亿美元。
高技术深刻、广泛地影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高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突出的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增强高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加凸显了现代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生物机械技术以及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装备制造业,深刻地影响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其高技术含量已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在大批量生产技术十分成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共性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充分过关的基础上,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装备制造业强国注重对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控制和主导。目前,世界各国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制造业也不例外。世界上的装备制造业强国,无不遵循控制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理念。美国的装备制造业致力于生产技术的高起点,力争跳出中、低档产品的竞争范围。日本、德国等继续推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用高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持其产业优势。以韩国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努力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尽快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需要。
极端制造技术将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体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和巨系统制造。日本对未来30年技术预测的结果显示,在制造领域中排第一位的是纳米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已成为信息通讯、医疗、生物技术、汽车等各领域的关键技术。日本政府认为,MEMS是提高并保持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之一。美国、德国也将微型机械作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与此相对应,以石化、冶金、电力行业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正朝着超大型化方向发展。这些重大技术装备,不仅可满足各国国防军工的需要,同时也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拿一座年产600万吨与两座年产300万吨的炼油厂进行比较,前者只相当于后者投资的69%、钢材消耗的53%、占地面积的54%、生产费用的75%,而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70%。
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工程承包产业是实现工艺与装备结合、制造与使用结合、研究与设计结合、生产与应用结合的纽带,在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国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等,都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加快发展具有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配套服务等“一揽子”功能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环节。不断强化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韩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工程成套规划,极大地促进了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由于工程承包公司掌握着关键流程工艺技术,在设备选用上也有决定权,因此促进这类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本国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益于实现技术装备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装备制造业同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国越来越重视以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的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作业。日本政府通过产、学、研合作,系统地推进无排放生产系统(能源、资源消耗最少,废弃物为零)、反向生产系统(高度再生对策生产系统)的研究开发。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追求以人为核心的安全对策技术,也将成为今后各国装备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安全对策技术包括:提高机械本身的安全性、支持作业者的安全性、恢复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完善安全对策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技术。各国政府普遍认为,安全对策技术是具有革新性、基础性的萌芽技术,整个制造业都应建立这种技术体系。
产业集群成为培育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英国北部的汽车、金属加工等制造业集群,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等,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日本东京,众多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领域的中小企业集聚周围,这些“产品开发型中小企业”正取代传统的“承包加工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培育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国外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美、德、日、韩等国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加以扶持。
将装备制造业视为战略产业。美国针对上世纪70年代政策失误造成的竞争力衰退,重新强调制造业仍是美国的经济基础,并提出要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先后制订并相继具体实施先进制造技术计划等6大跨部门科技计划,以及民用工业技术等9大战略计划。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美国重新夺回了制造科技的竞争优势。日本政府自1956年起就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扶植。1999年3月公布实施的《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把振兴制造基础技术视作国家的生命线,把强化产业技术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化时代的机械电子工业。按照日本经济学家战略产业领先增长理论,当电力和钢铁工业完成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战略产业的使命之后,第三组领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将是装备制造业。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人们通常认为美国没有行业政策,实际上美国实行的是“隐蔽生存”的行业政策。为避免政府—行业公开关系可能产生的异议,美国常常通过间接方式推行行业政策,如鼓励大学与行业合作,以达成政府的目的。不过,从美国200多年间对技术发明、开发和推广的支持中,还是能够看出美国行业政策的全貌。间接和直接干预两者的结合,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有力的行业政策。相反,欧洲、韩国和日本均采取直接行业政策的模式。比如,日本在1956—1985年的30年间,政府相继制订和实施了4个有关机械、电子工业的振兴法,以确保战略产业的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法国是通过大型技术计划成功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法国的社会总体环境(行政和政治程序的集中化,精英教育和培训)有利于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非常显著。实际上,这些政策使得法国在核技术(与美国相比)、高速列车和航空航天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印度发表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提出全面改革与发展现有制造业的重要政策,意在与中国竞争。
以创新为核心的振兴产业发展新思路。20世纪70年代,各国的研究和技术发展政策更多地以项目投资为导向,也更多地用于解决更广泛的经济问题,即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进入21世纪,各国技术发展政策的理念开始转向注重更广泛的创新,十分强调研究和技术发展政策与其他政策,如教育、竞争、管理、地区、农业以及对外政策的融合。研究和技术发展“基础设施”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像教育部门、通信基础设施或IT接入和使用等都被包含进来,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范围。除了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外,新政策更加强调知识是生产的主要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与技术发展政策尝试通过培育企业网络和创建中介机构,将创新系统机构联为一体,以提高创新体系的沟通、协同和灵活性。在这方面,金融基础设施即私人风险资本和二级股票市场尤其重要。
高度重视强化产业技术竞争力。很长时间以来,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倾向于先引进国外技术并消化吸收,以增强产业(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再向创造型知识密集化产业科技发展。实施这样的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日本的产业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尤其在产业的商品化技术方面。但与欧美相比,在原创性技术,即创造性研究开发方面,仍有不少差距。因此,2000年,日本政府制订《2000—2010年国家产业技术战略》,并于同年公布实施《产业技术竞争力强化法》。前者明确了日本在新世纪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方向、重点技术领域的战略措施;后者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大学及事业机构,在加强产业技术竞争力方面的责任,决定相关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这在日本尚属首例,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全力振兴制造基础技术。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基础机械产品开发,依靠强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本国的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1999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其中机械电子基础共性技术12种,适用于9种行业,均与机械电子产业相关。2006年,日本又公布了关于中小企业制造基础技术高度化的法律,针对各特定制造基础技术,系统地整理了下游产业的需求、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及研究开发的方向;对于各特定制造基础技术应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规定既明确又具体。
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议题和目标。长期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不仅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在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中,一直把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政策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许多国家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并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金融、税收、技术开发等政策实施和服务体系。目前,这些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谋求培育和发展多样性、有活力的、独立的、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从政策上支持中小企业事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比如,日本在各地推行“产业创新群计划”和“知识创新群计划”,正是为了促使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地担当技术革新基地的作用。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