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工业设计--制造业步入创意时代 |
|
http://cn.newmaker.com
4/5/2007 9:43:00 AM
佳工机电网
|
|
以关注前沿科技而闻名遐迩的“广州南沙科技论坛”在上周举办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专场———关注制造业。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场面异常地火爆。来自国家核心部门、海外著名学府以及地方要害部门的要人们把制造业这个看似沉闷的话题演绎成了一场创意的盛宴。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这场令人激动的盛宴。从论坛上获得的焦点资讯是———我国制造业即将步入创意时代,我国制造业将因为创意而脱胎换骨。
制造业的创意核心———工业设计
与会并担任主讲嘉宾的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顾强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繁荣与日益对进口装备依赖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与国内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使得我国企业不能仅仅凭借“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顾强认为,“中国制造”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多数企业只能打“低价牌”;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内劳动力、土地等商务成本不断攀升;自主品牌缺乏,高端利润被国外买家获得,企业利润率低下;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术掌握被品牌输出国垄断,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经济安全;国内企业在价格上存在着无序竞争,扰乱了行业整体出口的秩序;面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限制,影响了我国总体的出口贸易。“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企业的优势仅仅在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上,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既没有自主品牌,也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中国如果只是作为“世界工厂”,这将隐含很大的经济风险。一旦西方发达国家变更合作伙伴,中国企业既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又无法发挥中国品牌的巨大效应,企业、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可能受到巨大的损失,外商逐渐用自己的品牌占据了原由我国品牌拥有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的缺少业已威胁及我国的经济安全。
顾强表示,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有必要推进和实施“中国品牌”和“中国设计”的战略,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而且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必要手段。
制造业面临脱胎换骨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兴华博士结合广东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创意经济驱动下的制造业的发展的六大趋势: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从外源型为主向内外源协调发展转变、从加工制造为主向“制造+创造”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从低层次集群向高层次集群转变以及从高消耗高污染向节约型清洁型转变。
李兴华认为,目前广东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附加值低、科技投入比例低,自主技术少、自主品牌少、高级技术人才少。
大部分制造业的附加值低,利润不高。2006年,广东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不断攀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0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3%,特别是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8%,远低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2.5%~4.0%。数量庞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科技投入比例更低。
在广东和珠三角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达87%,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珠三角IT产业85%-90%以上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属于外资企业。广州第一大制造业———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的。DVD、MP3、手机等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向国外企业交纳高昂的专利使用费。
价值链要向高端延伸
李兴华表示,要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逐渐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从加工组装环节向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营销品牌环节延伸。重点扶持增长性高的制造业领域发展。继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医药、汽车等新兴支柱产业和潜力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纳米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珠三角纺织服装、机械、化工、食品、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
从外源型为主向内外源协调发展转变,大力鼓励民营制造企业发展,提高产业根植性,适当降低经济外向度。完善民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服务、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招商引资门槛,提高制造业项目质量和水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做到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
从加工制造为主向“制造+创造”转变,在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推动珠三角低端的加工组装业向外有序转移,腾出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珠三角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缓解中高级技术工人紧缺局面。推进广东省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的产学研合作,引进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才。
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引进大批中国留学人才、国外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珠三角已开始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高度化阶段转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应逐步向以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
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建设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和广州石化基地,加快珠三角石化工业的结构调整、总量扩张和产业升级。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延长制造业的利润链,提高利润分成比例。利用制造业规模优势,深化粤港合作,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工业设计等服务业。
从低层次集群向高层次集群转变,继续发挥好“集群制造”优势。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珠三角制造业集群质量。依托集群发展大企业集团,发挥“榕树效应”,建立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的产业网络。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加强科技园区、专业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技术创新、物流会展、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从高消耗高污染向节约型清洁型转变,政府综合应用财政、税收、科技等手段,建立制造业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对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现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整体规划,引导企业研究、引进、消化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创建循环型工业园区。
|
对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有何见解?请到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