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相关产品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株硬集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http://cn.newmaker.com
3/16/2007 8:56:00 PM
佳工机电网
|
|
新年伊始,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传来喜讯:2006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1.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制成品出口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4个单项硬质合金制成品出口创汇额均超过400万美元。
株洲硬质合金厂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基地。近年来,集团年销售收入实现“三级跳”:2004年,突破25亿元大关;2005年,迈上35亿元台阶;2006年,创45亿元新高。现在,产品已销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挑战国际品牌的数控刀具产品生产企业。
集团总经理吴国根说:“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归功于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硬质合金被喻为“工业的牙齿”,油田钻井、矿山挖掘、路面铣刨、车床切削,都离不开它。2000年以前,国内数控刀具市场95%的份额被进口产品所垄断。
为掌握市场主动权,“株硬”坚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工作的核心。1993年,集团正式组建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际尖端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短短几年时间,一举攻克了“超细粉末制备”这一尖端难题。
1月26日,记者来到“株硬”钻石工业园的“数控刀具”生产车间,只见成千上万支切削刀具从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完成。生产人员告诉记者,这条“数控刀具”生产线共投资1.2亿元,核心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共拥有1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产品上的花纹刻制技术国际首创,就连世界行业巨头萨特维特公司科研人员在参观后也为之叹服。
在混合料生产车间,技术专家陈榕指着7台喷雾干燥塔对记者说,这些设备都是自主研制成功的,共获得6项国家专利,研发人员是来自程序自动化、机电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这种新型混合料生产设备与传统生产设备相比,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大幅提升。现在,数控刀具年产量也由过去不足30吨增加到100吨,年销售收入由技改前的2000万元扩大到5.6亿元。
“株硬”要求企业科技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4%,并纳入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据不完全统计,该企业获得国家专利102项。2000年以来,“株硬”陆续推出了“小松鼠”等一系列数控刀具产品,其切削材质、使用效率等技术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被世界硬质合金权威杂志《弗戈尔》评为“最佳创新奖”。“钻石”牌切削刀具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称号后,相继在英国、韩国等47个国家与地区注册,全面打开了国际市场。
“十五”期间,公司共投资12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了金属切削工具基地、钨冶炼加工基地、PCB微钻头精密加工基地以及硬质材料、钨钼制品、钽铌制品加工基地,基本形成了以资源为基础,以硬质合金为主体,以深加工、精加工和发展配套工具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格局。
董事长杨伯华说,正是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株硬”的产品档次提升已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每个产品后面都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使得企业不断有新产品上市。
2006年,面对国际市场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株硬”及时采取对策,优化产品结构,把高附加值成品、深加工产品作为出口主攻方向,有效化解了风险,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其主要制成品出口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科技含量大的硬质合金大型轧辊、棒材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466%和137%。
“我们的理想就是要把‘工业牙齿’做成世界最硬的。”杨伯华说。现在,集团正在朝着产业向资源延伸、产品向深加工延伸的发展方向迈进。
|
对 刀具相关产品 有何见解?请到 刀具相关产品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