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展区 > 车刀/镗刀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车刀/镗刀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中国工具行业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http://cn.newmaker.com 2/24/2007 6:26:00 PM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秘书长 沈壮行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1
车刀/镗刀展厅
车刀, 槽刀, 切断刀, 倒角刀, 镗刀, ...
1 中国工具工业高速增长中的机遇、问题与挑战

1)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工具工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工具工业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艰难调整,自本世纪初走出低谷,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行业实现扭亏,2001年增长超过10%。此后年增长率一路攀升,至2005年达到28.7%。全行业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70亿元(工具协会成员厂从33.5亿元增长到77亿元)。

同一时期,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各发达国家的工具工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但年增长率在3%~4%左右,远低于我国的增长水平。分析我国工具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强有力的投资拉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实行改革开放,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2001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7214亿元,而2005年达到了88604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当年GDP(182321亿元)的48.6%。2006年的投资规模更大,估计将超过GDP的50%。显然,这样高强度的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是非常有力的。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近年来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在600亿美元以上,其中有70%投向了制造业。最近三年,我国机床消费和进口均居世界第一,其中60%为外资企业进口,所以这方面的拉动也十分强劲。最后,国内消费需求近年来一直以10%~12%的速度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多数专家预测2006年的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回落。但实际上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达到10.9%,超过了2005年9.9%的水平。我国工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工具协会成员厂的销售收入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

综合国内、国际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制造业和工具工业正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前景十分广阔。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工具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我国当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十字路口,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争取有15~20年的高速平稳增长期,就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低水平重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a. 高速钢刀具总量失控、生产过剩,陷入低价恶性竞争

什么叫生产过剩?就是供给大于需求。

2005年我国共生产高速钢刀具36.5亿件,销售收入109亿元(约合13.6亿美元)。而经济大国日本,2005年在经济回升、工具生产增长15.7%情况下,仅生产了0.97亿件高速钢刀具,销售收入8.813亿美元。我国高速钢刀具产量是日本的37.6倍,而单件均价却只有日本的1/24。显然,这种超低价是不能仅仅用“我国工具性能低”这么一个简单理由来解释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由于生产过剩而不得不低价倾销产生的恶果。

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小于日本,怎么能消化如此巨大数量的36亿件刀具呢?只能另找出路。去年刀具产量的2/3(25.5亿件)用于出口。但是,国外制造业也不需要这么多刀具,于是大部分只能作为家用刀具低价出口。2005年我国刀具出口均价0.22美元,仅为日本刀具均价的1/40。如此低的价格,只能靠国家退税政策和不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勉强维持。

内销的11亿件高速钢刀具显然也数量过大(特别是低档产品)。近年来原材料大幅涨价,但一些企业的刀具售价仍然上不去,原因就在于供大于求。一些品牌缺乏影响力的企业难以为继,只能停产或以次充好,混一天算一天。这种现象对我国工具工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害。

这就是我国高速钢刀具总量失控、生产过剩的严峻现状。

b. 我国刀具生产结构失衡的现象日益突出

上面讲的生产过剩,是供需之间的“数量失衡”。还有一种供需之间的失衡叫“结构失衡”。简单地说就是生产的刀具与需求不对路。例如:用户需要的硬质合金刀具缺口很大,但高速钢刀具却生产过剩;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效刀具缺口很大,但低档标准刀具却生产过剩。

在发达国家,硬质合金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导地位,比重达70%。而高速钢刀具正以每年1%~2%的速度缩减,目前所占比例已降至30%以下。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刀具的比重为3%左右。以美国为例,其2006年的刀具消费结构(预测值)见表1。

表1 美国2006年刀具分类消费预测
刀具种类消费金额
(百万美元)
占总投资比例
⑴刀片硬质合金刀片/76.7
陶瓷刀片/6.7
金属陶瓷刀片/4.7
CBN或金刚石刀片/8.8
其它刀片/3.1
总计1036.630.7
⑵铣削刀具(不包括刀片)可转位铣刀/26.7
整体硬质合金铣刀/45.6
高速钢铣刀/21.2
其它铣刀/6.5
总计489.614.5
⑶镗头和镗刀104.73.1
⑷铣刀刀柄传统刀柄(40、50锥度等)/75.6
HSK刀柄/9.9
其它刀柄/14.5
总计226.26.7
快换刀柄(如KM、Capto等)/24.7
常规刀柄/75.3
⑹车削刀具(不包括刀片)外径/表面车刀/43.1
车、镗刀杆/32.2
成形/专用车刀/24.7
总计290.48.6
钻头高速钢钻头/30.6
整体硬质合金钻头/37.6
可转位式钻头/15.6
扁钻(不包括刀片)/8.4
其它钻头/7.8
总计476.114.1
丝锥209.46.2
⑼锯片104.73.1
齿轮刀具270.8
⑾拉刀47.31.4
砂轮和其它磨具320.89.5
⒀其它刀具43.91.3

我国2005年的刀具销售额为145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25%,不仅与国际市场刀具产品结构相去甚远,也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2005年国内制造业消费的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的比重已达50%以上,供需结构脱节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其后果是大量过剩的高速钢刀具以低价出口或内销,同时高效硬质合金刀具却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进口量已从2001年的0.9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c. 资源消耗严重,生产效益低下

2005年我国共生产了8万吨高速钢材,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消耗了大量宝贵的钨、钼等稀有资源。这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使得生产的高速钢刀具大量过剩,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导致大量刀具生产企业效益低下。

2005年我国共生产硬质合金1.6万吨,也占全球总产量的40%左右。但是,硬质合金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切削刀片产量只有3千余吨,只占20%。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国内急需的硬质合金刀具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宝贵的硬质合金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2005年,我国硬质合金销售收入为45亿元人民币(约合5.6亿美元)。对比之下,日本同年共生产硬质合金6400吨,仅为我国产量的40%,但销售收入高达26.33亿美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其中刀片(刀具)的比重高达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我国工具工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我国工具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我国工具工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际上都与我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时,眼光不能只局限于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局部,还应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才能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更好的理解与把握。下面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八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现在我国已是世界排名第四的经济大国、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排名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外资引进大国。2006年九月,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访华时,史无前例地宣称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的领袖”。这顶“桂冠”是否合适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成就是国内、国际公认的客观事实。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为这个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付出了沉重代价: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恶化,社会发展滞后,贫富差距扩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三农问题等矛盾日益凸显等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外失衡是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

外汇当然是需要的,但储备太多就会产生副作用。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外汇太多就要出现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而这正是造成我国当前经济过热和结构失衡的主要根源。

那么,外汇增多为何会增加人民币的流通量呢?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这一政策一方面拉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这一政策,就必须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以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当然也要压低工人的工资),中央银行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和干预。这种干预就会引起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后果。据权威经济学家估计,2005年中央银行每天要收购6亿美元,而2006年上半年已增加到每天收购8亿美元,即为了收购外汇每天需向市场投放60多亿人民币。而按“货币乘数效应”为5倍计,这60亿人民币投入流通后可形成300亿人民币的购买力,每天新增300亿,一年就是几万亿,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例是衡量货币流动性的一个指标,美国只有80%,而我国已超过160%。所以,有的经济学家大声疾呼,我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已达到泛滥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得不采用各种行政和金融手段来控制贷款规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有10.5万亿人民币未能贷出。

但是,这么多的货币终归要寻找出路,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并购市场、风险投资异常活跃,原因就在于此。例如,政府提出要调控过高的房价,二年多来运用了各种行政手段,但收效甚微,根源也在于此。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手中有钱的人投资房产保值盈利,引起房价飞涨,造成消费买房的人买不起房,形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的主流经济学家指出:这种由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宏观经济过热问题,很难用行政或货币的手段来调控解决,根本的出路在于全面调整经济结构,改变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遏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势头。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与28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必须下决心改变当初模仿“亚洲四小龙”这种小经济体而推行的“一切为了出口”和“竞相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内需、内资、内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指出,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结构性调整,对于缓解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内外失衡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先从国内方面来说,外向型经济虽然拉动了GDP增长,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风险也日益严重。第一,我国出口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占我国(包括香港)出口额的40%)过度消费的基础上。而美国连年巨额赤字带来的经济风险也日益增加。有的经济学家说,美国经济打一个喷嚏,中国和东亚出口国的经济就要患感冒。应该看到,当前美国经济的失衡现象已比较突出,2004年美国金融赤字为6660亿美元,2005年则上升到9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7%。为了维持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大量消费,我国每年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以助其平衡。目前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达33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6400亿美元)而居世界第二位。有人估算,我国每天要“补贴”美国2.5亿美元,形成了“富国消费,穷国出钱”的怪现象,而且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格局风险很大又难以持久。第二,我们用挣来的外汇替美国“埋单”,把本可用于提高国内人民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的资金用于帮助美国维持平衡,直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社会和谐。从经济角度看,国内长期维持低工资、低福利,也不利于提升国内消费水平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私人消费(不包括公共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美国私人消费占经济总量的70%,日本占57%,欧洲平均为54%,而中国只占38%,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结构模式很难保持平稳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逐步把提高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再从国际方面来看,当前经济发展的“全球失衡”十分严重,其主要根源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问题,特别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和巨额赤字政策对全球失衡造成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一些美国政客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常常找借口把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认账,予以坚决反驳。但到了布什总统的第二个任期,情况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中美双边战略对话中传达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变化。美方将中美关系从“战略竞争对手”改变为“利益攸关方”,对改善中美关系发挥了积极影响。2006年,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访华前夕于9月13日发表了一篇政策性讲话,表示反对美国国会因贸易逆差而要惩罚中国的做法,称贸易保护主义无济于事。同时,史无前例地声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领袖,希望看到中国成功。他又表示,对于美国来讲,最大的风险不是中国将超过美国,而是中国不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不能够保持它的增长率。这位新上任的美国财长是高盛投资公司的前主席兼总裁,曾70次访问中国。投资银行家的出身背景,使他比许多美国政客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崛起,他懂得与中国打交道靠指手划脚和施加压力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闭口不谈人民币升值问题,而是用中国人习惯的、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美国政府的利益诉求。他说,“中国领导人正在通过实行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看来不公平的政策危害中国的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有害。”明明是美国的利益诉求,但说出来却是关心中国的发展。保尔森这种友好、务实的政策得到了我国政府的积极响应。他在此次访问北京的第一天便和吴仪副总理一起宣布启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机制”。每年两次的经济战略对话,两国国家元首将分别出席,可以说在中美经济战略合作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保尔森刚离开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马上从8元涨到7.9元,耐人寻味。看来,这种事态发展,将会推动中国政府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对自己的经济政策作适度调整,以帮助缓解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事态发展关系到国内每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当然,中国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首先是出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大的方面来说,落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更加注意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分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一切,都要求对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作出战略性调整。

另外,从解决当前发展中内外失衡的具体矛盾考虑,原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需作出适时调整,因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和经济摩擦的外部压力远远大于预期。研究表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日元升值和贸易摩擦压力时,其人均GDP已是美国的60%;我国台湾地区遇到类似压力时,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0%。而我国2005年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3.6%,却已经“提前”出现这些问题和矛盾,原因何在?据经济学家分析: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经济体。我国2005年实际上已经生产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物质产品,对世界物质财富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产品价格低廉,在经济总量上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来。虽然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但生产的巨大效应已充分显示出来。最近十年,美国家庭由于购置中国廉价商品而节约了6000亿美元,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如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企业赚取了大量利润;我国出口商品在发达国家的各级代理商获得了数倍于我国生产企业的利润。而我国维持大量出口产品的低价格,是以压低劳动力成本、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虽然GDP和出口高速增长,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却招致了“造成国际经济失衡”的指责。这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政策的确到了必须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实际上,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已经超越了反思阶段,开始进入到决策层的行动了。最近,商务部长薄熙来对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正在进行的三个转变作出了诠释:一是出口要从数量扩张转向数量与效益同步发展,重在以质取胜;二是从“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转向有保有压,鼓励与限制并重;三是从重视出口,追求顺差转向重视进口,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当然,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十分复杂,不是几项政策转变就能完全解决的。另外,经济、社会问题的综合治理也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在确定自身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才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我们向各位企业领导介绍这些背景材料的本意。

3 国外工具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高效刀具已取代传统标准刀具成为发展主流

长期以来,标准化刀具一直是各国工具工业的主流产品。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背景是: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制造业面临日益剧烈的竞争;第二,全球性的资源和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迫使制造业走上一条“高效、低耗、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第三,信息技术推动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全球制造业都在千方百计地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行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传统的标准化刀具价格便宜,采购和管理也相对简单,但它的通用性往往是以牺牲加工效率为代价,这是标准化刀具的致命缺点。于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致力于发展适用于各种特定加工条件的现代高效刀具,以取代千篇一律的传统标准刀具。这种新的发展战略首先在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迅速推广到各行各业。二十多年来,“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的现代高效刀具已取代传统标准刀具成为发达国家工具工业的发展主流。目前,我国多数工具企业仍以生产传统的标准刀具为主,而这种运行模式在发达国家已很难生存。大家熟悉的德国Rohde Doerrenberg公司,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发明麻花钻四辊轧制工艺而闻名于世,但在二十年前突然倒闭,原因很简单,就是赶不上现代刀具的发展潮流而被淘汰出局。下面介绍一下国外同行Sandvik公司对发展现代高效刀具的一些观点。

1) 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构成中,刀具约占3%~4%(见表2)。

表2 生产成本的构成
成本项目所占比例
①可变成本(仅在加工时发生的成本)20%
其中:刀具费用3%
工件材料费用
17%
②固定成本(在所有时间都发生的成本)80%
其中:设备费用27%
人工费用
31%
厂房、管理费用
22%

2) 从制造业的视角出发,对于刀具使用有两种降低成本的思路:①单纯降低刀具消耗;②通过提高刀具切削效率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Sandvik公司分别对降低刀具价格(思路①)、提高刀具寿命(思路①)和提高切削用量(思路②)三种方案对节约每件加工成本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见表3)。结果证明,通过提高刀具切削效率可以取得最大成效,即单纯节约刀具费用收效甚微,而采用高效刀具才是最大的节约。

表3 三种方案比较
序号内容节约每件
加工成本
1刀具价格降低30%1%
2刀具寿命提高50%1%
3切削用量提高20%15%

Sandvik公司的分析结果实际上也是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企业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刀具在制造成本中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消耗因素,而是一种活跃的积极因素,只要使用得当,它可以创造出远远高于自身价值的巨大效益。Sandvik公司作了一个估算:假如美国制造业的切削效率普遍提高20%,每年可节约制造成本15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全年刀具总费用(30亿美元)的5倍!可见,现代高效刀具对制造业发展所能产生的重大影响远远超出其自身价值。这就是昂贵的现代高效刀具被发达国家制造业普遍接受,迅速取代廉价的传统标准刀具的根本原因。

我国工具工业必须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战略

1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两个基本趋势是我们调整发展战略的根据和出发点

1) 我国宏观经济已发展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为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实行了几十年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正在出现重大转变。当然,由于涉及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制约因素,这种转变必然是渐进的。但国家正在作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必将对企业的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从近期看,这种变化至少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鼓励出口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等)将逐步减少甚至取消。
·在扩大内需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推动下,职工工资将会较快增长,企业劳动力成本将不断提高。
·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趋势不可逆转。
·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不可避免,今后几年每年升值5%的可能性很大。

从全局和长远利益看,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但从短期来看,必然会引起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企业家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发展的大趋势已成定局,不可改变。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求得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企业必须作出的战略抉择。

2) 现代高效刀具取代传统标准刀具成为发展主流的全球工具工业发展趋势已成定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工具企业要想“独善其身,关起门来保平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明智的。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面对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此,一定要在经营方针和产品结构上作出重大调整,紧跟国际发展潮流,才能在全球化的剧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工具工业调整发展战略的两个切入点

1) 贯彻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改变我国工具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低档产品总量失控、削价竞销的无序状态

这几年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针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十分正确,十分及时,对于各行各业正确认识和及时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科学发展观”既不是一个政治口号,也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发达国家在二、三百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中,通过无数的错误、失败甚至是血的教训而逐步认识到的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早期,一次又一次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的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大家对此记忆犹新。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逐渐从错误和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日益将经济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是为了赚取利润,而且还要保证经济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应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长远利益的需要。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例如,当前我国工具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档产品盲目扩张,削价竞销,以至用所谓“低合金高速钢”制造伪劣产品,为图一时之利而蒙骗用户的现象,恰恰是在重犯国外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同样的错误。一些企业领导人还为自己这种错误做法振振有词地辩解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赚钱是硬道理,别的顾不上。”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发展观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因此,工具行业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否则就会阻碍全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会对工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希望工具行业的广大企业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我国的改革开放只有二十多年时间,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更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是正常的,问题在于如何迅速地赶上去。建立科学发展观,能帮助我们不走或少走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因此是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唯一正确道路。

近来,美国一些经济专家在评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盲目浮躁之风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顺境,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挫折,因此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冲击没有太多经验和准备,急于挣钱、不顾风险的心态比较普遍。针对这种状况,专家们借用美国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来提出忠告:“只有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光着身子游泳。经济热潮一经退却,喧闹的沙滩上留下的便是盲目投资者惶恐、尴尬的身影。”我想,这些在市场经济中身经百战的老手们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中国工具企业要学会理性地对待市场,决不能目光短浅,图一时之利而盲目跟风。在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总体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中、低档刀具的需求还是很大。这种情况对于国内大多数发展水平还不太高的工具企业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大家必须珍惜和用好这个机遇。而当前工具行业存在的无序发展、盲目扩张、削价竞销甚至搞假冒伪劣的做法,恰恰是在滥用市场机遇,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图一时之利而自绝发展后路。所以,国内每个工具企业都有责任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中、低档刀具的生产经营中,同样要提倡比品牌、比质量、比服务。工具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三方应取得共识,倡导合作共赢的科学发展思路。为了使中国工具市场规范、健康地发展,除了前面提到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力量外,还需要生产、销售、使用各方联合起来,用市场的力量把不守规则的企业淘汰出局。大家一起努力往这个方向走,中国的工具企业就一定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打开一个新局面。

2) 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高效刀具领域进军,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步伐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传统的标准刀具在我国还保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已处于迅速消退阶段。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现代高效刀具必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工具企业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进入这一领域。从当前的市场趋势看,硬质合金高效刀具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我国工具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来解决。

迅速进入现代高效硬质合金刀具的生产、服务领域,是我国工具行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紧跟市场变化、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能否完成好这一战略转型,关系到我国工具企业能否在现代制造技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必须引起我国广大工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必须指出,工具企业进入现代高效硬质合金刀具的生产、服务领域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只要把现在的标准高速钢刀具变成硬质合金刀具就行了”那样简单,这种想法是对现代高效刀具缺乏完整、准确理解的表现。

什么是现代高效刀具?从字面上理解,现代高效刀具就是性能好、效率高、质量过硬的刀具。但这种理解还不够全面。现代高效刀具的特点可归纳为“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其中“专用化”十分关键。“专用化”就是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一整套高效率加工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这是软技术,是现代高效刀具的核心技术,也是工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掌握了这种核心技术,才能开发生产并向用户提供成套的高效硬件设备,包括机床、刀具、配套工卡辅具、冷却系统、测量系统等。由此可见,工具企业从生产传统标准刀具到生产现代高效刀具的最大变化是:从向用户单纯销售刀具产品,转变为向用户提供整套高效率加工方案。这种变化对于工具企业是质的飞跃,是脱胎换骨。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工具企业对于现代工具工业的这一特点还缺乏深刻理解,往往只注意硬件上的差距(当然这也是差距),而较少关注软技术方面的“核心差距”。应该说,硬件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容易赶上的。国外的先进机床设备和高效刀具,以国内现有的基础和实力,花上几年时间,绝大多数可以仿制出来。那么为何高端技术和产品始终被国外企业所控制,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呢?这是因为人家手里掌握了不断开发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我们只靠模仿是难以超越的。因此,常常是我们刚试制成功一种新产品,还没有形成批量,人家新的一套加工方法又推出来了,逼得你永远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疲于奔命。所以,尽管近年来国内工具企业也开发生产了相当数量的现代高效刀具,但其基本格局却仍然停留在向用户提供单纯刀具产品的传统经营层次上,还远远不具备向用户提供整套高效加工方案的水平和能力,即达不到现代工具企业的运营标准。因此,中国工具企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转变经营战略,从传统的单纯生产销售刀具转变到为制造业提高生产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轨道上来。只有树立了这种新的发展战略,才会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全行业的发展才会有新的生机和新的面貌。

所以,中国工具企业要实现与国际接轨,首先需要努力实现经营方针的战略性转变:从单纯卖刀具转变到能为用户提供“加工解决方案”,承诺为用户解决实际加工问题。这种转变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切入点,要一步到位。当然,服务水平的提高会有一个过程,但观念的转变一定要彻底,只有这样才能为其它各项发展铺平道路,接下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每个工具企业要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正确定位。按照新的发展战略,要为用户提供“加工解决方案”的深层次服务,过去那种“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显然是难以办到的。企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扬长避短,刻意培养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赢得用户信赖。

对于我国广大工具企业来说,发展现代高效刀具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但它的市场前景要远远超过传统的标准刀具,是我们必须去占领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的刀具消费水平与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众所周知,刀具是与机床配套共同为制造业服务的。最近三年,我国机床进口量和消费量均连续保持世界第一,但刀具消费却远远落在后面(见表4)。

表4 2005年中、美、日机床和刀具消费对比
.中国美国日本
机床消费(亿美元)107.858.275.2
刀具消费(亿美元)173030

这些反差强烈的数字,直观地反映出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制造企业对刀具的使用仍然沿袭传统观念,倾向于通过采用廉价刀具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通过采用高效刀具来提高效率(最终显著降低每件加工成本)。很多企业舍得花大钱买机床,却舍不得多花一些钱采用高效刀具以充分发挥机床效率,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另一方面,我国在刀具使用方面的落后状况,也正好为我国工具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待我们去开发。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制造业的发展潮流,我国工具工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作出适时调整。目前工具行业普遍存在的低水平扩张和“低价格、低效益、低效率”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如不及时转型,必将对我国工具工业以及整个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对我国工具生产、销售、使用各方面的长远利益也会造成重大损害。所以,我国工具行业的广大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发展战略,跟上国际工具技术的发展潮流,以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为手段,实施“优质优价”的经营模式。发达国家工具企业的发展经验证明,这是一条具有光明前景的道路,是一条能使工具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都受益的合作共赢之路。

希望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一起开创我国工具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车刀/镗刀的新闻:
·[图]森拉天时集团参展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CIMT2019) 4/9/2019
·2007年美国国内切削工具销售预测 2/7/2007
·对工具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思考 1/10/2007
·山高刀具公司在印度建立新工厂 12/29/2006
·2007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市场态势 12/26/2006
·刀具行业发展趋势简析 12/22/2006
·洋刀霍霍 中国刀企还要磨刀几回? 12/18/2006
·制造经济学--工业生产的新理念 12/12/2006
·我国工具行业的发展要有新思路 11/27/2006
·中国航空航天业刀具应用现状 11/27/2006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展区 > 车刀/镗刀展厅 > 车刀/镗刀新闻
·刀具/量具/夹具/磨具展区 > 铣刀展厅 > 铣刀新闻

对 车刀/镗刀 有何见解?请到
车刀/镗刀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