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ERP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寄语2007:送信息化建设几付“补药” |
|
http://cn.newmaker.com
1/4/2007 10:57:00 AM
《中国工业报》
|
|
2006年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有着诸多里程碑式的意义:信息化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利,小字辈后来居上者不胜枚举;以往圈内有言必称ERP,如今CRM、BI、PDM等名词即使外行人也耳熟能详。在信息化领域,似乎永远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因为它不会以静态的成功而告终。2007年伊始,人们除了平添几分继续探索的信心,更多的还是直面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为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深化应用、协同商务、业务模式重组和信息化目标量化等理念与应用变得尤为迫切。为此,记者于2006年底专访了致力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长达20年的著名管理专家、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先生。
《中国工业报》:您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曾提出过很多具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思想和观点,您认为2007年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热点有哪些?
金达仁: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历经二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到了深化应用的阶段。深化应用的内涵和标志是什么?我参加国家发改委“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纲要研讨会时提出,这一时期的总体目标应是以协同商务和信息集成推动企业创新。一方面,少数有行业影响力的集团公司以及部分行业骨干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在目前已成熟应用CAD/CAM/CAE/CAPP、PDM、ERP和CRM等单元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基于协同商务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另一方面,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一定要将研发、制造、管理、信息和过程控制等技术实现有机集成并有效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进而实现产业链协同商务模式和双赢机制的创新。
《中国工业报》:“协同商务”是个新理念,现在业内对它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您是怎么理解的?
金达仁:“协同商务”是我国“十一五”企业管理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商务是国家之间、产业集群之间、供应链之间、企业之间的一种新的商业运作理念和模式,是人们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环境对竞争与协同的认识日益深入的必然结果。宏观上,竞争与协同推动着上述诸元素的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微观上,人们将通过协同商务有效加速商品、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六大要素的全球流通。实际上联想、中海油、海尔等少数本土企业也已经效法西方同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构建全球范围的产业集群、供应链和企业间的协同商务体系,寻求更大的竞争空间、协同空间、商业空间和赢利空间。
因此对协同商务的认识绝非是当前一些简单的协同办公、协同软件、协同应用和协同平台等方面的理解。
《中国工业报》:近年来您提出并反复强调业务模式重组,您是否认为目前的业务流程重组还不足以支撑企业创新和信息化进程?
金达仁:是的。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随着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深化。我认为“流程从属模式,模式从属战略”,它们之间也是一种协同的供应链关系。首先,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而它的实现必然要有很多先进可行的业务模式来支撑。其次,仅有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应用,而没有与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的有机结合,我们将难以实现“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第三,业务流程是一组相互关联业务活动的集成,不是凭空设计重组、孤立存在的,它遵循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将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协同商务、供应链、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物料采购、产品制造、财务成本、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业务模式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中国工业报》:十几年来,您一直主张企业信息化目标要量化,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既无可能,也无实际意义。您对此有何看法?
金达仁:众所周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否则实际工作中必将出现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正因为如此,国家“五年发展计划”以及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都设定了很多宏观量化指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有很多微观量化指标,诸如:生产、采购、销售和财务的计划等。可以说目标量化在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处不在。我参加了科技部100多个“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立项评审,以及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重大项目评审工作,几乎所有申报的课题和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目标量化内容。这表明“目标量化”这个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落到实处。我由此联想到,在提升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过程中还有很多模糊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和观点,建议媒体重点开展专题讨论。
《中国工业报》:近年来很多国内软件厂商创造的各种理念不绝于耳,让很多企业用户感到不知所措。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金达仁: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软件厂商不断通过网络、媒体和论坛迅速传播自己的理念;而另一方面具有这些理念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却迟迟不能同步开发、完善并及时推向市场。事实上,从理念到产品,再到方案和服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况且有的理念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仍处于研究和完善之中。因此,这种过度的创造和宣传必然会让很多企业用户感到不知所措,其结果对买卖双方都不利,不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007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波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汹涌。全球化使中国制造业创新变得炙手可热,新老巨头间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市场的后来者也将趋之若鹜。然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苦的历练,它需要忠诚的实践者,更需要果敢的领路人。
|
对 企业资源计划ERP 有何见解?请到 企业资源计划ERP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