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陈清泰:用上洋品牌不是技术创新 |
|
http://cn.newmaker.com
12/1/2006 3:4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尽管某些技术可以购买,但是技术能力是买不来的,要想从无到有,通过购买来建造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11月25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论坛中“大泼冷水”。
陈清泰说,企图依赖引进而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而打造国际竞争力,这几乎是白日做梦。
陈清泰不仅曾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还担任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这使他能够“跳出”政府的层面,去看待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
自主创新需经济驱动力
陈清泰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革命所创造的技术平台可以被我们利用,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技术传播效应也为我们技术追赶创造了有利条件,把握得好甚至有可能实现超越式发展,但是如果对这些有利条件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或者把握不当,有利条件的本身就可能是陷阱。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说过,后来居上的工业化国家,不论是19世纪的美国还是20世纪后期的韩国,每个国家都产生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而中国却是唯一一个没有产生这样企业的后来居上者。
“我想这些评论非常值得我们深思。”陈清泰说。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对外依存度仍达60%左右。
“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任何一个外资都不会出卖自己的核心。”陈清泰说,企业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创造,在技术能力的积累上可以说没有多少捷径可走。
与很多学者的观点不同,陈清泰坚持认为,自主创新需要经济驱动力。技术创新要有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性质。没有强大的经济驱动力,谁也不会为之所动。
他认为,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涉及到多方利害关系,需要政府调控。当前,政府应该加快培育和建设生产要素市场,逐步放开对土地、水、成品油、矿产品等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价格的实际控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进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的步伐,同时用税费的杠杆进行调控。这样就可以发挥价格、税收、汇率、利率和环境监管、市场监管的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使现在必须释放的资源环境压力成为迫使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强大经济驱动力。
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脱节
“现实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往往脱节。”陈清泰说,管发展的部门和项目的甲方对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往往缺乏信心,不愿意接受本国企业的新产品,因此本国企业失去了很多实践机会。
一些企业和项目往往以全套引进技术工艺设备夸耀自己的技术水平。有的企业不惜放弃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积累,愿意通过合资用上一个洋品牌。实际上,在跨国公司面前,本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通道已经变得十分狭窄。
陈清泰举例称,比如在规划中国高速铁路时,一开始就在选择德国、法国等方案。发展政策和创新政策的不协调,发展与自主创新“两张皮”,实际上表现出了一种悖论:一方面国家不断地投入和鼓励提高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不少重大的创新领域、创新项目和新产品订货又往往不支持本国企业的技术实践。
“那些在跨国公司的母国还没有完成工程化过程的创新,比如说磁悬浮轨道交通、第三代核电我们都可以引进,那为什么不能给中国企业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呢?”陈清泰说。
在谈到目前的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上,陈清泰认为,尽管大学可以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研发支持,某些成果也可以被企业直接引用,但大学的科研和企业的研发,不存在替代关系。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试图以校办工厂,通过内部循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试图依赖院校的研发活动替代企业的研发中心来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也不会有好的效果。”陈清泰认为,中小企业的每一项技术转化成果,也不一定都由自己去产业化,而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也并非每一项都得自主开发。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为大型企业的技术集成提供了资源,大型企业则将大量分散的技术创新成果,经集成、整合再创新之后,推向市场再创新。
“我想这是产学研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陈清泰说。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