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与服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MP3揭开冰山一角 IT中国制造存在灌水? |
|
http://cn.newmaker.com
11/13/2006 11:54:00 PM
佳工机电网
|
|
“世界经济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依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如是说。
我们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所谓产业转移的论调,而无数权威机构也在证明: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财富》500强公司中,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个项目。世界上最主要的计算机、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整个中国,平均每年都有400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资金流入。去年外资直接投入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都进入制造业;《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针对东京证券市场1143家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日本制造业一半以上的企业准备在今后三年内将生产线移往海外,其中71%的企业将中国作为首选基地。
具体到IT方面,跨国巨头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新兴IT制造中心,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现在,众多IT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也不算什么新闻。因为无论是IBM还是Microsoft都没有更多选择:要么投资中国抢得保持领先的机会,要么不投资,被竞争对手甩在后头。
先不要高兴的太早。在我们对MP3整个产业链的纵向调查过程中,我们惊诧的发现:在MP3制造工厂中,鲜有规模化、流程化、具有明显核心竞争力的工厂!我们津津乐道的IT中国制造竟然与家庭作坊、夫妻店、农民工等名词联系的如此紧密!与世界级工厂的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到底谁在撒谎?
事实上,谁也没有错,问题在于当人们在谈到“中国制造”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其本身真正的含义。其实,在“中国制造”的英文“MADE IN CHINA”中可以发现,“中国制造”只是说明某项产品在中国境内制造,而并没有说明真正的制造主体是谁!
那么,在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的产品里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由中国的企业制造的呢?事实上,只有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占中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从1991年的17%上升到2001年的5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之中。事实也确实如此,2003年1-4月份,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3亿美元,增长14.9%,对出口总额的贡献率达到63.1%。这个数据表明,我们津津乐道的中国制造只是老外在中国设厂而已!
在这个数据中,如果去掉玩具、纺织品、家电、机电,IT产品所占的份额就少得可怜了!这说明,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至少在IT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个非常沮丧的发现。而当我们绞尽脑汁企图去推翻这个结论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除了PC之外,也只有QDI主板和一些鼠标等边缘产品值得一提。其余的呢,我不敢设想。
MP3制造,我们揭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在我们调查到的100家规模还算不错的MP3工厂之中,资金50万以下的占33.4%;资金50-100万的占56.6%;资金100万以上的仅仅占10%!换句话说,MP3工厂绝大多数都是作坊式的小工厂!这个不可怕,可怕的是,MP3制造只是中国IT制造的冰山一角!
我们无意揭短,只要能够通过我们的报道,加速中国MP3制造、甚至是其他IT制造的规范,促进IT中国制造尽快作大作强,我们幸甚,中国幸甚。
经济学家当然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就象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之流。他提醒中国领导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将美国经济可能再度陷入衰退、欧洲及日本经济疲软等因素考虑在内”纯属一家之言,不过,反倒提醒企业家应该“更具有全球眼光”,要抓住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采购生产网络重组带来的机遇尽快发展自己,尽快过渡到做出真正的“中国制造”的品牌。
必须指出,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着绝佳的做强做大的历史时机。一方面,庞大而快速增长的中国本土市场造就了中国企业通过自有品牌营销来做强做大的巨大空间,使得中国内地的制造企业无需像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那样只能走纯代工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也为其通过代工实现快速、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巨大可能,从而使得中国制造企业自然摈弃了戴尔、耐克等企业大规模外包制造的纯品牌发展模式,可以走出独特的大规模代工与自有品牌的大规模营销并行的第三条道路,实现其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
对 管理咨询与服务 有何见解?请到 管理咨询与服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