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炉窑/热处理设备展区 > 炼钢炉/冶金机械展厅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炼钢炉/冶金机械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e展厅 产品库 视频 新闻 技术文章 企业库 下载/样本 求购/论坛
  市场动态 | 技术动态 | 企业新闻 | 图片新闻 | 新闻评论 佳工网行业新闻--给您更宽的视角 发表企业新闻 投稿 
新项目频频上马国产连轧设备缘何遭冷落
http://cn.newmaker.com 10/24/2006 11:35:00 AM  佳工机电网
欢迎访问e展厅
展厅
1
炼钢炉/冶金机械展厅
连铸机, 轧钢机, 熔炼炉, 水冷套, 电炉铁芯, ...
“近期,几大钢厂都有新建项目陆续上马,但新项目所需冷、热连轧项目的采购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与国家最近提出的振兴装备制造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理念相距甚远。”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李昌荣的言谈中流露出对冷、热连轧设备国产化前途的担忧。

李昌荣的担忧不无道理。近日国内相关制造企业也曾多次向记者反映,在大型冶金装备,尤其是国内技术已较为成熟的冷、热连轧设备的招标采购上,国内企业总是遭遇乘兴而来,失望而归的尴尬。

“本来决定面向国内采购的设备,最后还是选择了洋设备。招标宣传口径与实际结果相距甚远,让国内制造企业难以接受。”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代表说此番话时虽然情绪激动,但面对记者的进一步询问却欲言又止。

在记者多次强调不会透露其真实身份后,这位企业代表才开口:“其实,现在很多大型冶金企业用户对国产设备并不认可,还在想方设法地变相进口。”

“想方设法”?“变相进口”?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深入几大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及用户企业内部欲探个究竟。由于怕得罪用户,担心本来就难做的国内市场再雪上加霜,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听明记者来意,大都不愿接受采访。从那些被采访者顾虑重重的态度中,记者感受到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焦灼、无奈、感慨与宽容。

2250热连轧事件

2250热连轧事件———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这个故事。这件事说大不大,因为它只是首钢集团公司采购冷、热连轧项目所经历的一次招投标谈判过程的一个环节;说其小不小,因为它是近几年来很多大型国有用户企业在相关设备采购上,为了能引进国外设备而“用心良苦”的一个缩影。

谈到首钢225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采购招标及谈判全过程,很多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但真正愿意站出来,对这事说道说道的,却没有几个人。

记者走访了很多业内专家、学者,以及曾参与过该项目招投标谈判的相关企业。从他们闪烁其辞的言谈中,感到一定有什么隐情。

几经周折,记者辗转了解到一些内幕。

当初,首钢的225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准备采购时,曾大力宣扬要搞国产化,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对国内制造企业的要求却很苛刻。在设计方面,首钢执意要求由首钢设计院来做技术总负责。

据专家介绍,目前在国内热连轧工艺设计方面,重庆设计院是做得最好的;冷轧生产线设计方面,武汉设计院做得是最好的。而当时首钢设计院在大型热连轧生产线的设计方面是没有业绩的。

首钢为什么执意选择自己的设计院来做技术总负责呢?

对此,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首钢给出的理由是:首钢设计院地理位置比较合适,合作起来也相对容易。

曾参加过该项目谈判的一位制造业企业代表对记者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西马克、奥钢联等很多跨国公司一直在背后支持他(指首钢),谁都想拿下这块大‘肥肉’,所以在众多可选择对象中,用户肯定也要考虑很多方面。在与国内企业谈判一年半之久后,首钢还是选择了‘洋婚’。”

某些业内专家在谈到该问题时,也向记者表露过类似的看法。

随即,在首钢设计院的某些技术无法达到该项目要求的情况下,首钢的225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技术总负责顺理成章地由西马克担任。首钢采用了西马克与一重、二重合作的模式,一重只是按照西马克提供的图纸为其提供初轧方面一些设备及其他部件,二重也同样根据西马克提供的设计图纸为其提供精轧部分的设备及相关部件。

据业内专家讲,这些“辅料”对于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几乎无利润可言。既然没有利润,是不是可以不接这样的“骨头差事”?对此,一位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颇为感慨:“与国外合作,我们很多时候承接项目80%的工作,但只能拿到20%的利润。”

他对记者说:“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市场也正在逐年缩小,今年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市场大约只有去年的一半儿,员工要吃饭,企业要生存,这些都决定了很多时候制造企业是没有选择的,有活儿就得接。”

以国产化之名行进口之实

关于首钢2250热连轧事件的背景,一段时间内成了业界颇具关注度的焦点话题。

“在今年‘五一’之前,该企业还曾与国内一些制造企业谈合作,欲尝试走国产化的新路,但‘五一’后就不了了之了。当然,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一位业内企业代表在回忆这场持续近两年之久的拉锯战时,仍充满了无奈。

“此前首钢采购1780毫米热连轧项目设备时,国内已经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并生产。但首钢选择了进口,根本没给国产设备机会。这次进行高水平2250毫米热连轧项目设备采购时,首钢要走国产化路线的声势造得很大。而不选择该领域业绩最好的设计院来合作,是首钢埋下的一个伏笔,这为后来其顺利进口做了很好铺垫。”该人士回忆起当时招投标的前前后后,甚是感慨。

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2250毫米热连轧项目实际上是宝钢2050毫米热连轧设备的升级版。在宝钢205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下线时候,首钢就做了一个仿制的牌坊。两年前,首钢启动的2250毫米热连轧项目完全是参照宝钢2050毫米热连轧设备的技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2250毫米热连轧国产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该人士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其实有些时候企业的决策完全是受某些人的观念左右的。就像手机,有了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后,有些人非要追求MP3、MP4等附加功能,其实没有根本的变化。连轧设备也是如此。目前很多国外的连轧设备与国内设备在主要功能方面差别很小。某些用户之所以选择进口,可能还是对国产设备过于挑剔的结果。”

在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问题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现在我们的制造企业对用户相对比较宽容。

对此,一重方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250毫米热连轧的谈判过程大约持续了两年,整个过程谈得比较艰难,开始首钢曾有国产化的意图,首钢的考察团到一重进行大规模调研就有3次之多,对该企业的成套模式及产品规格定位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论证。可是到了今年年初,其忽然决定要与西马克合作,对于其个中的具体原由,该人士也表示有些不可思议。

但在谈到用户选择进口设备时,该人士却表示有些时候是可以谅解的。他对记者说,“像宝钢这样的大企业要求做一些世界一流的特殊钢品种,他们在进口国外设备和引进技术的时候,国内相关制造企业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该企业做到世界级大企业的努力目标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这显然是站在用户的立场看问题。那么,我们的用户企业是不是也应该站在国家的角度,为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命题考虑考虑,给我们的制造企业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呢?

目前,业内对2250热连轧事件的谈判结果评价颇多。有人把这种打着国产化旗号而倾向进口的方式称为“变相进口”,有人认为这是某些企业针对国产化压力下选择的一种巧妙回避的新路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对该做法不置可否。

据首钢内部人士透露,首钢搬迁后期的冷连轧设备有可能全部采取技术由国外总负责的方式,目前已基本达成了协议。试想,如果该项目全部国产化,那么,我国的冷连轧国产化状况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招投标透明度不尽相同

“冷、热连轧的国产化与其他大型装备的国产化有很大不同,其需要的不只是装备制造企业要提高其设备制造能力,还需要用户的大力支持,包括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以及主要负责技术设计和总承设计的大型冶金设计院的通力合作。”业内专家指出,在整个冷、热连轧项目自主化的链条上,设计院、钢铁企业与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缺一不可。

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相关主体间技术交流不够,甚至为了某种利益而互相保密;用户对设备制造企业信任度不够,抑或存在方方面面的担忧。

“当然,这也不全是用户的责任。”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这与目前国家的体制机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相关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欠缺不无关系。”

有关技术交流的问题,在招投标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据记者了解,在各大型国有钢企中,武钢与宝钢在处理相关招投标问题时的不同做法,比较有代表性。

宝钢在招标时,会把所有相关的冶金设计院请去,为其出谋划策。同时,也邀请相关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共同研究项目的设计技术和制造分交,透明度很高。而有的企业出于保密采取的设备分交形式与宝钢的圆桌会议恰恰相反。业内相关人士把这种做法的结果戏称为“该进口的不进口,不该进口的都进口了”。

对于这种现象,有企业代表曾对记者表示,或许“人家有其自身的考虑,是怕引起负面的社会舆论,或者是怕某种利益集团的干涉。”当然,这些都是业内人士的一些猜测。

谈到武钢的招标,不能不提到去年交货的2140毫米冷连轧项目。据说,该项目的招标过程与首钢的2250热连轧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该项目是2003年进行谈判的,谈的时间不长,虽然国内当时已经完全具备承接能力,但武钢仍然选择了与西马克合作。当时武钢的理由是:国内只有几家大型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可以做,但这几家企业订单已满,担心不能按时交货。

对此,李昌荣表示,某些时候,国外企业的交货周期比国内要长,但他们通常在谈判的时候保证得很好,由于国内用户对国内企业的情况很了解,但对国外的一些情况掌握不清楚,所以在决策时可能会犹豫。

国产设备应用机会缺失

记者在对该项目的采访过程中还侧面了解到,武钢1500毫米冷连轧项目的谈判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据其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无论在轧制速度还是参数设计水平方面都是当前世界一流的,谈判最初是按照选用国内企业总承来进行的,但由于目前国内企业在该规格产品上尚没有业绩,所以谈判过程比较曲折。

该人士透露,从目前的谈判进度来看,虽然技术总负责方还没最后确定,但由国外企业来承接已经没有悬念了。

与2140毫米冷连轧项目同样让国内相关制造企业感到遗憾的是,武钢的4.3米中厚板也是在国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与西马克在谈合作。据透露,该项目有可能由西马克技术总负责。

对于该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一重方面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一重还没有该规格设计业绩,但5米高的轧机机架牌坊已经做得很成功了,该项目国内总成套也没有问题。该人士认为,如果该项目国内企业拿不到,确实是一大遗憾。

“我国最早进口的三套热连轧设备分别是由珠钢、邯钢和包钢三大钢厂组织进口的,三套连轧设备均由西马克技术总负责,相关部件由国内进行设备分交。当时,我们干80%的活儿,却只拿了20%的钱,这说明我们所做设备部件的附加值很低,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外方手中。而现在不一样了,国内的热连轧工艺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完全可以做80%的活儿,拿80%的钱。”正在唐山出差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重工)市场部王经理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王先生本次出差主要是与唐山宝业集团谈关于1500毫米热连轧项目的事宜。

据了解,大连重工已经具备1500毫米热连轧设备的总成套能力。2003年5月,该集团与莱芜钢铁公司签署了1500毫米热连轧项目合同,2005年6月,该项目顺利投产,7月底达产。

王先生表示,该项目由大连重工技术总负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机、电、液总承自主设计成套的国内一流热连轧设备。

而当记者谈到国内市场的推广情况时,一直对该产品颇具自信、滔滔不绝的王先生迟疑了一下才说,“像大型钢厂,我们的设备根本装不进去,他们不信任国产设备。”王先生感慨:“他们的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

谈及个中原由,王先生认为,这与业主的观念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他们对国产设备缺乏信任。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成熟,如1500毫米热连轧设备,2003年与莱钢签合同的时候,我们虽能力达到了要求,但没有业绩。莱钢的信任给了我们一次机会。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很成功,从签约到达产,我们只用了21个月,而国外当时的周期是24个月。”

王先生表示,制造企业现在要得并不多,只是希望国内的用户,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钢铁用户企业能给制造企业一个锻炼、展现的机会。

谈到2250热连轧事件,王先生对记者说,当时他们企业也参加了投标,但最终未能中标也在预料之中。

对此,王先生同样认为,如果这么大的项目能给国内企业做,将是大大提升国内连轧设备总成整体水平的好机会。

记者10月18日得到最新消息,近日,很多国内冷、热连轧用户在国家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及鼓励装备国产化的大背景下,都迫于政策和舆论压力而进行了一些“国产化的动作”。

据消息人士透露,武钢近日准备新上马的第三条冷连轧项目———1500毫米冷连轧机组的谈判正在进行中,已有自主集成的倾向。从现有的谈判进程看,该机组将由国内用户做项目总牵头,强强联合,自主成套。

但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当前很多用户企业国产化都是出于政治层面考虑,其自身国产化的意识并不强,所以只要项目的谈判结果没有最后敲定,在是否能真正实现国产化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大变数。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炼钢炉/冶金机械的新闻:
·[图]黄石新冶钢四炼钢厂3号方圆坯合金钢连铸机投运 2/25/2009
·本钢新上两台节约型燃气锅炉 10/24/2006
·世界最大冶炼富氧顶吹镍熔炼工程开建 10/18/2006
·耗能大户宁夏调整产业结构找出路 10/18/2006
·国内首条高速轨万能轧线实现废水零排放 10/16/2006
·我国首套最大焦炉设备投产 10/9/2006
·中信重机:从濒临绝境到行业翘楚 9/29/2006
·全方位节能打造钢铁工业降耗产业链 8/31/2006
·我国大型热连轧机成套设备自主化项目获批 8/26/2006
·马钢靠科技多节能 8/11/2006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炉窑/热处理设备展区 > 炼钢炉/冶金机械展厅 > 炼钢炉/冶金机械新闻

对 炼钢炉/冶金机械 有何见解?请到
炼钢炉/冶金机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