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发电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电力工业“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
|
http://cn.newmaker.com
9/30/2006 1:22:00 PM
佳工机电网
|
|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电力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的机组快速增长,电网的覆盖面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大电网、大机组、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正向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
1 “十五”时期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回顾
1.1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电力市场逐步建立
2002年,在国务院5号文件精神和基本原则指导下,中国的电力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全国层面成立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和四个辅业集团;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强化电力市场监管;继续加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功能也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电力市场建设正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东北、华东电力市场经过模拟运行已经进入竞价试点阶段;南方电力市场开始模拟运行;华北、华中、西北电力市场建设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1.2发电装机快速增长,供应能力极大提高
“十五”期间发电装机增长迅速。全国累计投产装机容量1.89亿千瓦,年均增长9.8%,2005年更是创下世界记录,达6602万千瓦。截止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5.08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国水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9月,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跃居世界首位。2005年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部投产发电。
目前,核电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所占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已经加快加大了建设速度和投资力度。2005年12月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生效。
1.3电网输送能力稳步提高,西电东送规模增加
“十五”时期,全国电网投资规模较大,全国已基本形成500千伏(西北区域为330千伏)的主网架,加大了跨区、跨省的电力输送能力。最近,国家电网公司又分别和一些省市签订了“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电网建设目标之宏伟令人振奋。
一些电网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三峡配套送出工程顺利建成投运;东北与华北、华北与华中、华北与山东等电网联网工程按期完成,西北-华中“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象征着全国联网初步形成,西北750千伏输电示范工程已经投运,全国联网规模达到4.3亿千瓦,交流同步电网规模达到2亿千瓦。
到2005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共形成32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和全国联网工程对调剂电力余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1.4电力工业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一定进展
“十五”期间,电力工业加大了对超临界、超超临界、环保型火电以及燃气轮机等机组的技术开发引进的力度,电力工业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近几年投产和在建的机组,主要是大容量、高参数的大机组,具有节煤、节水、低排放、高效环保等特点。30、60万千瓦火电机组已成为主力机型;90万千瓦超临界国产机组已经投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电站正在建设;百万容量的燃气电厂和大容量空冷机组已投入运行。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顺利投运,为我国发展更高电压等级电网奠定了基础。
“十五”时期,各电网、发电公司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降耗,通过科技进步、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技术改造、发展清洁高效机组等多种手段提高电力生产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5电力环保取得一定成效
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二氧化硫控制开始进入以烟气脱硫为主要措施的阶段。“十五”期间,尽管火电装机容量增加了约56%,但烟尘排放量仍基本持平。2005年底全国烟气脱硫机组容量5000万千瓦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硫约130万吨。同时,新建大型燃煤机组都同步采用了低氮氧化物燃烧方式,一批现有电厂也安装了低氮氧化物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初见成效。
灰渣、废水等污染控制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新建灰场基本上都采用了调湿灰碾压、灰场防渗和防扬尘技术;全国灰渣综合利用率达到66%以上。电厂冲灰新鲜水用量及废水外排量大幅度下降;新建机组加大了节水力度,全国火电厂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1.6电力发展和运行呈现出了显著特点
(1)电力供需呈现由松到紧后逐步缓和的总趋势,缺电程度也由供需基本平衡到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又转变为区域性、时段性缺电。现正朝着逐步缓和的形势发展。(2)多元化的电源投资力度加大,从而迅速缓解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3)上游资源价格涨幅较大,加大了电力生产经营风险,发电利润下降。(4)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但总体水平高于改革开放后的其它时期。(5)火电比重又有所上升,电源结构不尽合理。(6)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连续6年大于1,重工业化趋势明显。
1.7影响电力工业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1)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要坚持,供需要避免周期性波动;(2)电源结构不合理,小机组比重过大,火电机组比例上升,不利于行业的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重过低。(3)电力规划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显现出来,不利于国民经济与电力工业之间、电网与电源之间、资源与生产之间、发展与改革之间的统筹协调;(4)电网建设资本金严重不足;(5)发电企业经营形势仍然严峻;(6)市场化的科学电价体系尚没有建立,不利于市场化价格信息的传导;(7)能源电力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2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展望
2.1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重工业化趋势将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化、产业升级、大型工程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因素,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在8%左右。
2.2电力供需仍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
预计“十一五”期间,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的旺盛发展的态势。以工业用电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第一产业用电比重将会有所下降,城乡居民和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继续较快增长,空调等用电负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益显著,而且在“十五”期间被抑制的合理用电需求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释放。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黑色、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电行业的用电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均增速在9~10%左右。
“十一五”期间,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趋于缓和,局部地区电力电量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富裕,但也不排除某些地区(华北、华东、南方)在尖峰时段略显紧张的可能。
2.3“十一五”期间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
坚持节约优先,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电网建设,有序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等发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和海洋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4“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
(1)继续集中精力解决好厂网分开后的遗留问题。(2)积极推进电网主辅分离改革。(3)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4)继续推动电力价格改革步伐,最终发挥价格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5)加快电力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电力法》为核心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这是电力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2.5“十一五”期间电源投资建设
“十一五”前两年,投产机组规模仍然很大,预计2006年电源投产规模在7500万千瓦左右,2007年为7000万千瓦左右;火电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还将上升。“十一五”后期,投产速度将会有所回落。
预计“十一五”期间电源新增装机容量2.5亿千瓦,总规模达7.5亿千瓦左右,安排关停凝汽式火电小机组1400万千瓦左右。中央直属的华能、大唐、国电、中电投、华电5大发电集团的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3~3.5亿千瓦。
2.6电网投资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全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投资重点在区域和省的主干电网、重点城市配电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建设。同时要加快特高压电网试验示范项目建设,为建设坚强电网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还要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促进黄河上游水电与宁夏火电联合以及陕北火电向华北和山东电网送电。中通道要重点建设完成三峡右岸电站、金沙江和四川境内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工程。在南通道也要继续开工一批电力项目,保证西电东送目标按期完成。
“十一五”期间,华北电网重点加强京津冀地区500千伏大环网建设,提高接受外部电源送电的能力。东北电网要形成纵横南北的500千伏主网架。华东电网将形成上海—浙江—江苏双回500千伏主环网。华中电网要成为中部电网西电东送的枢纽以及全国联网的中心。西北电网重点加快750千伏电网工程建设。南方电网要加大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建设力度和受端电网建设,提高西电东送输送能力和受电能力。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将受到特别重视,将成为开拓西部用电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3 对当前电力工业一些问题的认识与建议
3.1始终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原则,抓紧调整电力结构
近两年,全国新增装机还将保持每年7000万千瓦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可能超过7.5亿千瓦,可能会出现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电量富裕。但是,不能把这种低水平的电力电量富裕简单看成是电力过剩。应努力促进电力适度超前发展,以适应并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始终保持电力建设的适度规模和速度,把调整的重点主要放在结构调整上。
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电力适度超前方面的研究,准确界定电力超前与电力过剩、电力超前与电力短缺之间的关系。同时,建议政府及时抓住这一极好的机遇,认真研究“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电力发展的合理规模、速度和结构,抓紧把电力结构调整好,及时加快淘汰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电力结构趋于合理,使电力发展始终处于一个适度超前的位置。
3.2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电力企业节能降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电力工业发电厂用电和供电线损电量已经占全社会用电的14.39%,电力行业的节能降耗任务非常繁重。一是水电、火电、核电建设增长速度要做调整,要尽可能减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二是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参数和容量等级,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自身能源消耗,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水平。三是形成结构合理、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坚强电网,优化调度方式,规范线损管理,降低供电煤耗。四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3.3加快推进包括煤电价格联动在内的电价改革
第一次煤电联动仍有13元/吨燃料成本无法在联动电价中消化,加上近一年的煤价上涨和煤质下降的涨价因素以及近期的铁路运价上调、资源费上涨等诸多因素,综合电煤价格已经远远超过第二次煤电联动条件,另外考虑发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水资源费征收、脱硫环保设备投入等因素,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已几近为零,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亏损。长此发展下去,对发电企业自身、电力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都是十分不利的。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完善煤电联动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电煤调控力度,使电煤价格上涨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促进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共同发展。
近期,希望尽快出台以煤电联动为主要因素,同时兼顾电网发展、水电发展、脱硫成本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因素的综合电价调整方案。
3.4正确把握当前电力工业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当前,我国电力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火电比例偏大,其已占总装机容量的75.6%。预计到2007年前后,火电比例还将继续上升达80%以上。而且煤耗高、污染高的中小发电机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二是其它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很小,核电和风电的发电设备容量分别仅有68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这种主要依靠消耗一次性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急需改进。
从2005年底开始,持续几年的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得到有效缓解,建议政府和电力企业抓住当前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抓紧研究符合中国能源结构特点的电源结构,在继续坚持以火电为主的基础上,调整火电机组结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水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外部环境制约困难;核电建设要开放核电建设和运营市场,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要把新能源发电作为实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以新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指导,落实发展可再生能源及节水、空冷机组的电价政策,加快新能源的发展。
3.5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原则,通过节能、节电、节水、节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电力工业。根据电力市场需求、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需要,电力发展要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依法治国要求相一致。
以保证现有电厂达标排放为目的,以烟气脱硫为重点,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根据标准安装脱硫装置。进一步推进低效除尘器提效改造。新建火电机组全面安装低氮燃烧器及采用分级燃烧技术,积极推进实施烟气脱硝。大力推广成熟的节水和废水回收技术。对燃油电厂实施“以煤代油”,对大油枪燃煤机组全部进行点火技术改造。积极推进电厂干除灰改造,推广干灰分级和处理加工技术,提高干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加大对脱硫石膏等副产品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电建设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施工期的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做好输变电环境保护。
回顾“十五”,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成绩斐然,实践证明,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既要遵循和把握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又必须遵循和把握电力工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用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电力工业就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展望“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令人振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全体电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电力工业必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谢振华
|
对 中小型发电机 有何见解?请到 中小型发电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