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中国企业如何摆脱技术黑洞 |
|
http://cn.newmaker.com
6/5/2006 3:00:00 PM
佳工机电网
|
|
采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专家: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马颂德 科技部副部长
周寰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
惊人数字——自主创新要有危机感
成思危:我想用这么几个数字来说明问题:一是我们现在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这说明一半以上的技术是靠引进;二是我们现在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万分之三左右,我到中关村调查,根据他们的汇报,即使在中关村这样一个我国高新技术比较集中的地方,拥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也只有3%;三是综合要素,包括科技、教育、管理等,对我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现在也只有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是在60%以上。
马颂德:当前世界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基本上被发达国家和极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即使是传统产业,也大量使用被发达国家垄断的高技术或高技术设备,高技术及其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占据战略制高点。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0%的鞋子,60%的组装计算机、复印机、微波炉等等,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占GDP不到10%,而且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88%来自外资或者中外合资企业。还有,中国每年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40%,但是GDP只占全世界的4%。
周寰:我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生产了1.5亿部手机,但是全行业亏损;而NOKIA生产了3000万部手机,它盈利了,在中国销售额为34亿欧元,相当于350亿人民币。我国电子百强的企业,2004年营业收入综合是985.7亿美元,仅相当于IBM的水平。我国电子百强2004年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05年下降到1.8%。而微软的利润率是28%,高通公司一年的收入才95亿美金,利润是18亿美金。英特尔利润率是21.9%,三星是18.8%,而NOKIA是14.4%。
创新主体——企业
成思危:简单的说,要使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一定要让它成为确定项目的主体、投入的主体、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
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变“科学推动模式”为“需求拉动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研究开发模式都是所谓的“科学推动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主要是靠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员搞发明,然后找企业去应用,找到了原意用的企业,再结合起来进一步实践,最后取得成效。
当然这种模式应该说也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大概有3万项,但是真正转化成产品的大概只有15%到20%,真正形成产业的恐怕不到5%。
如果我们采用“需求拉动模式”就会大不一样,首先由企业先去研究市场,然后根据研究市场的结果,确定目标,然后由企业邀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来进行研究开发,这样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很快就可以变化产品,变成生产力,能够取得实际应用的效果。
马颂德:国家和科技界在谈企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界在谈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现在最有希望的路径就是民营企业通过大学、科研院所来进行自主创新,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
我们可以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通过民间资本的投入,使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99年,科技部就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今后政府会多建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对民间建设创业资金投资,我们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者投资上的支持。
周寰:现在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产品更新的周期急剧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领域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比如我们电子信息领域就是这样,企业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越演越烈,本土优势逐步丧失,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当前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对现实——如何摆脱技术黑洞
成思危:促进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我个人想谈五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发展教育事业。二是要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要使一个创新真正能变成产品、技术变成生产力,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三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第四就是我们培养创新的文化和鼓励探索的价值观。第五就是要容忍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合理的失败可能比成功更重要。
马颂德:首先,政府与社会各界要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国家科研计划、投融资体系还有相关政策的制定;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大力建设创新孵化器、高技术企业集群基地等等。而中国的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历史机遇,主动整合社会资源,你的任务并不是完全把眼光放在你的企业,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
周寰:我想从企业层面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研发投入只有达到5%以上才能具有竞争力,2%只能维持基本生存,1%则是艰难生存,而我们大部分企业都不到1%,2004年的数字是0.56%。
其次,有人说中国企业不自主创新是因为我们缺钱,我觉得其实我们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很多中国企业光知道买技术,引进成套设备,不注意消化吸收和技术再创新。
韩国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投入比达到了1:5或者1:8,就是拿1亿美元引进一个装备,拿5亿美元来消化吸收它。而我们的消化吸收与投入支出比只有1:0.8,相差10倍。
|
对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有何见解?请到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