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观点碰撞:NGN如何匹配转型 |
|
http://cn.newmaker.com
4/4/2006 1:58:00 PM
中国电子报
|
|
在近两年的电信行业中,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由于用户增长缓慢、ARPU值不断下滑,面临着从提供传统的电信基本业务向提供综合业务转型的课题。这一次转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运营商都在转型中再次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重新规划网络结构,调整以往的商业模式,重新梳理企业的管理构架。
3月底的“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中观点的碰撞也十分精彩。
蒋林涛:转型综合服务提供商不可行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总工程师蒋林涛认为,电信企业的强项是经营网络,并不提供综合服务,综合服务是向服务产业链延伸,而电信企业没有能力通吃。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业务越来越细分,而不是通吃。
他认为目前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就是“劫富济贫”,为富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收更多的钱,补贴穷人的通信费用。而宽带网络的商业模式目前是不成功的,因为实行包月制,无论富人、穷人都是一样在收费。运营商的转型、网络结构的转型是肯定需要的,但运营商的转型是向通信“管道”提供商转型,管理这些通信“管道”,向富人提供更多的通信模式,可以打包、捆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收更多的钱;向穷人则提供经济实用的通信“管道”。
赵慧玲:要加强对网络的控制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说,在美国,宽带家庭占因特网用户比例大于60%,每天新增Skype(一种点到点的免费网络电话)用户15.5万,给我们的感觉现在是数字媒体的时代,面对这种情况,传统运营商应该怎么做?西班牙电信针对家庭用户、中小企业用户、大型用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且进行宽带、固话和数据通信的捆绑。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也是通过业务捆绑和融合来提供服务。目前中国电信的网络智能化改造已经将用户的数据库资源集中管理,包括固定电话用户、PHS电话用户。
赵慧玲认为可控性是运营商要在下一代网络中加强的。她说:“运营也许是在积极地寻找怎么能够控制IP网络,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管理能力、符合融合的要求。”目前在讨论下一代网络的时候,软交换、IMS都是用来加强网络控制的技术。
在NGN论坛上,来自一线企业的观点也是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思路,本刊特采录,以飨读者。
中兴通讯固网核心网产品总经理王翔:
FMC确立三年路标
在NGN大会期间,王翔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兴结合运营商的三年发展规划,将固网与移动的融合理解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固网智能化。他说:“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将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网络进行了改造,这次改造后,用户数据全部上移,统一集中到本地同一个数据库HLR中,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将用户的计费、账单等工作合并,另一方面有利于分析用户使用规律,从而推出相应的服务。”他认为,“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打造了一个多种业务接入处理的平台,此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表现在网络侧,则为实现网络全IP内核的弹性化宽窄带接入、具备统一的业务平台、具有标准开放的接口设计。
第二阶段,固网和移动融合。“在这一阶段,有两个小路标,先期实现FPC(固网和PHS网融合),固网和PHS用户数据统一管理;网络实现基于MAP协议的互通融合;在用户端,HOMEBOX接入家庭。这些工作将为进一步实现FMC做好了准备。”王翔说。目前FPC在上海等地正在进行试验和小范围商用。
第三阶段,业务应用开始实施。“由于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产业链已经比较完整,能够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应用。”在这一阶段,接口规范化及功能模块会进一步标准化。HLR将进一步升级,同时由于丰富的固定多媒体业务应用,网络中将引入移动多媒体接入控制网元。
就目前NGN市场与技术发展的匹配情况,王翔说:“现在技术是超前于市场的,但在针对于用户的融合性智能终端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而对于IMS,王翔认为虽然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方向,但目前标准还不成熟,特别对国内运营商而言是一种“过技术”,即太超前于运营商的实际需要。
爱立信中国区市场与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卢勇:
运营商可借IMS掌控IP网
“IMS正在成为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新一代业务引擎架构,已被业界公认为网络融合的基石。正是基于这种广泛认可,我们看到IMS在全球已经起飞!遍及欧洲、美洲、亚太和非洲的运营商目前已经完成了IMS的商业部署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商业试验。”卢勇在“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上这样说道。他向与会者做了主题为“NGN持续演进,IMS劲势起飞”的演讲。同时,爱立信也在高峰论坛期间演示了基于IMS架构的全新应用,包括视频会议、IE和OUTLOOK软件集成、移动办公、统一消息、WEB门户和高级前台/话务员功能(Receptionist)等。
卢勇在其主题演讲中详细阐述了爱立信对全球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的总体看法。他指出:“随着固定和移动通信向全IP方向发展,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全IP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对业务的控制能力。作为一个标准化的、经济高效的系统,IMS可以赋予运营商这种控制能力。从长远看,运营商引入IMS后,可使网络向具有通用IP传输功能的分层结构方向发展,为现有网络向全IP升级铺平道路。”
“下一代网络并不局限在我们说的核心网,也不局限在软交换、IMS上。实际上下一代网络包含了从用户终端设备到接入层次,到下一代的核心网络和业务网络,是整个网络的体系结构。”卢勇表示,“IMS就是整个体系结构,不光是网络上的实现,非常关键的是在手机终端里完全对应的,也包括固网终端。”
北电网络NGN市场总监颜子煜:
香港宽频NGN每月新增1万户
企业转型对所有电信运营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转型这个提法意味着企业各个功能部门和企业层面的改变,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商业模式、业务提供、网络结构、技术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的改变。NGN提供了最新的技术和网络结构,而新的业务能力则帮助传统的TDM网络提供话音业务的商业模式转向提供分组化的、融合了多媒体信息、通信和娱乐业务。同样,在中国活跃的NGN部署正是为电信运营商的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关键要素,而全面展开的企业转型又加速了NGN技术、业务和市场的发展。
随着所有的主流运营商都开始接纳以软交换为中心的NGN解决方案的成熟性和可商用性,中国的NGN市场已经到了向大规模商用部署前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运营商已经指导各NGN制造厂商进行了多次开放的互联互通试验,以帮助整个NGN产业为大规模商用做好准备,有的已经效果凸显。
在国内,上海网通是国内下一代网络发展最好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上海网通自2003年初与北电合作以来,一直将给用户提供可靠、先进的电信业务为目标,在企业和校园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快速进展。在引人瞩目的香港宽频NGN案例中,香港通过选择与北电的合作,部署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VoIP网络,香港宽频的部署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极大成功。在最初短短几个月之内,香港宽频部署的用户线路已经从零上升到2万线,平均每月新增用户0.8万—1.2万名。到2004年8月(香港宽频投入运营两周年),使用中的用户线路已经超过24万。而到2005年底,香港宽频已经发展了近40万本地电话主线业务,占据了15%的固定电话住宅市场。
如今,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北电涵盖了传输、控制、应用及终端的多层整合平台解决方案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郭海卫:
运营模式决定NGN成败
郭海卫在NGN大会期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运营商在向下一代网络转型时,关键是加快业务的响应速度,提高业务在用户中的渗透率,同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为什么当运营商将网络不断扩容,从几个T扩大到十几个T的带宽时,在股市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因为股民认为这些投资并不能够带来价值。”郭海卫说,“这些扩容并不能够带来显而易见的运营商业务的增长,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现在的运营模式。”
这也是本届NGN大会上,各方代表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BT下载、网络电话、即时通信以及各种P2P的业务被发掘应用,但操控这些业务的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这些新业务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并且出现大量的免费通话技术,使运营商陷入一种窘境:带宽投资越大,对运营商最主要的业务收入话音的冲击越大,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对现在的宽带网上开展的各种话音业务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实现可控、可管、可靠的下一代电信网是运营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海卫认为,现在的软交换、NGN设备只占下一代网络5%的投资比重,更多的将是针对业务创新带来的投入。“目前之所以NGN上的应用不够丰富,关键是没有形成与软件开发商共赢的收益模式,运营商要习惯不但看到设备要付费,还要看到软件的应用也要付费。”
目前国内与国外由于网络发展情况不同,导致在NGN中软交换技术和IMS技术解决方案的不同市场境况。“国外已经出现饱和,但在国内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国外运营商考虑更多的是基于宽带的业务发展。”郭海卫说,“但是,国外也并非全部使用IMS,英国电信也有软交换,这是由每个运营商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决定的。”
针对一些业内人士“IMS比软交换更加开放”的观点,郭海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用户更关注业务本身,现在MSN拥有6亿用户,但谁会关心这究竟是不是开放的?”
诺基亚公司全球副总裁林仰孟:
网络不仅在融合也在分化
在2006 NGN全球高峰论坛上,林仰孟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现在市场上只谈融合,而在诺基亚看来并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是融合,实际上有很多的事情开始在分化,而不是融合,今天融合和分化同时并行。
现阶段,运营商在向混合运营商发展。“像中国电信下一步可能就会宣布要成为混合式运营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里,纯粹的移动运营商也会有压力,因为慢慢地整个电信都是朝向混合式的运营商发展。”林仰孟说,“业务的捆绑对运营商很关键,也是融合的真正价值所在。”
同时,分化也在进行。“从运营商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不光是融合,真正融合的部分并不是特别多。在核心网部分,用户的数据库和运营支持系统会融合,而其他的部分开始分化。比如接入网,在网络发展中没有停止过分化,从固网接入分化为固网和移动接入,而固网的接入从只做语音到变成ADSL,进行数据接入,移动也从2G、2.5G、3G发展起来,长远会同时共存。”
这种既融合又分化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想这个问题,在融合过程当中是否所有的制造商都统统变为融合的方式,这很难说。”林仰孟说,“我相信这个过程有三个最大的趋势即动化、IP化和宽带化,有一些技术或者以前的技术都在演进。”
杰尔系统沙铁军:
芯片厂商将切入NGN接入节点
鉴于目前IP接入网标准化的现状和市场的驱动压力,以及市场对压缩运营成本和对系统低成本灵活扩张的需求,接入节点将推动盒式架构与网络架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架构发展,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边缘流量处理量和QoS的处理。接入节点(AN、DSLAM、MSAN、AG)因此将成为实现NGN最后一公里QoS接入的要素——它们是网络最受信任的流量处理点。与此同时,安全性与用户隔离显得至关重要。这样,接入节点将更多地参于CAC/资源管理,并需要与资源代理器/PDF的低级功能密切合作并降低它们的负载。由此可见,AN将在NGN QoS实施方面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杰尔系统认为,NGN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最终将落实到如何建立具有IP服务质量(QoS)的电信级网络上,从而使整个IP/以太网络的服务是可控的、可管理的和安全的。通信芯片供应商主要致力在接入方面,主要是DSLAM和MSAN。比较广泛的接入节点、综合媒体网关,将是NGN融合一个终极方向。
杰尔的网络处理器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不管接口是WiFi或者VoIP或其他,我们都有不同的接口算法,其核心是可编程的智能算法,可以感知不同的物理层,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目前,在芯片层面已经可以同时支持有线、无线两种网络,但是在运营商层面则进行分离,将有线和无线网络进行分离。
|
对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有何见解?请到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