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公路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汽车零部件产业10年来首现利润下滑 |
|
http://cn.newmaker.com
2/6/2006 10:39:00 PM
经济参考报
|
|
入世5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虽不像整车那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眼球,但事实上,零部件产业的风云变幻并不亚于整车,70%以上的跨国零部件巨头目前都已齐聚中国。
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近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从2004年开始的整车价格战,使很多整车企业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企业;此外,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生存变得十分艰难。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零部件产业出现10年以来的首次利润下降。
进入2006年,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并未好转,不但要尽力克服自主开发能力、产业集中度较低、被整车合资企业的封闭利益体系所排斥等原有难题,还将面临三股新势力强势入侵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第一,有实力的国内原材料企业开始涉足零部件产业。国内一些主要原材料生产企业已开始自主生产汽车零部件,利用其材料成本优势与同行竞争、抢占市场。2005年6月,宝钢就宣布全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以车轮、车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生产为核心,力争到2010年使宝钢汽车零部件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名。国内汽车零部件业正处于行业整合、洗牌的初期,市场集中度不高,技术等级和规模效应也不高,使得像宝钢这类原材料供应商有机会分得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一杯羹。但三大汽车集团自身汽车零部件生产占有较大市场优势,对国外零部件生产的外包力度也在逐步加大,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宝钢这类原材料企业涉足汽车零部件业的难度。此外,缺乏高端汽车零部件开发能力、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人才支持,也是宝钢等原材料企业无法轻易绕开的一个关口。可以预期,宝钢要在零部件产业上得到较大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产业人才和产业管理经验,这为现在的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留下了一定的喘息空间。但是,如果宝钢开始利用并购来加快其零部件业务的发展,那么仅存的那点喘息空间,恐怕也将所剩无几。
第二,IT巨头们也开始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2005年,联想率先进入汽车零部件产业,随后微软、摩托罗拉等国际IT巨头也都表示要大举进军汽车零部件市场。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的确赋予了这些IT巨头实现“汽车梦想”的基础。在当前的汽车工业中,电子系统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据预测,未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权将落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与应用方面。而IT巨头收购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真正目标,是向整车设计宣战,发起统一汽车零部件标准的革命。假如标准化电子零部件在不同车型上通用,那么,现有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传统供货关系将被打破,IT企业将掌控下一代汽车电子配件市场标准的话语权。而且,对IT企业来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而是主业的延伸,是依托主业、面向未来的同心多元化。
第三,国外小企业将以联合协作方式分食国内零部件业利润。以前国外到中国开拓市场的零部件企业,基本上以大企业和主流企业为主。但目前,海外的二三流企业甚至更小的企业,都准备在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咬一口。事实上,这些小企业都是来者不善,本土的大企业即使跟这些小企业竞争,也未必能占上风。因为他们与国外大零部件企业相比,虽然在品牌上稍逊一筹,但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与中国企业相比却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与中国企业相比,虽然他们在成本上不占很大优势,但精、专、灵活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比如,其中不少是以联合协作的方式生产,数家小企业以精密的分工与合作,组成一个“蜂窝状”的组织结构,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随着海外小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必将对本土零部件企业构成新一轮的挑战。
|
对 汽车与公路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汽车与公路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