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
|
http://cn.newmaker.com
12/16/2005 9:46:00 AM
佳工机电网
|
|
中国本土汽车发动机研发水平快速提升,国际汽车发动机研发中心向中国的转移和布局,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汽车产品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本地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需求的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由此将带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软件研发市场快速增长。
2004年是中国是中国汽车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表面上看:轿车持续降价导致中国车厂的平均利润率大幅度下滑,行业亏损面在扩大。降价背后将酝酿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中国本土汽车发动机研发工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汽车的成本优势;各种符合环保要求、满足市场需求、排量经济适用的中国造汽车发动机开始大踏步迈向市场;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着国外汽车发动机研发中心纷纷择时插足中国市场。这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汽车发动机巨头的战略选择,否则他们将无法应对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目前,具有国际投资背景的汽车发动机研究发中心包括:
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
无锡威孚?博世燃油喷射系统技术中心
通用汽车-上海交大动力总成研究所
德尔福中国研究中心
丰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丰田技术研发交流广州有限公司
大众汽车研发中心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研发中心
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竞争日趋激烈,发动机研发中心的本土化有利于迅速而准确地研发,并投放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汽车。德尔福预测未来十年汽车市场50%的增长量将在亚太区实现,他们认为只有把研发放在中国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和客户的要求。目前,戴姆勒-克莱斯勒、现代及本田都表示将在中国投入巨资建立包括发动机在内的研发中心,累计将有近40亿元人民币投入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汽车巨头兴起的中国发动机研发热,吸引和推动了一批跨国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重点研发方向是汽车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制动系统、减震降噪系统等技术和产品,它们包括:
伟世通(VISTEON) 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研发中心将整合不同区域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产品性能试验和认证、模型和造型设计等资源和功能,美国伟世通亚太区总部和研发总部将迁入。
佛吉亚(FAURECIA) 法国第一大、欧洲第二大、全球第九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发汽车仪表板、驾驶控制系统、排气系统、汽车内饰模块和前端模块。
天合(TRW AUTOMOTIVE) 汽车安全系统全球十大供应商之一,研究汽车转向系统、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组件、制动系统、限制系统、乘员保护系统等。
中策(Trelleborg Automotive) 全球性跨国公司,从事高分子技术研究和开发,研发减震降噪的技术研发中心。
希凯(CKE株式会社) 日产集团CK株式会社的供应商,研发汽车零部件、相关电子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控制软件的开发。
上述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投资的研发中心,无疑将有力提升上海乃至全国在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发动机在内的技术创新水平。目前,中国商用汽车发动机研发的主要趋势是向降低排放、降低油耗、降低噪声,并向大排量、大功率柴油机的方向发展,发动机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目前,年产能已经或即将达到规模的新增汽车发动机厂/公司包括:
广州风天发动机厂,产能80万台
天津风田汽车发动机公司二厂,产能22万台
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2007年产能达到35万台
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公司,2007年产能达到30万台
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柳州)公司,2005年6月成立,产能不详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公司,重型发动机,2005年追加投资3亿美元,产能不详
上海日野发动机股份公司,柴油发动机,2005年7月投产,产能不详
而另一方面可看到: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电力驱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项目。中国科技部在“十五”期间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安排了“三纵三横”的总体研发布局,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发动机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全面构筑了自主开发电动汽车的技术平台。目前在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整车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国家技术标准平台、测试检验平台、政策法规平台和示范应用平台。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整车产品13项新标准已起草完成、5项标准修订完成、6项关键零部件产品测试规范也已确定。测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部件的6个公共检测中心和试验平台已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建立起来。目前,中国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了拥有2000多名技术骨干的团队,研发各自的电动汽车产品,其中包括:
上海神力科技公司:开发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预计2008年“绿色大巴”将穿梭于奥运赛场之间。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开发电动汽车用交流异步电机全数字矢量控制驱动技术,已被用于电动汽车概念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中科院电工所与北京理工大学:开发锂离子电池电动大巴并已投入试运营阶段。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世界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实现了锂离子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
澳柯玛公司:在电动车商业化方面已经开始打造完整的产品线,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客货两用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巡逻车、电动小公交车等五大系列、12个品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车产品。
“绿色”汽车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汽车、电机驱动、电子器件、能量储存和控制等技术。尽管从商业角度而言,电动车发展至少5年以后才会商业化。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汽车产品的发展,将带动“绿色”汽车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三元催化转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由此将构成“绿色”汽车产业全新的发展天地。
综上所述,国际汽车发动机研发中心群体的聚集效应、发动机产能的增加,以及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汽车产品的发展,必将刺激中国市场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需求。
|
对 发动机 有何见解?请到 发动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