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窑/热处理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本锅集团:从负债率98%到A级锅炉制造企业 |
|
http://cn.newmaker.com
12/9/2005 10:26:00 AM
中国工业报
|
|
2005年9月,本溪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验收批准,正式成为东北地区第三家具有A级锅炉制造资质的专业厂家。历经48年风雨沧桑的老国有企业,终于在市场风雨的搏杀中崛起。
斩断羁绊拓宽生存空间
本溪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7年,是我国首批定点工业锅炉制造企业之一。1970年设计制造了吉林化工厂75吨电站锅炉,曾创下全国行业产量排名第二的辉煌业绩。伴随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体制僵化、管理滞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历史积弊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由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企业逐步开始陷入困境。3000人的企业负债率高达98%。
1995年,以孙胜利、尚国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客观分析企业的突出矛盾和严峻市场形势,提出“保生存、谋发展、大跨越”三步走的企业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深化改革求生存,产业调整促发展,立足市场图做强”的强企之路。1998年,首次实施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的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优化人员、理顺关系、废除弊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证了企业平稳过渡,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2001年10月,在本溪市委、市政府的改革政策指导下进行了第二次全面改革,按照“债随物走、比例承担”原则,经营者和职工出资入股,重组为产权多元化,注册资本160万元的本溪锅炉有限公司。在全厂范围内实行竞聘上岗的动态管理制度:削减科室、优化人员,采用定岗、定员、定薪和绩效考核的动态管理制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采取按劳取酬,工资奖金向一线险、重岗位倾斜;打破僵化体制、激活管理机制,为企业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多年来,产品结构单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导致了产品老化,缺乏竞争力。“本锅”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双高”产品为发展方向。1995年冬,厂长孙胜利与总工程师曹乃昌冒着寒风北上哈尔滨、南下北京邀请锅炉行业两位学科带头人———北京电工所李之光、哈尔滨理工大学杨明新教授指导产品开发。看着寒风中的孙胜利,教授们被感动了,决定将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科研成果低价转让给本溪锅炉厂,并亲自指导设计。冬天过去了,“本锅”也迎来企业的春天。
新产品刚问世,就引起市场强烈反响,也给企业带来崛起的希望,“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从此,他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设计院、上海711研究所等知名院所建立起长期研发关系,50多个新品锅炉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主导产品由原来2个系列30个品种发展为10大系列108个品种,形成了燃煤、燃油、燃气和有机热载体三种节能环保锅炉为主导的新品系列。
立足市场谋求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锅炉市场还没有哪个厂家能够拥有30%的占有率,尤其是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让“本锅”产品称雄市场?他们冷静分析、从容应对,决定从营销队伍抓起,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销售网络:抽调年龄轻、业务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员工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营销队伍。他们既是产品销售员,熟知每个系列品种性能、参数和相关数据;又是质量监督员,掌握多种简单有效的检验手段,能第一时间判别产品优劣;还是设计安装的技术员,能够当场解决产品、技术、安装等复杂问题。正是这些吃苦耐劳、善打硬仗的技术尖兵,才使“本锅”产品远销海外、遍布全国,销售量以每年100蒸吨的速度直线攀升。
“人无言不立,事无信不成”是经常挂在董事长孙胜利嘴边的话。2002年,在营口某单位大型烟道余热锅炉工程的招标中“本锅”未能中标。然而,中标单位却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开工,该公司领导走进“本锅”求援。“本锅”接下工程,调整生产计划,调集精兵强将,一班制改为两班制,节假日、双休日加班加点,终于将质量过关,价格公道的产品交付客户,缔造出“本锅”的良好形象。“本锅”还先后义务为本溪市阳光乳业、昌图县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锅炉房布置方案,指导安装,代培操作人员等。辽宁工学院供暖不好,学院领导准备购买一台40吨锅炉,但苦于资金紧张不能购买。本锅公司听到消息,派出设计人员对辽宁工学院供暖管网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并推荐了“本锅”产20吨锅炉,这既为学院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产品销售,达到了“双赢”。辽宁工学院领导说,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小充大现象严重,你们却诚实有信,产品能站领市场就不稀奇了。2003年,“本锅”一举扭亏为盈,彻底甩掉省市挂号的亏损企业帽子。2004年,他们完成工业总产值4067.5万元,实现利税185.7万元,人均收入翻了近两番。
励精图治加速企业升级
作为掌舵人,孙胜利深深懂得:加速企业全面升级是搏击市场的惟一出路。为了给企业腾飞搭建平台,“本锅”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他们先后自筹资金购进数控切割机、膜式壁焊接生产线、管板自动焊机、卷板机、315吨油压机、剪板机等大型设备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使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一跃跨入国内先进水平。
“管理是主题、成本是生命”,“本锅”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降成本增效益。他们在加强编制核定各类生产工艺定额的同时,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实行材料比价采购制度;强化下料车间原材料套裁、余料回收等措施,使板材和管材利用率分别提高到95%和97%,节约成本达百万元。他们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与员工薪金直接挂钩,进行现场管理考评,做到奖优罚劣。在质量管理上,他们突出了质量攻关活动,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2000年,“本锅”在辽宁省机械企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围绕质量体系认证,全面推行《质量考核细则》、《产品质量等级考核标准》,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跟踪卡”等制度,实现了“严管理、出精品、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目标,彻底改变了“本锅”产品傻大黑粗的落后形象。他们的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优质产品和一等品率比1997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
对 炉窑/热处理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炉窑/热处理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