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与航天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林左鸣:发展航空发动机不能单打一 |
|
http://cn.newmaker.com
9/28/2014 9:12:00 AM
中国工业报 记者 陈栋栋
|
|
在今年的全球财富500强排名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排名第178位,收入和利润进一步攀升。
然而,我国很多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作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至今未能攻克。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中航工业在技术攻关方面做得还不够。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质疑作出了回应,并首次阐明他对解决航空发动机瓶颈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GE的启示
美国GE主业是干发动机的,其起家是靠电灯、电报,但是GE后来锁定了航空发动机,不管业务怎么更替,航空发动机始终是它标志性的产业之一,GE卖掉了很多业务,但始终没有卖航空发动机。
根据林左鸣的观察,GE的利润大约有一小半来自以军工为核心的制造业,另外一大半来自各种服务产业,包括金融、媒体等,但是它们享受了发动机的市盈率,这个买卖很划算。通过资本运作赢得效益,支撑核心主业,核心主业又回过头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所以企业搞航空发动机,非要有其他赚钱的业务做组合不可,否则仅仅靠发动机产业自身造血难以为继。”林左鸣说,既然考虑到要用钱“砸”这个程度,那就得想办法在其他领域挣到钱。
据悉,美国GE公司用发动机的概念,使得GE在美国股市上市盈率达到10多倍。美国金融的市盈率大多是个位数,一般是3、5倍,高的也就6、7倍左右,但是GE可以有10多倍市盈率。
GE通过多元化战略支撑航空发动机的例子还不止于此。在全世界工程塑料市场最好的时侯,GE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塑料供应商,但最后GE还是把这个业务卖了。GE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设备厂商,它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占60%。它还做媒体,比如NBC是媒体界的大佬。它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核心业务发展。
“我国航空发动机这10年进步很大,但相对其他领域还是瓶颈。”林左鸣说,发动机的进步与否,主要取决一件事:钱!关键在于我们能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打水漂”,可以不计效益地往里“砸”。你要有很多钱,你就有机会成功。
“要玩资本市场”
林左鸣认为,发展航空发动机一定要会玩资本市场,只有赚到钱才能把发动机干起来。“这些年正因为资本运作,才使这么多新的军品出来,不然有些新品就是可望而不可及。”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具备研制能力的也只有几家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林左鸣告诉记者,航空发动机是个实验性技术,航空发动机的特点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一般在50年左右。“投钱极多,周期极长,短期内很难赚钱,整个研制过程靠实验,最后才能得到成功的产品。”
航空发动机投入巨大的好处是产品的寿命长。“航空发动机不像手机那样遵循摩尔定律,18个月更新换代一茬。手机量大,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容易赚到钱。而发动机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哪来的能力支撑持续的投入?即便是零存整取,也得持续地零存进去啊。”林左鸣说。
林左鸣强调,很多人以为高科技就赚钱,但实际上很多高科技是赔钱的。“假如航空发动机非常容易赚钱的话,就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早就有人拼着命去干了。如果航空发动机容易赚钱,它早就不是瓶颈了,民营企业早就发了疯般地争着干了。”
巨额投入就需要其他业态对发动机进行支撑。“全世界搞航空发动机的,没有单打一的。”林左鸣举例说,早期英国的罗罗公司生产劳斯莱斯汽车,2003年将其卖给了宝马公司,此后罗罗公司再没有开发一型像样的新发动机,靠吃老型号过日子。而GE的产品线十分广阔。美国的UTC公司不仅研制发动机,还做电梯、空调,都是大路货,都是赚钱的,用这些业务来保证发动机的发展。
“一种事情国人关注是好事,但有的人并不专业,他觉得你应该每天吃饱饭不干别的事只搞发动机,那当然也可以,但前提是大量投入,前提是搞发动机得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否则很难成功。”林左鸣说。
|
对 航空与航天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航空与航天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