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工机电网 在线工博会 我的佳工网 手机版 English
关键字  
  选择展区 >>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展区 > > 新闻 > 正文 产品 会展 人才 帮助 | 注册 登录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按行业筛选
 按产品筛选
本产品全部新闻


市场动态  投稿 发布新闻
市场动态  |  企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培训信息  |  新闻评论
中移动海外小试牛刀 外向攻略已如箭在弦
http://cn.newmaker.com 10/31/2005 11:53:00 AM  佳工机电网
收购香港第四大移动运营商之后,中移动的外向攻略已如箭在弦

[网络版专稿]10月20日,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谈判之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移动,香港联交所代码:0941)终于与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万众,香港联 交所代码:0331)正式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中移动将以每股4.55港元的价格,收购66.24%的华润万众股份,总价高达33.84亿港元。中移动承诺全部以现金支付。这些股份分别由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公司执行董事梁启雄及其公司持有。

更加引人侧目的是,这也是香港资本市场上的龙头股之一中移动完成的首宗海外并购案。以10月26日收盘价计算,目前中移动的市值超过了6800亿港元。

之前的10月5日,由于股价出现异动,双方就已发布备忘录公告,正式披露了交易谈判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若一切顺利,中移动有望年内将华润万众收入囊中,从而为海外出击“处女秀”划一个圆满的句号。

增长电梯到头了吗

自1997年10月,同时登陆美国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以来,象对任何一个来自新兴市场的公司一样,投资者对中移动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增长性。虽然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中,这对中移动并不是一个问题。

1997年,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尚处在幼稚期,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当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1.07%。低普及率意味着高成长空间。到了2003年10月,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越了固定电话用户,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霸主,中移动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上市初期,中移动的主要增长点来自对母公司其它省份业务的回购。1997年上市时,被纳入上市公司的只有广东和浙江两个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的移动业务。不久,中移动就开始分步实施回购进程,从1999年11月开始,中移动陆续完成对福建、海南、河南、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安徽、江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移动业务及其它业务的收购。2004年7月,中移动成为内地第一家在31个省(区)经营业务的海外上市电信企业。

在此期间,中移动的业绩表现出了骄人的增长性。1999年,中移动的营业额增长了47%,2000年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68%,2001年的增幅为54%。其后,虽然受到全球电信市场景气周期的影响,但从2002-2004年间,中移动的营业额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这种强大的惯性增长,一直持续到今天。根据中移动10月21日公布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中移动的营业收入达到1761亿元,同比增长27.8%。即使扣除收购合并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增幅仍然达到17.9%。业内人士预测,中移动在未来3-5年内,仍有望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因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移动移动业务仍未饱和,更不用说普及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中西部地区了。今年前9个月,中移动又新增了3058万用户,月均增速仍维持在300万户以上。

此外,随着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日益明显,传统的移动话音业务,仍然保持着增长态势。今年前九个月,中移动用户平均每月通话量达到了331分钟,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短信业务异军突起。今年前九个月,中移动的短信发送量为1785亿条,增幅高达54%。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总数,也逼近两亿大关。

但在回购战偃旗息鼓之后,只靠一个引擎推动的中移动外延式增长性已经隐约看到“天花板”。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29.1%。

中移动始终不愿承认“增长时代”或将走向终结的压力,但其吸引投资者的一些策略调整显而易见。1997年上市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移动一直没有派息,因为在那个时代,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已经意味着充足的回报。但到了2003年3月,中移动首次宣布将向投资者派息。2004年11月,在王建宙正式入主中移动之后,也一直强调增加派息率。中移动承诺,2005年的派息率,将从去年的不到33%,进一步增加到39%。

当“加法”遇到“减法”

但中移动显然不愿意放弃外延式增长之路。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王晓初担任中移动CEO时期,就一直保持着对海外扩展的关注。只不过,国内业务增长速度太快,当时的重点是通过回购完成整体上市。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对《财经》表示,虽然外国电信运营商尚未大规模涉水中国基础电信业务,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电信运营商已感受到心理压力,在恰当的时机走出去,无疑是一种舒缓之道。

王建宙入主中移动后,显然加快了步伐。据悉,中移动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投资办公室”,仅密切关注的目标,就不下“数十个”。今年3月,中移动正式参与竞购巴基斯坦电信26%的股份,最终于6月受挫于阿联酋电信。这只是中移动海外并购的一次预热。

中移动属意香港市场,在业内并非秘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对于中国国有电信公司的海外扩张,没有比香港更好的“跳板”了。其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好融合,是一个天然的积累扩张经验和人才的“基地”。

早在今年1月,就有传言说中移动有意收购香港第三大移动运营商CSL,后者的母公司系澳洲电讯,今年以来一直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业务布局。

但知情人士否认了这一点。据悉,因为有业务漫游等合作,中移动与香港多家运营商之前都有接触,但并未与任何一家进入实质性谈判并购的阶段,直到今年9月份华润万众进入视线。

1994年6月,华润万众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其控股股东为华润集团,持股比例为54.5%。由梁启雄担任董事总经理的香港最大的传呼公司通用传讯公司,在其中持有18%的股份。2004年3月31日,华润万众在香港上市,华润集团的股份被压低到50%以下,但仍为第一大股东。

1996年,华润万众获得了香港电讯管理局颁发的公共无线服务牌照,并于次年1月28日,在香港首先推出了GSM 1800服务。截至6月底,华润万众的用户为121万,市场份额约15%,以用户数量计算,居和记电讯、新世界移动以及CSL之后。但除了和记领先优势比较明显之外,华润万众与新世界移动以及CSL的差距并不大,基本在十万多户左右。

其大股东华润集团在2004年的总资产超过1000亿港元,年营业额也达到了623亿港元。

华润萌生去意,并非无迹可寻。去年年底,华润集团原总经理宁高宁离任,接班人为其副手宋林。宁高宁时代的华润,曾因资本引导下的多元化路线,被不少国内媒体指为“中国的摩根”,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宋的风格收敛得多。

外部环境而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倡导的中央大型企业“主辅分离”也在悄然推进。目前,华润集团把核心业务锁定在日用消费品的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业务、基础设施以及公用事业三大类上,华润万众显然游离其外。

实际上,虽然华润集团贵为第一大股东,知情人士称,企业日常经营,均实际由在电信行业有着20多年丰富阅历的第二大股东、执行董事梁启雄经手。

因此,在今年9月,中移动与华润集团开始正式谈判后,双方几乎一拍即合。由中移动这样的大型专业化运营的巨头来接受这一业务,不仅与国资委的整合思路相吻合,同时,也给华润万众的股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退出机会。

香港市场重洗牌?

自1984年,CSL在香港推出首个基于NAMTS系统的无线服务以来,香港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2004年7月底,根据香港电讯管理局的统计,香港移动用户已经达到843万户,普及率达到了121%,成为世界上移动通信密度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目前,香港共有六家移动运营商。除了华润万众之外,还有和记、CSL、新世界移动、数码通以及SUNDAY。人口不足700万的香港,其移动业务被认为是竞争最为激烈和充分的市场之一。1999年3月1日,香港电讯管理局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带政策,允许用户带号转网,更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2001年7月,在上述六家运营商中,和记、CSL、数码通以及SUNDAY四家公司,获得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为期15年。目前这4家公司都已经开始推出3G服务。

随着3G的推出,香港移动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随着香港固定电话霸主电讯盈科(PCCW,香港联交所代码:0008)重新杀入移动领域,这一态势更加明显。

今年6月,电讯盈科宣布以19.4亿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香港实力最弱的一家移动公司SUNDAY。此前,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0906)已经购得电讯盈科20%的股份,加上SUNDAY又有3G牌照,这一“跨界组合”让整个市场备感压力。10月12日,持有SUNDAY9.91%的股份第二大股东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同意电讯盈科的全面收购建议。

正是在这之后,中移动加入香港移动市场战团,观察家指出,将使形势变得更加微妙。收购华润万众,对于中移动的财务表现并无太大影响。无论从用户数量、营业收入、EBITDA还是净利润来看,华润万众都不足中移动的1%。

中银国际执行董事吴维克对《财经》表示,中移动获得的最大的直接好处是可从内地到香港出差的客户中分到一定的漫游收入。据他估计,中移动用户在海外漫游的通话分钟数,香港所占的比重应在40%左右。

目前,中移动和香港六家移动运营商都签署有漫游协议,因此香港市场人士也担心,中移动收购华润万众之后,是否会更多地把漫游集中到华润万众,从而影响其它运营商的漫游收益。但与中移动管理层接近的人士已向《财经》表示,中移动无意在短时间内变更原有的漫游安排。

华润万众不拥有3G牌照,在外界看来或许是中移动最大的缺憾。但接近交易的人士对《财经》表示,中移动从并未把3G牌照作为收购的必要条件。因为华润万众已经铺设完成了EDGE网络,即相当于2.75代的移动系统。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对《财经》强调,EDGE除了在视频通信方面与3G有差距,支持其它很多新业务开展均无问题。

而且,根据香港电讯管理局的规定,3G运营商必须非歧视性地开放30%的网络容量,吴维克表示,将来中移动也完全可以租用3G网络来推广和试验新业务。

在中移动入主之后,华润万众在设备和终端的采购成本方面将获益非浅,作为全球仅次于沃达丰的第二大移动公司,中移动在这方面的谈判能力是香港其它运营商难以企及的。加上收购之后,其在香港的业务很可能会与中移动在广东,甚至整个华南地区的业务整合运作,运营成本势必进一步降低。

中移动+华润万众和电讯盈科+网通+SUNDAY的对垒,无疑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要知道,在内地,网通仍未获得移动牌照,香港会成为一场更大范围的竞争的“预演”么?

国际“练兵场”

中移动最终的收购价,为每股4.55港元。与备忘录公告之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价格相比,大概溢价16%。

对于该价格,大部分投资机构的评价均倾向于中性,只有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机构,认为该价格有些贵。接近该交易的人士则对《财经》表示,这一溢价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华润万众的用户以低端用户为主,但其管理素质优秀,其不少财务指标,比如ROE(权益回报率),在香港的移动运营商中是相当出色的。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在中移动入主后,将会采取策略,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这就意味着,其财务状况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香港众多高端客户,也有到内地商务或旅行的需要。中移动在内地强大的服务支持能力,会对这些人群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同样,中移动通过两地的品牌和服务整合,也可以在中国发放更多的移动牌照之前,进一步强化对高端客户的“粘性”。业内人士测算,中移动内地真正的顶级客户,人数估计不超过2000万,这些人目前在香港却无法便宜地享受到类似1860这样的服务,一旦品牌和服务得以覆盖全港,比起中国联通(香港交易所代码:0762)在澳门刚刚开通的CDMA网络,吸引力更大。

由于中国内地尚未推出3G服务,因此,对于中移动在内地的高端客户而言,华润万众缺乏3G牌照,短期之内并不构成太大的选择障碍。

更重要的是,香港独特的通信环境以及竞争态势,对于中移动而言,将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所。只有真正介入到这一市场之后,中移动才能切身体会到竞争的残酷,比如移动号码可携带政策的冲击。虽然目前大陆仍未实施这一政策,但在全世界大的电信市场中,只有中国、日本以及加拿大仍未执行该政策,中移动或应有所准备。

而研究3G市场推开之后,对原有2G业务的冲击;以及电讯盈科这样的固定电话运营商,直接强势介入3G市场之后对原有移动运营商的冲击,对于中移动更具现实意义。要知道,中国电信和网通一旦在内地获得移动牌照,竞争态势就会极其相似。网通可以在与电讯盈科的合作中获得经验积累,作为老大的中移动自然也不容有丝毫闪失。

10月25日,华润万众正式成立了独立董事委员会,并聘请建勤融资有限公司出任独立财务顾问。按照程序,自公告发布的10月20日起的21天内,中移动将发出具有要约条款、独立董事委员会函件、独立财务顾问函件的合并文件。整个交易最快有望在年底之前完成。

当然,该交易的完成,还需要得到作为监管机构的香港电讯管理局的批准。不过,中移动仅仅是购买了香港一家移动运营商,不会减少市场竞争主体的数量,也不会造成垄断,因而获得监管者的同意并非难事。

初解“海外路线图”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中的海外收购方面,中移动所处的地位是最靠前的。

这不仅因为中移动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一家,更重要的是,其现金储备充足,在国内市场也没有后顾之忧。

但即便如此,对中移动而言,海外收购仍是充满风险的选择。之前,中国大型企业虽然有诸多海外并购的案例,比如TCL、联想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但这些企业,均属于资源型或者产品型企业,电信、金融等服务类行业的并购,参股者有之,但整体并购,中移动算是第一例。

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看来,这种艰难也是正常的。毕竟,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更加强调本地化特色。而且,还要受到技术壁垒、文化差异以及具体法律社会环境等的困扰。若中国企业自身缺乏必要的品牌、技术以及运营经验的积累,走出去的确是一条险途。

选择不存在政治风险,文化既存在相通性而又有所差异的香港,作为海外进军的“桥头堡”和“中转站”,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而言,仍然是一条相对稳妥的道路。

仔细分析中移动之前参与竞购的巴基斯坦电信,以及此次收购,中移动的海外扩张考量,实际上已经初露端倪。

地理位置与中国相毗邻,以及政治上风险较低的的国家和地区,显然成为中移动优先关注的目标。

在地理上毗邻,可以保证将来网络运营上的整合,这样就可以降低用户增加所需要支出的单位成本。华润万众的一些业务支持,比如EDGE网络的运营维护,将来完全可能与广东省全省的EDGE网络一体化。

而政治上的考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电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战略性行业。因此,任何大型的并购行为,都难以规避这些风险。

其次,香港的移动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显然难以满足中移动对市场成长性的要求,或许更应该将其视为“练兵”阶段的一个特例,而非常态。预料未来,中移动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那些移动市场普及率较低的地区,比如南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上,中移动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才最有成功复制的可能性,并且提供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不再具备的高成长性。就移动市场的普及率而言,今天的巴基斯坦,或许就是5年前的中国。或许10年,20年后的非洲,就是今天的中国。

而且,一旦中移动能够成功切入的话,就能比较容易地树立品牌意识。而要直接进入日本、韩国、美国以及西欧这样的市场,对于中移动而言,目前的优势和积累仍嫌不足。

当然,具体的收购对象的选择,很大程度也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毕竟,很多时点和收购对象,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受到复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过程中,中移动以及另外一个竞标者新加坡电信所做的风险评估,与同样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阿联酋电信的看法显然是不同的。

至于直接在海外申请移动牌照,业内对此也并不乐观。毕竟,白手起家,人才的本地化,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沟通,这些“后期成本”都是巨大的。能直接进行收购,只要价格尚算合理,仍是一个更加快捷的通道。

最新的消息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会同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中国电信企业海外扩展整体战略。很显然,中移动的此次香江并购,不管对于中移动而言,还是对于中国的电信企业而言,都还只是一个序幕。

发表评论】【新闻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更多有关电子/通讯/办公文具的新闻:
·中国智能手机冲出江湖图 10/31/2005
·中国电子产品如何进入美国市场 10/31/2005
·定制手机市场将达3100万 10/31/2005
·AMD转让核心技术 中国龙芯充满变数 10/31/2005
·手机芯片厂商遭遇3G时代 新旧势力博弈前途未卜 10/31/2005
·环渤海成为电子制造业“第三极” 10/31/2005
·惠普将推首款Itanium刀片服务器 10/31/2005
·十一五力推国产电子产品应用 10/31/2005
·利润持续下滑 软件业面临危机 10/31/2005
·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扩张 捆绑低价搅局海外 10/29/2005
查看与本新闻相关目录:

对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 有何见解?请到
电子/通讯/办公文具论坛 畅所欲言吧!





网站简介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English | Showsbee | 会员登录  
© 1999-2024 newmaker.com. 佳工机电网·嘉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