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三极管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日本京都大学试制出耐压超过20kV的SiC二极管 |
|
http://cn.newmaker.com
7/10/2012 4:04:00 PM
日经BP社
|
|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系电子工学专业教授木本恒畅的研发团队,试制了耐压高达21.7kV的SiC制PIN二极管,并在功率半导体元件国际学会“ISPSD 2012”上发布。试制出耐压超过20kV的半导体元件此为首次。木本介绍说耐压目前为“全球最高”。
该二极管的主要用途设想为变电站的电力转换器。比如,日本的电网电压为6.6kV,因此电力转换器的功率元件要求耐压达到20kV。现有采用Si的二极管,是采用3~4个耐压数kV的功率元件来共同确保20kV耐压的。
如果使用耐压超过20kV的SiC制PIN二极管,一个即可满足要求。其结果,转换器和冷却器等便可实现小型化,从而有助于削减变电站的面积和建设费用。另外,即使不以串联方式连接功率元件也可,因此可以降低电力损失。
京都大学的木本等人曾在2007年试制出了耐压为10kV的SiC制PIN二极管。此次为了将耐压提高至20kV以上,主要做了三项改进。第一是将n型漂移层加厚。10kV产品的n型漂移层厚度为90μm左右,而此次加厚到了约两倍的186μm。漂移层越厚积层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所以此次提高了成膜速度。10kV品时以每小时40μm的速度积层,而此次则提高到了80μm。
第二是减少了结晶的“点缺陷”。10kV品的点缺陷密度为1013/cm3左右,而此次则减至1011/cm3左右。
第三是缓和了端部产生的电场集中现象。采用了名为“空间调制JTE”的构造。一般在“空间电荷密度”急剧变化的部分会产生电场集中现象。研究人员通过向功率元件的表面注入铝离子形成p型层,使空间电荷密度由此处向外侧连续减少。原来一般是通过两次离子注入,形成高浓度和低浓度两个区域。
如果增加该区域的数量,则可更为容易地缓和电场集中现象。但是,离子注入的次数会增加。此次对离子注入使用的掩模做了改进,可以通过两次离子注入形成四个区域。所以,木本认为“可用于量产”注1)。(记者:根津 祯,《日经电子》)
注1)此外,与原来的10kV品相比,此次还提高了输出电流。原来在10V电压下输出电流为25A,而此次则提高到了70A左右。导通电阻为44mΩcm2。
|
对 二极管、三极管 有何见解?请到 二极管、三极管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