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医疗器械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 |
|
http://cn.newmaker.com
10/19/2005 12:43:00 PM
佳工机电网
|
|
由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近日发布的《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授信风险分析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从银行控制行业信贷风险的角度考虑,医疗器械行业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2005年上半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持续快速增长,销售利润增长稳健,但是行业内部的分化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二是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发展短视现象和产品低质量、服务不到位,进一步造成了医疗器械业的发展缓慢;三是医疗器械行业法规性GMP认证,对生产企业市场准入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虽然会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但一些自身发展条件不足的企业将会陷入被淘汰的境地。
银联信分析师薛凯文结合《报告》中所涉及的行业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发现在具有巨大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面前,国内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令人担忧。所以提醒商业银行对行业企业进行放贷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其内在发展状况、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状况。
行业内部分化加速 盈利能力有惊无险
2005年上半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稳定提高,行业扩张迅速,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销售利润增长稳健,而且行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扩张的趋势。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备案统计的企业共有634个,同比增加31.26%,从业人数达到118,551人,同比增长25.95%。
2005年上半年的634个企业中,有亏损企业174个,亏损面达到27.44%,亏损额达到159,786千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企业的数量同比增长了59.63%,而亏损额发生了高达142.20%的增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虽然行业整体高速发展,但是行业内部的分化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2005年上半年全行业的盈利能力总体情况较去年有所下降。其中行业的销售毛利率为25.13%,下降了0.79%,行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有所下降;销售净利率为7.47%,下降了1.17%,行业通过销售获利的能力有所下降;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05%,下降了1.32%,行业通过投入所得的利润的能力也有所下降;总资产报酬率为6.79%,下降了1.17%,表明行业资产利用效果不如去年,整个企业的活力能力减弱,经营管理水平存在一定问题;净资产报酬率为13.51%,下降了3.17%,表明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利的能力亦有下降;另外,资金利润率为11.59%,也下降了1.89%。应该注意,盈利水平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全行业的开局不利,而这一情况在二季度变为强劲反弹。
外籍军团控制市场份额 短视导致本土企业难抗衡
我国加入世贸后,2000年~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5%~6%,实行进口招标制度。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条款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除了人才、技术、资金实力不够以外,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未来的趋势是: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一次性器械、常规装备需求继续增长,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远远高于化学药、中药等行业的对应比例,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主力军。如中国普及型CT市场超过一半的装机量来自GE在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工业园,占全球CT销量的1/4。
而且,在加入WTO后,虽然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以15%的罕见速度超常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医疗器械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产业规模上和思路观念上。此外,我国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大面积仿制现象也引发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恶性拼杀,进一步造成了医疗器械业的发展缓慢。国内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发明家办企业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往往市场上产品很多,精品不多,而且这类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较慢,企业规模也较小、昙花一现的例子并不鲜见。
质量、服务差强人意 竞争压力之下必兴淘汰之风
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在国内还是个空白。传统上,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在设备卖出去后还要负责售后服务,如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等;但是,如果每成交一台设备,都签订售后服务协议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供需双方都面临着降低开支的巨大压力,而且,给医院提供设备的厂商众多,这都为医院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带来不便。因此,寻求第三方来提供对影像设备的维护对医院的诱惑越来越大,这是一家外国调查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后提出的看法。调查显示,私人医疗机构更愿意请第三方提供服务。设备维护和维修服务中的一个变化就是吸纳了增值服务内容,如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包括上班时间在内的全天候服务,这些增值服务都是目前厂商承诺的售后服务中没有的。这样在巨大的增殖服务上,许多大企业就白白的流失了。如何把握这块未开发的市场并使之壮大将是最迫切的问题。
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医疗器械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问题重重。在国内企业占据市场龙头的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不少企业在生产质量把关环节上非常弱。生产方面的另一灰色地带是生产未经注册医疗器械产品或注册后扩充规格未履行注册,或任意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症。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新一轮的竞争压力下,其规律势必完善并进一步淘汰不规范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疫苗市场的惨败正说明了这一点。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也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冲击下,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愈发显得任重道远。
法规性GMP认证是双刃剑 医疗器械行业被迫重新洗牌
医疗器械GMP作为法规性要求,是对我国2000年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中关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办条件和企业质量体系要求的细化,是对生产企业市场准入的强制性要求。
截至2004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达到10447家,其中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7953家。在医疗器械产业旺盛增长的同时,一些生产企业在软、硬件方面的短期行为仍时有发生。医疗器械是救死扶伤的特殊产品,对它的安全监管应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管理;目前发达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管重心也正在从上市前审查逐步向对生产过程的监管转移。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到现在为止,很多还没有建立质量体系。有一些虽然通过了认证了,但是有效运行的也不够。企业尤其是一些小企业,对一个良好的完整的质量体系、对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而且,由于GMP认证对于生产企业硬件设备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所以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小型企业难免会遭受到淘汰的命运。
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正视差距才能进步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令人担忧。针对这一现状,有关人士指出,强化研发、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重视质量管理就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应对竞争的必要手段。
巨大的市场潜力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而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免令人担忧。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这主要是由于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都比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进入门槛较高。现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平。因此,只有那些能够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
对 医疗设备/医疗器械 有何见解?请到 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