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仪表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东芝收购Landis+Gyr 将加快全球智能社区业务的发展 |
|
http://cn.newmaker.com
5/23/2011 5:31:00 PM
佳工机电网
|
|
东京--电子产品与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的全球领导者东芝株式会社(Toshiba Corporation)(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6502)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达成了一项最终协议,从Landis+Gyr AG的股东和权证所有者手中收购这家瑞士公司。Landis+Gyr AG是一家面向公用事业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企业。包括净债务在内,这项收购的总价值为23亿美元(约合1863亿日圆),它将显著扩大东芝智能电网与智能社区业务的范围,并将该公司定位为一个具有世界级能力的全球竞争者。
这项收购还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其他的惯例成交条件。
这项收购的益处
全球各国和地区都在倡导智能电网的建设,这有利于实现更环保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对低碳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增长来说至关重要。预测显示,在未来十年里,智能电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8万亿日圆*1,是当今市场规模的六倍。
尽管最初的智能电网业务主要涉及电力系统网络管理,但是,最新的趋势则已转向更高层次的"智能社区"理念。这将为能源、水、运输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等各种基础设施系统提供支持;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并为支持全部城镇与城市的总体基础设施的综合现代化提供保障。
东芝集团(Toshiba Group)是为实现低碳社会提供支持的环保业务领域的创新企业。该集团将智能社区作为一个新的关注领域,并致力于最大化其在该业务领域的影响与能力。
Landis+Gyr成立于1896年,目前在全球拥有8000多个公用事业客户。该公司率先开发了领先的智能仪表、网络和服务产品,以满足公用事业行业的需求。其业务运营如今已拓展到五大洲的30个国家和地区。
Landis+Gyr提供一系列智能仪表解决方案,包括先进的互动通信技术和基于收集于仪表中的数据的各种应用与服务。
Landis+Gyr先进的智能仪表技术与服务、广泛的客户群以及东芝在公用事业以及企业(大楼)和消费者(住宅)行业专用能源管理方面的精湛专业知识,将让东芝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最适合社区的电力监控与管理以及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应用与服务。
通过利用双方公司各自的能力以及最大化双方的协同效益,东芝将进军主打"智能社区"理念的新业务领域,重点关注一体化能源管理系统。
这项收购完成后,东芝将提升运营与技术协同优势,并促进其智能电网和智能社区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2015会计年7000亿日圆的净销售额而奋斗。该业务当前的年销售额为3000亿日圆。
关于东芝的智能社区业务
2010年10月,东芝成立了专门的"智能社会事业统括部"来宣传其智能社区业务。该统括部直接向总裁与首席执行官汇报。
2011年4月1日,东芝新成立一家内部公司 - 社会基础设施系统公司,此举增强了东芝在输配电和铁路系统、汽车系统与充电电池等一系列社会基础设施领域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以及为智能社区业务提供支持的能力。
作为智能社区业务领域的先驱企业,东芝已经在日本和海外(包括美国、法国和印度)从事了一系列智能电网与智能社区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将确保客户能够使用颇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与可靠的技术。
股票收购后的业务运营
东芝和Landis+Gyr将共同开发符合各种软硬件标准的全面节能解决方案,并在全球提供智能电网与智能社区产品与服务。
作为东芝旗下独立的增长平台,Landis+Gyr将继续保留其财产、设备、员工和商标权,并将通过利用与东芝的互补关系拓展并巩固业务。该公司将致力于增加在欧美、中国、印度以及巴西接到的订单,这将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快速现代化。
Landis+Gyr预计将利用其与东芝能源管理业务的协同效应来创造新商机。除此以外,东芝和Landis+Gyr还将在开发与执行业务战略以及宣传运营方面紧密合作。
在最大化与Landis+Gyr协同效应的同时,东芝还将继续增进与全球领先企业的联盟,重点关注云计算解决方案与服务,目的在于拓展其全球运营以及发展智能社区业务。
当前会计年的展望
这项收购对东芝2011会计年经营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尚不明确。
Landis + Gyr AG概要
成立时间: 1896年
股东: 私募股权基金与个人股东
首席执行官: Andreas Umbach
销售额: 约15.33亿美元 (截至2010年12月)
员工: 约 5000 人
总公司: 瑞士楚格
*1 资料来源:株式会社富士经济(Fuji Keizai Co., Ltd.)市场报告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
对 电力仪表 有何见解?请到 电力仪表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