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站设备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坚守技术创新路线 杭汽轮“十二五”锁定高端 |
|
http://cn.newmaker.com
1/15/2011 3:46:00 PM
中国工业报
|
|
“主营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61.8亿元到2010年的250亿元,增长了300%;利润总额从2005年的6亿元到2010年的13.5亿元,增长了125%;工业汽轮机产量从2005年的320台/282万千瓦到2010年11月的441台/418万千瓦,台份数增长了37.8%,千瓦数增长了48%。”
“十一五”期间,杭汽轮的工业驱动汽轮机年产量列全球第一,在世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展现了中国力量。经过30年引进消化再创新,杭汽轮不仅彻底终结了“洋设备”统治我国高端工业汽轮机市场的历史,产品还打入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本土市场。
不断延伸创新路径
“十一五”期间,杭汽轮围绕工业汽轮机这一优势产品做足“延伸”的大文章。
延伸产品使用领域。工业汽轮机的使用领域随着“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得到延伸。国外冶炼企业饱和蒸汽再利用发电汽轮机一共有七种类型,杭汽轮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其中的五种,还有两种也正在开发之中。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富能冶炼”,即所有冶炼企业不仅能自产自足能源,而且还能向社会输出能源。据报道,在我国,冶炼企业能源自给率却还仅有40%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冶炼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富能冶炼”的市场空间广阔。
延伸产品经营模式。杭汽轮目前在产品经营模式上已经实现了从单机供应到设备成套再到“交钥匙工程”的三级跨越,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杭汽轮还向用户提供BOT服务,即由杭汽轮负责工程项目总承包,并以自己生产的汽轮机、发电机等产品投资入股与业主合资建立余热发电“项目公司”,每年从其发电收益中获取回报。这种经营模式已经形成一个全新产业,成为杭汽轮未来发展的增长亮点。
延伸产品服务渠道。售后服务是杭汽轮以往产品服务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用户机组出现故障就及时派员去抢修,机组易损零部件坏了及时予以提供,这种服务方式实质上是被动应对的方式。
杭汽轮在2004年建立了专门的汽轮机服务公司,不断延伸产品的服务渠道。目前采取的服务方式主要有: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远程服务和设备改造服务等,服务过程变以前的“被动”,为现在的“主动”,初步实现了企业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型”的转变。
延伸上下游产品链。工业汽轮机的下游产品主要有发电机和汽轮机辅机等,收购杭州发电设备厂,使杭汽轮在工业发电领域实现了汽轮机向下游发电机产品的延伸。燃气轮机被誉为世界透平装备制造“皇冠上的明珠”,是透平机械的尖端产品,也是工业汽轮机的上游产品,原先只有美、德、日、俄等极少数国家能够制造。2004年以来,杭汽轮与日本三菱重工洽谈合作生产,到2006年3月首批两套燃机交货,开启了中国工业汽轮机制造历史上崭新的纪元。
平台支撑超速发展
杭汽轮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建立起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平台。杭汽轮明确提出了使杭汽轮“成为国内工业汽轮机制造领域的领导企业,并成为中国在工业驱动领域与国外顶级跨国公司竞争全球市场的领航企业”的战略定位。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杭汽轮将产品研发定位在高端上,先后开发了60万千瓦、100万千瓦电站锅炉给水泵汽轮机,开发了4.8万立方/小时、6.8万立方/小时空分装置驱动汽轮机,开发了年产100万吨乙烯和年产100万吨PTA装置驱动用工业汽轮机,开发储备了10万千瓦等级高温高压工业驱动用汽轮机。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杭汽轮的产品已经销售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
“十一五”以来,杭汽轮高速、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杭汽轮总结以往自主创新的经验教训,在2006年7月举行的集团第三届科技大会上,对建设“创新型集团”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推出了《杭汽轮集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配套措施文件汇编》,对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管理、重奖创新成果等八个方面,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建立起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技术投入也是杭汽轮不断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杭汽轮的技术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2%左右,大规模的技术投入不仅使杭汽轮的技术装备得到了更新,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张,而且更使杭汽轮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企业近几年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目前,杭汽轮拥有一个由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业汽轮机研究所、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应用研究所“五位一体”“两化合一”的高水准技术创新平台,在这个创新平台里,科研人员的智慧得到了“集成”,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源源不断地推出。
“十一五”期间,杭汽轮已经建立一个合乎企业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又相互促进的高效能研发体系及研发队伍。即车间技术部门负责解决产品制造过程的技术难题;分子公司的设计部门负责合同产品的设计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集团中央研究院负责产品和技术的前瞻性研究。集团中央研究院还整合了集团内外的技术资源,为分子公司提供如材料、强度、气动等共性技术的研究、试验服务。
杭汽轮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共同建立了“中机院———杭汽轮集团联合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还与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了“浙江省重大机械装备激光研发中心”,在合作过程中,杭汽轮体会到,只有通过具体的项目合作,将企业的技术资源与研究院和高校的研发资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发、合作攻关,才能很好地解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问题。
杭汽轮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十分重视标准应用、制订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工作。杭汽轮目前已拥有有效专利50多项,近年来公司还加大了专利申报力度,最近三年获取专利年平均增速达52.23%。
“十二五”向高端求突破
目前,杭汽轮正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一种“低温、低品位有机介质汽轮机”,这种产品一旦问世,不仅将对传统的汽轮机设计制造理论带来革命性突破,而且它将为节能减排和能源综合利用开拓更大的空间,原先那些一直被认为毫无利用价值,不能被回收的余热废气及介质通过这种汽轮机就可以被再次利用,并成为新的能源。
“十二五”期间,杭汽轮确立了企业发展“质”的目标和“量”的目标。“质”的目标就是在“十二五”期间,要按国际知名企业的品质和标准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产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将杭汽轮打造成国际化集团,创建国际品牌。“量”的目标,就是要在“十二五”末,企业各项经济指标都比“十一五”翻一番。
“十二五”期间,杭汽轮将继续实行“高端化战略”。工业汽轮机要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形成汽轮机、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透平机械完整的产业链,杭汽轮集团要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透平机械供应商。10万等级工业驱动汽轮机得到应用与推广,15万等级工业驱动汽轮机技术得到储备;燃气轮机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并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核电应急给水泵汽轮机实现量产,低温、低品位有机介质汽轮机推向市场。全集团各项专利获得率要比“十一五”末增长一倍,力争再建2~3家省级技术中心,4~5家高新技术企业。
“十二五”期间,杭汽轮将继续搞好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做好提升小汽机及发电设备制造能力方面的资源整合,整合组织、产品、服务、人力等全方位资源,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将集团真正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透平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用户提供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服务链。
|
对 发电站设备 有何见解?请到 发电站设备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