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发电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全国发电设备供需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 |
|
http://cn.newmaker.com
9/20/2005 11:52:00 AM
佳工机电网
|
|
需求已达顶峰明年有望下降
尽管国家对电力投资热进行了“冷处理”、叫停了一批违规项目,但电荒之后的建设规模,毕竟是很大的。目前,在建规模为1.6亿千瓦,投资规模将近2000亿至3000亿元。如此之大的建设规模,对发电设备的需求相应水涨船高,使厂家忙不过来。
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供需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发电设备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大机组数量增长较快,60万千瓦汽轮机机组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
设备生产供不应求
作为全国最大火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的上海,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汽轮机、上海汽轮发电机、上海锅炉厂等骨
干企业订单爆满。以上海汽轮机公司为例,目前手中的订单已经接近1亿千瓦,能一直持续到2008年。去年完成1000万千瓦以上的生产任务,产品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而过去50年的时间里,他们才仅仅完成8000万千瓦的生产任务。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产出发电设备总容量超过1100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50%。订单总值已接近150亿元,整个生产任务到2007年都已经基本上排满。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发电设备制造厂家交货设备容量合计3921.5万千瓦,同比增加2525万千瓦。预计电气设备行业2005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将完成20%以上的增长。
跨国公司占据高端市场
然而,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赚的最多的并不是国内企业,而是跨国公司。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占有优势,但技术复杂的大型机组,如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燃气机组、核电机组、风电机组等,都几乎依赖进口。三峡枢纽工程共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仅阿尔斯通一家就独揽12台组。
即使是中外联合中标的机组,主要订单大头也被外企拿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等指出,因为关键技术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中国制造厂家处于加工制造者地位,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公司拿走了,国内企业只是赚点辛苦费。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被称为当代装备制造领域最高端的先进技术。目前,全球仅有五六家企业掌握了重型燃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中国相关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目前,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三菱等国外电站设备巨头纷纷大手笔抢占中国燃气轮机市场。分别与上海电气、哈尔滨锅炉厂、东方电气集团组成了不同形式的联合体竞标。在迄今已经结束的两轮燃气轮机全国招标中,45台共1700万千瓦的订单,基本被上述三方“瓜分”。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燃气轮机项目招标中,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组成的联合体拿到了9台35万千瓦燃气轮机的订单。
风力发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由于设备国产化水平很低,以及关税、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国内风电难以产业化。多年以来,国内不少有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一直在试图加快风力发电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然而直到今天,由于风电市场成长不起来,进而导致风电设备科研投入不足。一直由进口设备垄断国内市场。
相反,印度风能开发虽然起步比我们晚了近10年,但目前风电产业化也已初具规模。印度的大型风机已走出国门,并以极高的性能价格比赢得了国际风能界的一致好评。
用户对国产设备有偏见
核电机组国内已经有了基础,但在中外竞争中处于弱势。据统计,目前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有720万千瓦分别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进口,而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只有秦山一期30万千瓦和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
目前,国内取得生产核电设备许可的企业数量不少,如一重、二重、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等,然而这些企业的核电设备订单却不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核电装备办公室主任许连义分析说,用户对国产化的态度不积极,对国产设备信任度不够,国产设备虽然有性价比的优势,但用户更倾向于从国外进口。
为了扶植国内厂家,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在招标时要求外方必须与中方同行组成联合体竞标;利用市场优势,在招标时提高国产化的比例,促使跨国公司与中方同行建立合资企业。去年11月23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
尽管近年来电站设备的需求逐年增长,但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是电站设备行业的最高峰,2006年以后会呈现一种降中趋稳的局面。而输变电设备行业则由于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将迎来一个较长周期的发展阶段。电网投资将成为今后电力投资的主要方向。
|
对 中小型发电机 有何见解?请到 中小型发电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