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 |
|
| 按行业筛选 |
|
|
| 按产品筛选 |
|
|
| |
本产品全部新闻
|
|
|
|
内燃机仍有25-50%节油潜力 |
|
http://cn.newmaker.com
10/13/2010 12:35:00 PM
佳工机电网
|
|
9月26日,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的以“节能减排可持续、绿色动力促和谐”为主题的“内燃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圆桌会议在京召开。“内燃机工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基础工业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内燃机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会上表示。会议邀请了国内内燃机骨干企业、研究院所和国外内燃机著名机构参会,就内燃机行业如何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会议认为,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现在内燃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保障能源安全,必须使内燃机行业从传统行业跨入高新技术产业,从资源消耗型转向环保节约型。
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装置,我国内燃机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量66%以上,约12%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汽车,而且每年新增的炼油能力几乎被汽车增长量消耗。“这是内燃机行业的每个从业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上都应认真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内燃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阳树毅在会上指出。目前,内燃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更节能、减少排放。
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通向低碳未来之路》认为,传统内燃机的进步和新动力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全球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排一半的潜力来源于内燃机更节约地利用燃料。据介绍,内燃机仍然有25%-50%的节油潜力。我国内燃机燃油消耗率平均为220g-350g/kW·h,比国外先进机型低20%左右,每年多消耗3000万吨。如果石油资源可供使用60年,降低油耗25%就可以延长使用至80年,可以为开发利用新能源动力争取多20年的时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云强表示,排放和油耗是当今内燃机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CO2排放则将成为更加重要的驱动因素。
“节能就是最现实的能源。内燃机节能减排是永恒的话题。”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对记者表示,汽油机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节能,不断有新的技术问世。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燃烧过程将热效率提高16%-33%。而柴油机的改进空间更大,比如采用提高喷油压力等办法,以实现节能目标。“燃油系统非常重要,必须我们自己搞,才能不受制于人。”年届70岁的苏万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由于目前我国的排放标准低于国外水平,苏教授认为,一定要推行排放法规。“法规代表了一个国家对内燃机的社会需求,这就是必须要清洁。”
新能源车时代,内燃机大有可为
“内燃机和新能源车关联度很高,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电池也是能源的动力装置,从基本理论和技术平台上讲和内燃机是一样的。”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特别说明,在新能源车呼声高涨的今天,内燃机依然大有可为。事实上,新能源车虽然“很美好”,但从梦想走进现实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业内人士认为,至少未来10年,电动汽车还不成熟,还要靠内燃机作为动力。
欧阳明高指出,新能源车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和内燃机是一样的,发动机仍然是核心。“做混合动力的话,发动机需要进行改造,但并不是不需要发动机了。”里卡多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士敏说。
“内燃机是目前热效率最高、比重量最小的动力装置,其单位重量携电能量是锂电池的44倍。内燃机已进入智能化革命时期,内燃机的燃烧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大步发展,内燃机可以成为一个高效清洁的发动机。”苏万华表示。
新能源动力前景广阔,但现有技术尚存不足,例如可靠性和耐久性同传统柴油机要求不一致、排放法规对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不适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还不完善等等。对此,各大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例如潍柴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就包括了柴油+电池混合动力研发、汽车制动液压储能混合动力研发、柴油机废气能量回收混合动力研发等多个方面。李云强指出,动力总成系统集成开发和优化应成为传统内燃机动力提升的方向。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动力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传统发动机已经无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电动车方面和国外则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谓直道落后,弯道超车。对此,张小虞明确表示:“直道都超不过,弯道风险就更大了。国际电动车大会已经开了20多届了,我国才开始研究,怎么可以说我们和人家在一个起跑线上?”
目前我国内燃机产业已经摆脱人们以前固有的油乎乎、脏兮兮的印象,内燃机数量位列世界第一,但是技术研发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未来十年,内燃机要做强,必须加强技术创新。
与会专家认为,技术研发是个综合链条,只盯着技术还不够。欧阳明高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不但要有技术还要有市场竞争力。我国还没有出现可以和国外大型零部件厂商相抗衡的企业。技术开发涉及到管理、工艺流程、数据库、验证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潍柴为例,现有研发人员300多人,而全球领先的动力设备制造商康明斯的研发人员多达2000多人。
“现在我们不缺钱,缺的是人和数据库。钱能买来硬件和软件,但买不来失败的经验。”张小虞说。人才培养须有紧迫感,院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人才梯队的建设都需要时间,必须抓住“十二五”这个战略机遇期,打好研发的基础,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不远。
|
对 发动机 有何见解?请到 发动机论坛 畅所欲言吧!
|